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軍 李霞 張林 丁思韓 蔣忠權
(昆明市兒童年醫院麻醉科 云南 昆明 650000)
七氟烷作為一種新型吸入全身麻醉劑,具有誘導期短,蘇醒快,對呼吸道刺激性小等特點,本文通過楊沁巖等的注水試驗進行改良后用于本次試驗,得到了MRI檢查的患兒七氟烷吸入麻醉后吞咽反射恢復的時間,并觀察通過注水試驗干預對復蘇時間及早期進食量的影響。
選擇2017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在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完成MRI檢查者235例,男80 例,女155 例,年齡3~6歲,平均體重 16.4 kg,ASA 分級Ⅰ級。排除肺炎等肺部疾病、嚴重感染性疾病、應用抗生素或激素類藥物及有顱內神經系統病變等患兒。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117例患兒使用予改良注水試驗方法,七氟烷麻醉結束后2min給予3ml溫水推注至咽部。對照組118例患兒操作結束后不給予任何干預措施,任其自然蘇醒。
麻醉方法:兩組患兒均在單純七氟烷吸入全麻下行MRI檢查,開始均以七氟烷8%濃度誘導,待患兒達到鎮靜要求后進入MRI檢查室,在檢查過程中以MRI專用麻醉機予2%七氟烷濃度維持直至患兒檢查完畢,送患兒入恢復室,根據改良飲水試驗中的飲水劑量。實驗組患兒操作結束2min后立即用注射器給予溫水3ml,緩慢推注至咽部,觀察患兒吞咽反射是否出現,吞咽動作由實驗者視覺觀察和手指感知喉向上運動來判定。發生吞咽反射時的注水量為誘發吞咽反射的需要量,無吞咽動作或出現嗆咳為吞咽反射陰性,反之陽性。
(1)不能判斷:無吞咽動作,無嗆咳反射,無任何反應;
(2)分級:1)a.無吞咽動作,無嗆咳,有呼吸變化;b)無吞咽動作,有嗆咳反射;
2)有吞咽動作,無嗆咳反射,有明顯呼吸變化(可能存在隱形誤吸);
3)有吞咽動作,無嗆咳,無呼吸變化。
當標準達到(1)、(2)1)a、b視為實驗陰性,(2)2)、3)視為實驗陽性,當患兒改良飲水試驗陰性時,隔2min后再次行飲水試驗,直至患者出現吞咽反射,記錄吞咽反射出現時間;當患兒改良飲水試驗陽性時,間隔2min追加溫水3ml,直至患兒蘇醒,觀察并記錄患兒蘇醒時間,患兒達到蘇醒評分Aldrete8分以上給予流質飲食并觀察記錄麻醉吸入后早期進食量及不良反應發生率。對照組患兒操作結束后任其自然蘇醒,觀察患者蘇醒時間及術后早期進食量及不良反應發生率。
實驗組的麻醉蘇醒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麻醉蘇醒時間(P<0.05);實驗組麻醉蘇醒后的進食流質量少于對照組麻醉蘇醒后的進食流質量(P<0.05)(表1);實驗組躁動的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表2)。
表1 兩組患兒麻醉下MRI檢查對比指標 ()

表1 兩組患兒麻醉下MRI檢查對比指標 ()
組別 實驗組(117) 對照組(118) P操作時間 21.8±7.9 20.5±5.3 0.129蘇醒時間 5.1±1.2 14.2±3.7 0.00蘇醒后進食量 90.5±20.4 98.1±32.4 0.032

表2 兩組患兒麻醉下MRI檢查不良反應比較 [n(%)]

表3 117例實驗組注水試驗分級
我院鎮靜鎮痛中心在護理吸入七氟烷麻醉下進行MRI檢查的患兒,在麻醉蘇醒評分達到Aldrete8分以上者指導家長給予患兒進食少量白開水,如無不良反應即給予流質飲食如牛奶等進食,這個進食時間一般為麻醉結束后14min左右,這個進食時間比起臨床上全麻下非胃腸道手術患兒一般必須麻醉清醒4~6小時后方允許進食時間提前了很多。本次試驗發現七氟烷吸入麻醉對患者的吞咽反射抑制影響很小,在所有吞咽反射陰性患兒中并未發生誤吸等嚴重不良反應,觀察到通過改良注水試驗:94.5%的患兒在麻醉后4分鐘即恢復了吞咽反射,98.8的患兒在麻醉后6分鐘即恢復了吞咽反射并且達到了麻醉蘇醒評分Aldrete8分以上,但通過改良注水實驗干預達到患兒蘇醒時間的縮短的方法使得患兒麻醉蘇醒后的進食流質量少于自然蘇醒患兒的進食流質量(P<0.05),并且使得患兒麻醉蘇醒時的煩躁發生率升高為9.4%,而自然蘇醒患兒為1.7%。
綜上所述,當患兒自然蘇醒達到Aldrete評分8分以上再指導其進食流質飲食的護理方法是優于對患兒蘇醒期進行干預而縮短蘇醒時間的護理方法的,并且也是安全的、可行的,大大提高了麻醉后患兒的舒適性減少禁食時間過長帶給患兒的不良影響,而且也縮短了患兒留院時間提高了患兒家長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