樊文華 唐慧羽
【摘 要】本文闡述BOPPPS教學模式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分析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學生主體地位模糊、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認識不足、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強等問題,從完善課堂導入、明確教學目標、預測教學效果、加強交流互動、滲透練習測試以及獲取評價反饋等環節論述BOPPPS模式下高職數學課堂信息化教學策略。
【關鍵詞】BOPPPS模式 ?高職教學 ?信息化 ?課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9)04C-0150-03
眾所周知,高職教學的核心目的在于為市場輸送更多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可是現階段課堂教學中卻存在諸多問題,最突出的一點在于傳統課堂向信息化課堂過渡受阻,很難發揮出現代化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因此,筆者就BOPPPS模式下高職數學課堂的信息化教學策略展開討論,目的是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消化和理解,達到提升課堂參與度和靈活性的目的。
一、BOPPPS教學模式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BOPPPS,即Bridge in(導言)—Objective(Outcome)(學習目標)—Pre-assessment(前測)—Participatory learning(參與式學習)—Post-assessment(后測)—Summary(總結)。也就是說,BOPPPS就是根據導言、學習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總結幾個步驟組織一套課程的教學模式。BOPPPS模式在高職數學教學中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
其一,發揮教學方案的效用。教學設計屬于課堂的最基礎部分,只有發揮其最大效用才能使課堂內容更為實用高效,所以教師要進行綜合考慮、合理安排,保證教學計劃的有效落實。BOPPPS模式強調生動靈活的導入、明確清晰的目標、簡單準確的預測、積極踴躍的參與、深入全面的后測以及客觀合理的評價,能夠保證教學計劃的有效落實。
其二,轉變學生的主體地位。BOPPPS模式強調參與度的重要性,所以教師在落實課堂教學時也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滲透,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進而達到優化教學的目的。
其三,完善高職數學的課堂結構。BOPPPS模式存在一定的規律性,教師可以遵循客觀規律來充實課堂內容,實現教學的多種可能性。而BOPPPS教學方法與信息技術的結合也能使課堂更為生動靈活,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學生更愿意參與其中,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高職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高職數學課堂的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學生主體地位模糊。傳統課堂中,教師以理論傳授為主,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聽講,沒有體現學習主體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對教師產生了依賴性,缺少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過程,有問不敢提,有話不敢說,形成了被動的學習模式。由于高職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都在形成階段,數學知識又過于抽象復雜,乏味的課堂使其很容易為外界新鮮事物所吸引,難以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融入課堂當中。這也是學生上課懶散被動,下課積極活躍的主要原因。由于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體地位,因此很難獲取學生的意見和反饋,也就缺少課堂改進和創新的依據。
第二,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由于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如學生的數學基礎和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對數學的熱愛程度也存在差距,同樣的教學方法作用于不同學生會出現不同效果,因此“一視同仁”的教學方法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這還會導致班級差距明顯,學優生得不到鍛煉,學困生容易喪失信心,很難達到提升班級整體教學水平的目的。
第三,教師對信息化教學認識不足。很多教師認為傳統教學方法更為高效,沒有認識到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上應用不足,致使教學方法過于守舊落后。還有些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時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沒有將其視為教學的輔助工具,而是整堂課都以多媒體或微視頻為主,學生長期處于這種教學模式下也會失去對新事物的興趣,對課件產生排斥心理。由此,教師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將其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才能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第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長期的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已經形成依賴心理,上課完全跟隨教師的思路走,思辨能力弱,有些內向的學生甚至一堂課一言不發,嚴重阻礙了數學知識的消化和吸收。而且課堂互動性不強,學生回答問題按部就班,舉一反三能力匱乏,課后作業應付了事,遺留問題較多,這些情況既不利于數學知識的學習,也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應引導學生敞開心扉,交流互動,這樣才有利于知識的傳遞。
三、BOPPPS模式下高職數學課堂信息化教學策略
(一)完善課堂導入。傳統的課堂導入以教師理論性敘述為主,不僅缺少創新性和趣味性,還會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對于抽象的數學內容來說,簡單的導入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加之過多贅述容易使學生厭煩,教學效果自然不好。微課是現階段被廣泛應用的高效教學方法,其優勢在于導入視頻短小精悍,能在十分鐘內清晰準確地滲透課堂主旨,避免冗長枯燥的內容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微視頻能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直觀化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尤其在涉及幾何問題時效果更佳。傳統的幾何教學由教師手動畫到黑板上,再一步一步地將過程寫出來,而微視頻可以將圖形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線條顏色分明,步驟清晰,便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從而獲得解題思路。
