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潔


摘要:大學生作為旅游市場重要的消費群體,影響著整個旅游經濟的發展。文章以南京高校的在校生為研究對象對當代大學生旅游現狀進行了調查與分析,找出了旅游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為旅游經濟的發展提供一些啟示。
關鍵詞:大學生;旅游現狀;旅游輿情
旅游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而大學生作為青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旅游市場極其重要的消費群體。本調查選取南京地區的高校大學生為調研對象,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的研究方法對當代大學生旅游現狀進行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130份,回收13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122份,有效問卷率為93.8%。
一、高校大學生旅游現狀分析
(一)本次調查的樣本特征
本次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22份,其中,男生占比65.57%,女生占比34.43%,本科生26.23%,研究生73.77%。
(二)旅游頻率
問卷分析的結果顯示:77.05%的學生表示,每年一定會有1~2次的旅游安排,而有接近20%的學生認為每年旅游的次數會在3~4次。可見,大學生的旅游頻率雖然沒有達到很高的水平,但是明顯能夠感受到:大學生群體對旅游具有較為強烈的意愿。
(三)旅游的經費來源
在問卷設置的多選題數據顯示,在旅游經費來源的調查中,排序前四的選項分別是:平時節儉、家人支持、獎學金和兼職賺錢。這反映了當前大學生一個現實狀態,在沒有工作收入的前提下,許多學生都是依靠家人支持或者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取經費。無論是獎學金、兼職賺錢都反映了當代大學生擁有自力更生的美好品質。
(四)旅游的出行方式
當代大學生基本都是90后,目前也有了少許00后邁入大學的新階段,90后、00后作為對新事物接受度最高的群體,旅游出行方式的選擇可謂是五花八門,無論是火車(67.2%)、高鐵(62.3%)、汽車(49.18%)還是飛機(36.07%)都是高頻選項,甚至還有少部分選擇步行(18.03%)、自駕(6.56%)等更加自由的方式進行旅游,可見,出行方式不是限制大學生旅游的條件之一,當前大學生旅游的出行方式有著顯著的多樣性。
(五)旅游的住宿選擇
調查顯示,大學生出游時,主要選擇的住宿類型是經濟型酒店(80.33%)和舒適型酒店(13.11%),而選擇豪華型酒店的比例低至0%,說明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觀呈現出較為理智的傾向。
(六)旅游的出行時間選擇
由于大學生群體身份的特殊性,對于旅游時間的選擇不出意料的集中在節假日(75.41%)和寒暑假(44.26%),寒暑假和節假日同時也是旅游產業的旺季。此外,選擇周末出游的學生也不在少數,達到34.43%。
二、高校大學生旅游特點分析
(一)旅游目的地
在被問到想要去什么類型的旅游景點進行游玩時,70.49%學生選擇了自然地理景觀類,說明大學生去旅游的傾向于欣賞美景,放松心情,而對于歷史人文類景觀的選擇占比為24.59%,可見,部分學生有意愿去獲取知識,但是選擇休閑放松的學生比例更多,而純粹娛樂性的旅游景點也沒有得到大學生的歡迎。
(二)旅游信息的獲取渠道
多選題結果表明:在問及旅游信息的獲取渠道時,從網絡上獲取信息是選擇最多的選項,占比73.77%;排序第二的是親朋好友推薦,出于對親朋好友的信任,我們覺得親朋好友的介紹十分可信,因而選擇比例達到62.3%,而報刊、電視廣播對學生并沒有起到重要的作用。顯然,由于對網絡信息傳播的快捷性,當代大學生對互聯網依賴性較強。網絡成為當代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三)旅游城市的選擇傾向
在旅游城市的選擇傾向上,旅游城市的歷史文化(78.69%)和地理環境(62.3%)對大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其次,城市的人文情懷(45.9%)和現代經濟(39.34%)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位列第三、第四。可見,旅游城市需要具備相當的吸引力才能發展旅游經濟,而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是最具吸引力的因素。
三、高校大學生旅游影響因素分析
(一)旅游地的考慮因素
在大學生旅游時,無論是選擇旅游地,還是選擇出行方式,都要考慮到許多因素,大學生旅游的考慮因素有哪些呢?根據表2的多選題結果顯示:費用是大學生旅游計劃最為重要的考慮因素,此外,時間安排也是旅行計劃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這兩項屬于旅行的客觀硬性指標。那么主觀意義上的考慮因素呢?我們發現,大學生對于景觀特色(47.54%)有著自己主觀上的要求,同時,距離、個人喜好和旅行文化等影響著大學生出游的選擇。
(二)旅游輿情傳播信息的影響
為了研究負面輿情的傳播會不會對大學生旅游選擇造成影響時,問卷選取了最近在網絡上引起熱議的輿情事件:海南天價海鮮、麗江打人事件和雪鄉宰客事件。探討在網絡輿情危機下,大學生作為對輿情信息極為關注的群體,會有什么樣的反應?問卷提問到:“最近網絡熱議的海南天價海鮮、麗江打人事件等,會不會對你選擇旅游地造成負面的影響?在得知此信息后,你是否還會選擇該地作為你的出游地?”回答結果如表3所示:旅游輿情危機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出游選擇,有超過70%的學生認為這種負面旅游輿情影響自己的出游,其中,甚至有接近10%的學生態度堅定地表示一定不會出游該地,由此可見,負面信息的傳播將會直接影響旅游地的聲譽,影響大學生的旅游地選擇。
四、大學生旅游現狀調查的啟示
(一)預防旅游網絡輿情事件的發生
旅游網絡輿情的傳播會對旅游地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而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只有追本溯源,從根源進行預防,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才是最有效、最根本的解決辦法。2017年發生在云南省的著名的“麗江毀容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旅游網絡輿情事件:事件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后,網民們對于云南旅游市場治安的質疑越演越烈,甚至產生抗拒出游云南的想法。為了預防此類事件的再次發生,云南政府出臺《云南省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工作措施》的法律法規,大力整治云南旅游市場秩序。顯然,嚴厲整頓旅游市場的秩序,維護旅游市場的治安,才能真正有效地預防旅游網絡輿情事件的發生。
(二)控制旅游網絡輿情信息的傳播
旅游網絡輿情的傳播非常迅速,當地政府部門必須足夠重視旅游輿情傳播帶來的危害,放任負面輿情信息的傳播會造成旅游網絡輿情危機,給旅游地和景點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在發生旅游網絡輿情事件后,政府部門應當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時間進行積極處理,對輿情信息進行控制,而不讓事態進一步地惡化。基于事實的客觀判斷和誠懇負責的態度,是控制旅游網絡輿情信息傳播的最有效方式,而不能采取推脫、搪塞等錯誤行為。
(三)應對旅游網絡輿情危機的策略
對于旅游業來說,旅游地的形象和口碑是旅游產業持續發展的根本,良好的旅游形象和口碑必將推動旅游經濟的發展,反之,消極負面的評價必將導致客流量的急劇減少,重創旅游產業。因此,在旅游網絡輿情危機已經形成時,對后期的旅游產業的善后必不可少。首先,要積極恢復旅游形象,加強旅游市場的市場秩序監管力度,更要加強執法力度,堅決杜絕惡性事件的再次發生,讓公眾們恢復對旅游市場治安的信心,才能緩解旅游網絡輿情危機帶來的惡性影響。
參考文獻:
曹娜.旅游網絡輿情危機對旅游地形象的影響研究——基于旅游者感知視角[D].華僑大學,2016.
(作者單位: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