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提出應是一個合乎邏輯的過程,唯有如此才富有鮮活的生命力。“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邏輯過程進行證成,形成一個合理的邏輯鏈條,才能更加清晰的認識到“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重要性。新時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邏輯始于馬克思主義政黨建黨理論,遵循的是歷史連續性和分期性的有機統一,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歷史邏輯的續延。新時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以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為邏輯支點,堅持以“問題導向”,立足于新時代黨面臨的國內外重大時代問題,是對黨的建設新時代課題的真實回應和解決路徑。
[關鍵詞]黨的政治建設;新時代;馬克思主義;邏輯
[作者簡介]蔡清偉(1967-),男,漢族,河南中牟人,許昌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黨史黨建的研究教學工作。
[中圖分類號] D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6-0027-03
現代政黨的首要特性是其政治性,沒有政治性規則不能成其為政黨。任何現代政黨概莫如此。就經典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建黨實踐而言,無論是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或者是從第一國際到共產國際,都深深打下了“政治性”的烙印;遵循經典馬克思主義黨建思想,黨的中央領導集體也一貫重視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性,并對此在黨的建設的不同時期提出了合乎時代的黨的政治建設的舉措。黨的十九大上“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首次提出不僅是合乎歷史邏輯的延續,也是合乎新時代黨的建設發展的時代邏輯要求。
任何一個有戰斗力的政黨首先應該是一個有共同意志、共同的政治主張、共同的政治信仰的政治共同體。在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建設中集中體現此特征的是黨的政治建設。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建設秉承的是“一脈相承”的戰略導向。“一脈相承”其實質是繼承和創新,這是兩個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整體。由此邏輯,新時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是對中共90多年政黨建設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換言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黨理論是新時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邏輯起點。
從經典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看,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等革命導師都十分強調黨的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突出作用。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由于共產黨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了黨的政治建設的統領性。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強調,任何政黨都是一種政治組織,這種政治性的組織體現在該政黨制定的政治綱領和政治實踐的行動之中。換言之,黨的政治建設集中體現了黨是政治組織共同體的政治屬性,而這種政治屬性的邏輯起點則集中體現在黨的政治綱領和政治實踐的活動之中,而政治綱領統領著黨的建設的政治方向。
經典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對政治綱領的政治實踐的一致性不僅體現在維護中央權威的政治定力,而且也集中反映了對維護黨內團結和統一的要求,而為了維護中央的權威和黨內的團結和統一,必須對各種影響黨的政治發展的錯誤思想在政治上作堅決的不妥協的斗爭。馬克思在創建第一國際時,對法國的蒲魯東派和布朗基主義者、英國的工聯主義派、意大利的巴枯寧分子及德國的拉薩爾派等宗派主義作了堅決的斗爭,并取得了勝利。同這些錯誤思想的斗爭,馬克思不僅牢牢掌握了對國際協會宣言和章程修改的權力,而且也保障了黨的純潔性,維護了中央權威,鞏固了黨的團結和統一,使第一國際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行。列寧在創建俄國新型政黨時,強調以“集中化為前提”①,建立“能使政治斗爭具有力量、具有穩定性和繼承性的革命家組織”②,指出各級黨組織和黨員要“無條件的服從統一意志是絕對必要的”③,這些話語折射了遵循黨的政治綱領,維護中央權威在黨的建設中的突出重要性。
從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政治建黨的理論和實踐上看,中央領導集體也一貫重視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性,并對此在黨的建設的不同時期提出了合乎那個時代的黨的政治建設的舉措。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無論是在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都十分重視黨的政治建設。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前夕,毛澤東就明確指出解決中國問題的最根本的是建立政治上更加堅定的“俄式”政黨。“俄式”政黨的最大特色是有一個統一的集中的有紀律的黨作指揮④。井岡山時期毛澤東從講政治大局,對黨內存在的各種錯誤思想逐一進行批評,并提出要加強政治訓練,提高黨內政治水平。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明確提出了要把黨建設成為一個政治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的黨。毛澤東指出政治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黨的最根本是必須維護中央的權威,樹立“看齊意識”。“我們要向中央基準看齊,向大會基準看齊。”⑤。“全黨同志必須團結在黨中央的周圍,任何破壞團結的行為都是罪惡”⑥,為了維護中央權威,毛澤東對黨內的兩面派行為、宗派主義、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等妨礙黨的統一和團結的錯誤思想和行為進行剖析指出:這些錯誤的思想滋生了黨內政治上的腐化,嚴重的影響了黨的政治建設的健康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黨撥亂反正,從講政治的高度一再強調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的極端重要性,并明確提出了改善黨的政治領導,維護黨中央權威,實現全黨政治上高度統一的要求。