需要注意的是,在設計導入微視頻時要盡量通過以往學過的內容引出新知識,這樣既能鞏固所學又能承前啟后,實現與新知識的對接,幫助學生形成數學思維模式,進而促進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消化和吸收。除此之外,課堂導入還要具有趣味性,能有效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發現知識、了解知識、滲透知識進而掌握知識。比如從生活實際或熱點新聞出發,制作與新知識相關的微視頻內容,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課堂的教學效果也會隨之提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也會不斷增強。
(二)明確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前提。教師在課堂開始前就要從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目的入手,判斷其實用性,再結合高職學生年齡階段的認知特點設計課堂內容,使教學方法更有針對性和適用性。多媒體課件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信息化教學技術,教師在設計課件時要以教學目標為基礎,確保教學效果與目標相吻合。以導數這部分教學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制作變化案例相關的課件,如通過動畫演示彈簧在承受不同重力的情況下長度的變化,要求學生在仔細觀察后找出其中的規律,從而引出本堂課所學內容。
(三)預測教學效果。預測教學效果的目的在于掌握學生對知識內容的了解情況、是否存在難點和疑點、教學方法是否需要改進,等等。問題探究法可以對教學效果起到初步預測的作用,教師在提出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若難度過大,學生在做題時很容易喪失自信心和積極性,尤其對于學困生而言很難達到考查的目的;若難度過小,對學生而言缺少挑戰性,自然就失去了探究的價值。所以教師設置的習題要符合學生特點,難易適中,還可以設計A、B、C三個梯度的習題,A為初級,針對的是認知能力差、數學基礎不牢的學困生;B是中級,適用于大部分學生;C是高級,也是難度最大的習題,主要是對知識的拓展和對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學優生可以通過做此類習題增加知識儲備量,開闊視野,深入掌握數學知識。學生在做題時可以按順序進行,A類題做好后嘗試做B類題,教師可以通過習題的正確率掌握班級整體數學知識的滲透情況,也能發現問題所在,這樣再著重講解或酌情增加課時,能有效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具有實際意義。
(四)加強交流互動。BOPPPS模式主要強調交互過程,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要以學生為主體,積極開展交互活動,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合作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合作學習是一種優質高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幾個小組,以組為單位開展教學活動。例如教師播放導入微視頻后,提出問題:“通過視頻,你掌握了什么知識?”或者“視頻中涉及了哪些學過的內容,你發現了什么規律?”學生可以與組員展開討論,解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在交流過程中也能發現自身不足之處,從他人身上學到更多優點,最終統一答案選取一名組員闡述本組的觀點。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課堂情境,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和靈動性。以全概率公式的教學為例,教師制作教學課件,通過圖片和文字還原習題中的場景。圖片中有四個人正在參加知識競賽活動,教師問:“如果我們班的李明、趙剛、張紅三名同學與老師正在參加知識競賽,圖片中的四個人即是我們,我們的正確率分別為45%、50%以及40%,而我能達到80%,若他們三個一組共同挑戰我,那么誰贏的概率更大一些?”因為這一問題貼近生活,學生看到圖片時就會提起興趣,更愿意去動腦筋思考。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交互來完成這道題,在得到答案后還可以引導學生舉一反三,提出同類問題,這樣能更好地內化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五)滲透練習測試。教師在傳統數學教學中布置課后習題往往是采用試卷、材料和課后題等方式,信息技術支持下的練習測試可以以網絡為媒介,教師將網絡上獲取到的習題資源分享到班級群里,學生可以自行下載習題獨立思考解答,有問題可以與同學討論互動。這打破了以往信息傳遞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互動解不開的習題可以在第一時間請教老師,這樣能確保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解決課堂上遺留的問題。學生還可以將微課視頻和課件內容拷貝到手機或電腦上,更好地復習和鞏固課堂知識,沒學會的地方可以反復播放,重復觀看,直到對知識融會貫通為止。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小測試來完善教學結構,在新課程開始之前考查上節課學到的內容。測試要控制在十分鐘以內,盡量確保在短時間內達到測試的效果。測試不局限于筆試,還可以通過抽查提問,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在新課程的設置上可以加強對舊知識的側重鞏固,學生也能“溫故而知新”,使教學更有實效性。
(六)獲取評價反饋。良好的總結評價過程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要針對學生課堂表現情況和知識吸收程度進行總結并表揚表現出色、態度認真、進步較大的學生和小組,目的是激勵學生在以后的課堂上再接再厲。學生在教師的激勵下也能增強自信心,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當中。學生還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有助于發現自身不足之處,取長補短,為以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基礎。學生也要發揮自身反饋作用,針對課堂內容提出自己的建議和意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改進教學方式、豐富教學內容、強化教學模式,探索更多適用于高職數學教學的方法,確保以后的課堂教學針對性更強,更能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
總而言之,高職數學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方法,將學生放到課堂的主體地位上,運用現代化技術豐富課堂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并及時獲得學生的評價反饋,為信息技術在數學課堂中的高效應用奠定基礎。與此同時,課堂要從BOPPPS模式入手,解決學生在課堂中常見的問題,從而提高高職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赫英迪.“微課導學”教學模式構建與實踐——以高職數學建模課程教學為例[J].高教學刊,2018(22)
[2]徐濤.高職院校數學課程與教學改革與體系建設[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19)
[3]陳婷.信息化教學運用于高職數學課的教學設計——以概率第一次課為例[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3)
[4]游磊.基于互助式教學的高職數學教學設計研究[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8(4)
【作者簡介】樊文華(1975— ),瑤族,廣西宜州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學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唐慧羽(1976— ),壯族,廣西都安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礎數學理論及應用。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