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瑩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過調查湖北省普通高校部分體育教師科研現狀和開展質性研究的情況,從質性研究的優缺點、開展質性研究的意義及應用三大方面來闡釋重視質性研究的必要性。筆者認為,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師應加強科學素養,擴寬研究范式,重視質性研究的應用。
關鍵詞:體育教師? 質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6(b)-0086-02
研究方法就好比導航的路線,如果線路錯了,要么會繞路,要么無法抵達正確的目的地,它對于科研工作,至關重要。學術界通常把研究方法范式劃分為質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兩大完全不同的方向。縱觀體育類和教育類核心期刊刊出的學術論文,以數理統計為典型特征的定量研究較為常見,而以質性研究為典型特征的文章非常少見,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師開展質性研究的文章就更少了。用質性研究的方法來解決體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有助于豐富體育教師的科研方法體系,使研究結果更真實,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效果。
1? 普通高校體育教師的科研環境
1.1 外部環境
1.1.1 研究氛圍
大部分普通高校的體育部沒有制定科研計劃和相應的實施辦法、沒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主要攻堅課題、缺乏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或核心力量、尚未建成研究團隊。
1.1.2 研究條件
經調研了解到,湖北省普通高校體育科研的基礎條件總體不佳。表現為:第一,體育信息資料庫儲備不足,書籍嚴重不足, 忽視了體育學術資料的積累。第二,嚴重缺乏體育實驗室,湖北省擁有體育實驗室的高校多集中在有體育專業的學校或體育院校。第三,研究經費的投入少。
1.2 內部環境
1.2.1 對學校體育工作的理解
在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認識上,老師們存在著很大的偏差。由于體育教育的特殊性決定了對教師最有說服力的評價是學生的認可,示范準確,講解清楚,專業技能強是評價體育教師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大多數體育教師認為只有教學和訓練才是體育教師的工作,從而忽視科研工作。筆者通過走訪調查,了解到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師長期以來重實踐、輕理論、重視訓練和教學、輕視科研工作。俗話說教研相長,隨著體育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體育教學過程中將出現更多的研究課題,科研反過來會服務于教學,只有二者共同去探究才能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的進程。然而,大部分體育教師對科研工作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和淺顯性的現象。
1.2.2 科研能力
筆者走訪了20所高校的100余位體育教師了解到,每年至少發表1篇學術論文的教師占48.9%,近3年內獲得了不同級別的研究課題的教師占17.4%,近三年內出版了學術專著的老師占8.3%。相對于體育院校和體育專業的高校體育教師來說,公共體育課教師的學術能力較弱。
1.2.3 科研動機
教師收入與職稱的高低緊密相連,在職稱晉升時學術水平是被評價的核心的因素。因此,評職稱當仁不讓地成為教師們做科研工作的第一動力。完成聘期內科研任務、提高學術水平、興趣這3大因素依次排在后面。我們可以看出,真正自愿投入科研工作的教師并不多。
2? 解析體育教師的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例如訪談、觀察,對研究現象進行深入的整體性研究,從原始資料中形成結論和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的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在教師們的學術研究中,存在重定量研究,輕質性研究的傾向。
2.1 優勢
這種研究有利于體育教師深入和全面地探索體育現象,對被研究者的慣常行動和思維以及他們的主觀經驗進行意義闡釋,追蹤事情發生和發展的過程,并能夠深入挖掘影響被研究者思維和行動的社會文化結構性因素。對體育教師而言,這種研究方法比較容易上手,有利于他們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和體會,對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開展研究,并能根據自己教育教學情境的變化而隨時調整研究設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它不追求定量研究意義上的可重復性、可推廣性和客觀性,而是對研究現象進行全方位的探究,深入現場多方調查后,分析被研究者的個人體驗和意義闡釋,形成自己的研究問題和研究結論,豐富人們對該現象的理解,通過認同和共鳴獲得研究結果的推廣。
2.2 劣勢
質性研究在體育學科長期的研究歷史中,一直受到質疑。主要有一下三大原因:一是缺乏客觀性,意指過于依賴研究者個人的主觀感受和直覺,因而研究過程與結果直接受到研究者個人品質的制約, 研究人員在資料收集及資料分析中容易摻雜自己的個人偏見, 模糊了既定研究的目的;二是研究信度不高,主要是指調查對象具有特定性,不具有代表性,所得結論具有特殊性,研究結果難以進行推廣;三是研究效度不高,質性研究一般以邏輯效度而不以統計效度來判斷研究的效度, 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內部效度。
3? 開展質性研究的意義
3.1 提升理論水平,促進教師自我發展
體育教師開展科研工作采用的研究方式不應局限于量的研究的常用套路。通過學習教育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方法,把它們與體育學科結合來開展質性研究,不僅可以增加很多創新點和研究靈感,擴寬研究范圍,還能豐富體育學科的研究范式,增強科學素養,完善學科知識結構,提高科研能力,促進了教師自身學術能力的發展。
3.2 教育的本質要求
學校教育的本質是按照一定的價值取向培養、造就全面發展的人。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體育教師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尋求體育現象的量的規律性層面,還應擴寬到關注體育教育教學活動中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及其對教育行為的影響因為,歸根到底,人才是教育活動中最核心的關注點。
4? 體育教學中“質性研究”的應用
4.1 建立和諧的研究關系
由于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就是研究工具,所以,當研究者進入課堂進行觀察研究時,要定位好自己研究者的角色,既不能以嚴肅高冷的態度進入課堂,又不能與學生太親近。否則不僅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不良影響,而且使研究過程是在一種非自然的條件下進行的,影響了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因此,研究者最好與學生之間是一種適中的距離,不近不遠。也可以事先告訴學生,研究者將會做什么事情,請學生們有一個心理準備,建立一種合作的關系。
4.2 質性研究的模式
與量的研究相比,質性研究的設計具有一定彈性,質性研究的模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體育課堂是一個多因素變化的過程,任何預先精心設計的因素都有可能隨著研究的進展而需要重新修訂計劃和設計。因此,調整和修訂研究設計在質性研究中是有必要的。
4.3 質性研究與量的研究的結合
為了使研究結果更真實、更科學,在實際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可以采用不同研究范式相結合的方式。兩種研究方法各有優劣,作為科學工作者,不應重一方,輕一方,要走求同存異的道路。
5? 結語
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師應不斷增強自身的科學素質和科研能力,并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情況,敏銳地發現值得研究的問題。質性研究能為體育教師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創新點和素材。因此,它應該被廣泛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 胡永紅,周登嵩.復雜科學視域下體育學定量和定性研究的差異和整合[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2):15-18,40.
[3] 武軍.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質的研究”的意義及應用初探[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5):109-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