鄧小平遵循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之邏輯,圍繞黨的政治路線、黨的政治紀律建設、維護中央權威及合格黨員等問題展開了系統論述。鄧小平指出黨的政治建設要從關鍵少數出發,而抓好關鍵少數的邏輯起點是“配備好領導班子”,要“永遠把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⑦的原則配備各級領導班子;改革要成功,中央必須要有權威,黨中央的權威,在改革的每個時期,不僅不能否定,而且必須加強,這樣才能保障改革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⑧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黨中央提出了“領導干部一定要講政治”,把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性推進到了一個新階段。堅持黨的領導是政治優勢。這種政治優勢主要體現在:首先,維護黨中央的領導權威是最大的政治優勢。維護黨中央權威,在這個問題上頭腦要清醒、態度要鮮明。⑨其次,堅持黨的領導的首要問題是“必須有堅強的政治領導”⑩。再者,“我們講的政治,是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江澤民提出了講政治的六個關鍵性環節。?。十六大以來,胡錦濤從保持黨的先進性的邏輯起點闡述了黨的政治建設在保持黨的先進性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共產黨員首先必須遵守黨的政治紀律,自覺維護中央權威,把自覺維護中央權威,保證中央政令暢通視為黨和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
新的理論源于新的實踐。實踐每前進一步,理論創新就必須跟進一步。從實踐出發,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時期針對王明脫離中國實際,奉行教條主義的情況,發展了“從實踐出發”這一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并用“實事求是”這一中國話語表述了馬克思的實踐邏輯。發端于1978年的改革重新恢復了實踐邏輯的主導,鄧小平用“解放思想”這一新話語進一步強化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邏輯。從本質上講,無論是毛澤東倡導的實事求是或者鄧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所針對的都是理論與實踐的背離問題,所要求的是理論必須隨著實踐的發展而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面臨的是一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新實踐。這一新實踐,在總體上,可以概括為“整體轉型升級”。所謂“整體”講的是新的中央領導集體思考謀劃治黨治國理政的問題都是與黨、國家、民族、社會、人民和個人有關的根本戰略問題,運用系統思維的方法把治黨治國理政置于一個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統一的整體中來思考謀劃。在新的實踐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提出了“問題中心論”,這是對新時代中國實踐邏輯的最新闡釋。馬克思對“問題論”曾有過經典的表述,“問題是公開的、無畏的、左右一切個人的時代聲音。”?“問題中心論”是新時代的實踐邏輯。
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種中國發展模式的轉型。”?只有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生動的實踐出發才能夠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演變,進而去理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這一重大論斷的深刻內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為改革開放后中國發展新模式的戰略選擇,在改革開放的不同時期,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從實踐哲學的視角賦予了符合那個時代的新內涵。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的改革開放從本質上講是一種社會轉型,每次改革的深化,必然引發新的社會轉型。這種社會轉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必然要求黨的建設理論要與時俱進,在不斷變動的社會轉型中必然考驗著每個黨組織和每個黨員。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僅處在整體轉型中,而且這種轉型也在整體升級。這種升級不僅是量的提升而且是質的新要求。比如,在奮斗目標上看,從“三步走”的基礎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現實版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前瞻版,從時間的繼起性,空間的多維性打造了奮斗目標的升級版;再比如,打造黨的建設的升級版,由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再到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升級,由把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到科學化、質量化、嚴明化、時代化和有效化水平升級。在黨的十九大上,習近平進一步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十四條基本方略以“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為起點,以“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為落腳點,首尾呼應。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轉型升級,2019年2月28日,《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了“要把黨的政治建設融入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的制定和落實全過程,做到黨的政治建設與各項業務工作特別是中心工作緊密結合、相互促進。”?這些新論斷新話語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不僅體現了黨對“三大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刻化,而且體現了對黨的建設規律尤其是對黨的政治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清晰。
