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摘 要] 當前,國有企業在深化改革、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等領域任務艱巨,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面臨的法律環境更加復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依法治企必將成為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只有誠信守法、遵章守規,不斷推進依法治企,才能進一步開拓管理思路、創新管理模式、規范管理行為。國有企業應當深刻認識到依法治企的重大意義,堅持依法決策、合規經營,從源頭上將經營行為規范在法律框架內,重合同守信用,做到誠信經營;建立健全風險防范和內控機制,強化依法監督,不斷增強自我凈化、自我革新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進企業做實做優、做大做強。
[關鍵詞] 國有企業 依法治企 法治意識 轉型發展
中圖分類號:D920.0 文獻標志碼:A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對深化依法治國實踐作出全面部署,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黨的十九屆二中全會通過了修改憲法部分內容的建議,號召全黨同志為新時代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奮斗。這必將對法治中國建設帶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為深入推進企業法治建設指明了方向。
國有企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不移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深刻認識到依法治國落實到企業,就是要將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維運用到企業改革發展的各個方面,用法治思維規劃發展路徑,用法治方法營造發展環境,用法治手段破解發展難題,用法治規范保障發展成果,不斷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黨的十九大對國有企業法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國有企業必須按照黨中央法治建設的有關要求,圍繞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和中心任務,著力從“強化意識、完善體系、突出重點、深化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進法治建設向縱深發展,為國有企業全面深化改革、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國有企業依法治企的具體措施
(一)強化法治思維法律意識,筑牢法治建設思想基礎
1.企業黨組織帶頭遵法學法
企業黨組織要擔負起依法治企的主體責任,將依法治企納入理論學習中心組的學習計劃,主要學習憲法有關知識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依法治國的重要講話精神,并可邀請相關專家為企業領導班子成員和各級領導干部進行有關法律風險防范專題講座,形成長效學法機制。
2.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
為全體員工發放憲法讀本、法律知識讀本等;充分利用新興媒體,在企業網站或微信公眾號設立“法治天地”專欄定期發送學習資料;邀請專家為企業員工進行法律知識講座;各黨支部、各部門可通過“三會一課”、班前會等形式開展黨內法規教育。同時,積極鼓勵企業員工順應國企改革新形勢新要求,通過多種形式學習與企業治理、崗位工作相關的法律知識。通過開展一系列法治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廣大員工遵法學法用法的法治意識。
(二)健全法治工作體制機制,推動法治建設責任落實
第一,成立法治建設領導小組。由企業黨組織負責人任領導小組組長,擔負起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同時,企業領導班子成員有專人分管法律工作,推動和加強企業法治建設組織領導。第二,設立法律事務室。為更好地開展法治工作,企業應配備專業法務人員,負責法治建設以及法律事務工作。
(三)切實抓好法律重點工作,充分發揮法律保障作用
第一,做好法律審核把關。企業法律事務室應對企業各項重要規章制度、重要決策事項、經濟合同進行嚴格法律審核,并做到法律審核意見完備可查。第二,構建風險防控體系。隨著企業深化改革、轉型升級等變化,建立健全與之相適應的風險管理模式,構建風險防控體系,提高風險管控能力。
(四)努力融入企業中心工作,抓好重大糾紛案件應對
1.加強法律糾紛案件管理
企業的法律事務室應秉“敢于打官司、善于打官司、打得贏官司”的理念,堅持“講規矩、守紀律”,發生重大法律糾紛案件第一時間上報,并按指示做好應對工作,積極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與此同時,法律事務室應在日常工作中認真梳理、審慎決策,積極運用法律手段解決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
2.加強外聘律師規范管理
企業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選擇聘用律師事務所,加強溝通和管理,用好外部法律資源。在一些重大事項決策、重大投資經營等工作中,充分發揮外部法律資源優勢,聘請外部律師全過程參與,由外聘律師對擬深入洽談項目作出初評、對合同文本進行審核,并提出法律意見,確保在規范合同文本、彌補法律漏洞、降低法律風險,科學作出決策中發揮重要作用[1]。
同時,我們也應充分認識到目前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過程中在依法治企方面還存在一些不足,法律事務人員業務素質參差不齊,在有關法治建設工作中體現出對某些相關程序規定還不熟悉,能力和經驗還不足、相關制度還不健全等問題,還不能完全滿足當前依法治企形勢下的法律事務工作要求,需要在政治素養、法律知識和業務能力等方面進一步提高。
二、對依法治企的主要體會
(一)全面推進依法治企,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依法治企,必須堅持黨的領導,持續提升各級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才能為推進依法治企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國有企業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黨組織負責人要主動承擔起法治建設的組織者、推動者和實踐者職責,自覺成為依法治企的帶頭人和踐行者。班子成員在分管工作領域自覺承擔法治建設責任。嚴格按照相關法規建立現代法人治理結構,把加強黨的領導和完善企業治理統一起來,積極完成黨建要求進章程、“三重一大”前置程序等要求,確保黨的領導、黨的建設法定地位得到落實,充分發揮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企中的作用,建立起黨委統一領導、統一部署、統籌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的法治工作推進機制,真正夯實法治基礎。
(二)加強全員法治意識、依法履職能力是依法治企的基礎
國有企業通過組織集中培訓、專題輔導、測試答題等多種形式增強法治教育的實效性,才能不斷增強全體職工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維。在加強全員常規法律知識普及、宣貫通用制度的基礎上,因需施教、分類指導,以領導干部和經營管理人員為重點,集中進行法律風險防范專題教育,提高他們依法經營和管理能力。黨員干部重點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方面的法律知識普及,強化廉潔從業、依法合規意識,才能在廣大職工中形成人人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2]。
(三)提高依法決策能力是企業正確發展方向的堅強保障
國有企業要以完善重大決策機制為抓手,健全“三重一大”決策機制,落實黨委會前置程序要求,明確決策主體、決策程序、議事規則,在人事任免、大額資金使用、重大經營及對外投資、資產處置、改革重組及人員安置等重大事項決策方面,嚴格落實職工參與、風險評估、法律審核、集體決策等程序要求,將企業決策納入民主化、科學化、法制化的軌道,確保決策程序有據可依,決策行為有據可循,決策失誤能夠及時追究責任,真正做到“決策必問法、違法不決策”。
(四)提升依法經營水平是有效防范企業經營風險的手段
企業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當前,國有企業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復雜的法律環境,必須堅持依法經營,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運用法治手段破解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運用法律手段維護企業正當合法權益,確保企業經營管理更加規范,有效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唯奉法者強,唯明法者進。依法治企是治企之道、強企之基、興企之本、健企之策,是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國有企業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切實貫徹落實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將依法治企融入到企業改革發展各項工作中,以法治引領、規范企業改革發展,以良好的法治環境為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居佳.全面推進依法治企 有效提升管理水平[EB/OL].http:// www.ceec.net.cn/art/2017/12/5/art_11019_1530371.html,2017- 12- 05.
[2]柯智超.全面推進依法治企 有效提升管理水平[EB/OL]. http://dangjian.people.com.cn/gq/n/2015/1123/c241154-27845925.html,2015- 1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