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玲
【摘 要】新媒體時代,傳播生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對新聞從業人員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新聞從業人員如何適應新媒體的發展,提升職業素養,是關乎新聞事業發展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 ?新聞職業素養? ?提升
一、新媒體時代對于新聞從業人員職業素養的要求
1.具備良好的政治素養。政治性是新聞的專業屬性,這種屬性不因媒介的發展變化而改變。新媒體時代,信息呈現出去中心化、多元化特點,這就要求新聞從業人員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在新聞生產和傳播過程中做到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
2.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文化素養是新聞工作者的必備素養之一,它來自于不斷的實踐積累和日常學習。新聞工作者只有具備了較高的文化素養,有廣博的知識面,有較高的文學修養,才能跟得上新媒體時代信息快速更新的步伐,才能透過新聞事件的表象看到其深層內涵,逐層剖析,引起受眾共鳴,也才能減少在工作中出錯的次數。
3.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新媒體的出現造就了“全民記者”的局面,再加上新媒體平臺上信息傳播的速度快、范圍廣、裂變化、高互動性等特點,給虛假新聞、低俗新聞提供了可乘之機,并且這些傳播者毫不顧忌當事人感受,缺少應有的人文關懷。作為承擔著社會責任的專業新聞工作者,有責任提高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當好新聞“把關人”,為公眾提供真實準確的新聞。
4.具備優秀的專業素養。傳統媒體時代,新聞資源全部掌握在媒體手中,新聞的發布者是媒體的工作人員。但是,到了新媒體時代,人人擁有話語權,普通大眾既是新聞的傳播者,也能成為新聞的生產者,可以隨時隨地發布信息。在這樣的環境下,專業新聞工作者的特權被消解,只有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在新聞報道中更加專業,才能使自己的報道具有權威性,在新聞的生產和傳播中占據優勢地位。
二、新媒體時代提升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途徑
1.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新媒體背景下,新聞宣傳報道不僅是工作任務,更是一種社會責任。新聞從業人員面對紛繁復雜的網絡世界,一要樹立正確的新聞價值觀,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引導正確的輿論導向;二要以公眾為核心,創新話語表達體系,為公眾所喜聞樂見,反映公眾心聲,承擔起應盡的社會責任;三要積極承擔媒體人的職能,增強新聞敏感性,在巨量的信息中判斷是否具有新聞和傳播價值,加強話語權,捍衛社會公共利益;四要強化教育、引導公眾的責任,以正確的理念、高尚的道德和文明的生活方式指導公眾對待社會問題和處理與己有關的事件。
2.培養新聞職業精神。新聞職業素養是在一定意識形態下顯現的職業態度,作為新聞媒體,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新聞工作者應在新聞活動中體現出自己的操守和德行。新聞工作者要在實際工作中培養自己的職業精神和嚴謹的工作態度,第一,力求新聞真實,不傳播虛假新聞。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工作者要嚴守真實底線,客觀公正地報道新聞事實,堅持正義和真理。第二,要尊重社會公眾的隱私,不能為新聞私利和新聞效果不顧當事人感受,應對公眾施以更多的人文關懷。第三,維護公眾的知情權,不搞有償新聞,及時、準確披露公共信息,不謀求特殊經濟利益,注重新聞社會效益。第四,深入實際、貼近生活,報道公眾喜聞樂見的新聞信息,滿足公眾真正需求。
3.加強對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隨著新的傳播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媒體變化日新月異,新聞從業人員持有的新聞理念和面對的輿論環境也在不斷更新,因此,為了使新聞從業人員堅守自己的職責和使命,應當對他們進行定期的職業道德教育。一要定期組織新聞工作者學習《中國新聞工作者職業道德準則》和與新聞從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廣大新聞工作者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二要聘請專業人士對新聞工作者進行道德培訓,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針對不同新聞流程的工作人員進行不同道德內容教育,常敲警鐘。三要改善學校的專業教育。高校新聞專業是培養新聞人才的搖籃,但是目前多數高校對于新聞院系學生職業道德的教育還不夠重視。要提升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就要從源頭的教育抓起,優化課程設置,加大新聞倫理和職業道德教育在新聞課程中的比重。
4.完善新聞監督機制和行業自律。對于新聞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的提升,需要他律和自律共同發揮作用。一方面,要加強他律,有效監督、科學管理。一要將道德上升為法律,通過強制性的規定來達到對新聞從業人員的約束。要繼續完善新聞行業法律、法規,加大對違反新聞職業道德的懲處力度,用行政處理或法律懲戒,提高違法成本,增強震懾作用,重塑媒體的公信力。二是新聞單位要加強對新聞從業人員的監管,建立新聞采編人員的準入制度,對進入新聞隊伍的人員嚴格把關。三是所屬新聞媒體要設立行風舉報熱線,倡導社會公眾對新聞從業人員進行廣泛的監督;另外,自律是對他律的有效補充,新聞從業人員應認識到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和具有的崇高理想,提升自身素養,恪守職業道德,加強對法律、法規的學習,建立自我約束機制,做到有效的自我管理,從而真正為新聞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5.提高全媒體傳播能力。新媒體時代,單一媒體的傳播能力已經不能適應全媒體發展的需要,因此,新聞工作者一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從融媒體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做單一的新聞采寫,堅持用戶至上,強化服務意識;二要增強新聞敏感性,提高判斷新聞價值的預見能力,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中辨別真偽,判斷能否進行傳播;三要具備全媒體傳播技能,要掌握視頻、圖片、H5等新媒體產品制作技巧,生產適合全媒體傳播的產品,對新聞生產的各個環節也要熟練把握。
三、結語
新媒體時代,原有的傳播格局被打破,新的傳播生態不斷成長,新聞從業人員要適應這種環境,堅守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定黨性原則,恪守職業道德,學習和踐行新聞輿論工作48字箴言,切實增強“腳力、腦力、眼力、筆力”,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全媒體新聞傳播人才。
(作者單位:慶陽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趙子忠,趙敏.新媒體與新聞[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7;
[2]劉建明.新聞學前沿:新聞學關注的11個焦點[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