總之,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立足新的歷史起點,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前提下,以“四個偉大”對“中國特色”予以闡釋,這些新論斷從黨的建設層面看,蘊含的是新時代黨建模式的轉型。習近平在十九大報告中明確系統的闡述了新時代黨建模式的轉型:從“最本質特征和最大優勢”的“兩個最”的論斷中鮮明指出“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的新命題,到鮮明提出要“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再到“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這些新論斷新話語是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是對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理論創新都是聚焦于回答時代課題為邏輯立足點,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到“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再到“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正是黨的每屆中央領導集體緊扣這些時代課題,并成功的解決了這些時代課題,才能推動著中國可持續向前發展。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新的時代課題,賦予“中國特色”政黨建設新的內涵。明確提出了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明確提出了圍繞新時代課題高質量建黨的新要求,對長期執政的黨來說,數量應該沒什么大問題,難的主要是提高質量。更加突出的強調了“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的政治立場。
新時代,黨緊緊圍繞這一時代課題,推動黨的政治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歷史成就,但是,“黨內存在的政治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不講政治問題還比較突出,有的甚至存在偏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的嚴重問題。”?這是《意見》對黨的政治建設形勢的最新審視。《意見》明確傳達了新時代黨的政治建設任務的“緊迫感”“責任感”和“嚴峻性”。這樣的判斷主要基于國際和國內兩方面的挑戰。首先,應對國際挑戰的新形勢,需要強化黨的政治建設,“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改革開放以來,福山的“歷史終結論”以及各式各樣的“中國崩潰論”等形形色色的唱衰中國的輿論在國際上一直不絕于耳。針對“中國崩潰論”的散布者,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取得的驕人成就給予了有力的一擊。對中國改革開放40年驕人的成績,在不乏贊揚者的同時,國內外有些輿論又對改革開放40的中國究竟還是不是“社會主義”質疑,進而拋出“資本主義社會”“國家資本主義”“新官僚資本主義”等謬論。從“中國崩潰論”到“社會主義質疑論”,這些行為其實質都是動搖“四個自信”的政治立場,企圖改變中國發展的政治方向,傳播和灌輸西式“普世價值”,最終否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變換中國道路的旗幟。面對這些外在的挑戰,中國共產黨必須在政治上“自身過硬”,堅定黨是領導一切的政治立場,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其次,應對“黨自身的憂患”問題,需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指出黨的建設面臨著“四大考驗”“四種危險”,黨自身產生了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這些問題中,最突出的是“政治紀律”。習近平從解決“政治紀律”為突破口,層層深入剖析黨的政治建設中存在的“系列”問題。首先,政治紀律要求是現代政黨的主要內涵。放眼現代各國政黨都是有明確的政治紀律規范的,中國共產黨的政治紀律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紀律。其次,要充分認識到不遵守政治紀律的危害性。習近平針對一些少數黨員干部政治紀律不強的幾種表現形式進行了深度剖析,并嚴肅指出“這些問題在黨內和社會上造成惡劣影響,給黨的事業造成嚴重損害”?。“身為黨員,鐵的紀律就必須執行。”?再次,明確指出堅持黨的政治領導首先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意見》進一步強調“要把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作為首要政治紀律”。
新時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邏輯起點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黨理論的繼承和創新。換言之,新時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歷史邏輯的續延。歷史邏輯的續延遵循的是歷史的連續性和分期性二者的有機統一。歷史的分期存在于歷史的連續性之中,新時代“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存在于馬克思主義政黨發展史的連續性之中,厚植于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實踐,立足于新時代黨面臨的國內外重大現實問題的挑戰,是對新時代黨的建設時代課題的真實回應和解決路徑。
[注釋]
①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9.
②列寧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86.
③列寧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1.
④毛澤東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34.
⑤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97-298.
⑥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22.
⑦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⑧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77-319.
⑨⑩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7.
⑩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2.
??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16.
?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62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韓慶祥.人民共創共享思想——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的系統闡發[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16(1):15-27.
??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9-2-28(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日報,2017-10-28.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33.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