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鳳
摘 要:在小學階段,英語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也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影響小學英語教學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及學生的學習興趣等,所以,教師想要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就需要找到問題的所在,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這樣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存在的問題,有助于實現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關鍵詞:有效 小學 英語課
引 言
對于小學英語教師來說,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一直都是教師的追求。新課改實行以后,要求教師要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英語作為學生的基礎能力,需要教師付出精力培養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影響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需要采取適當的解決方法解決存在的問題,這樣才有利于構建一個高效的小學英語教學課堂,才有利于提高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1]。
一、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的目標出現偏差。對于很多小學英語教師來說,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兼教學的重點放到學生的學習成績上,忽視了學生英語能力的培養。語文和英語都是語言,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在平時生活和學習中總能夠運用到語文,而英語則只有在英語課上才能夠被應用到,所以導致小學英語教學難度的提升,使得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但沒有提高,反而還下降了,很多人都認為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主要就是教學強度降低了,從而導致小學英語成為了一種惡性的循環。
(二)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很多教師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仍然堅持使用“填鴨式”這一種單一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缺少有效的改進創新。“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盡管能夠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與獲得的回報是不能夠成為正比的。不僅如此,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時間一久,勢必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利于學生的發展,甚至還有可能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排斥的心理[2]。
(三)師生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交流。對于小學生來說,由于年齡太小,還不具備自律的能力,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很難集中注意力到課堂中,為此,很多教師開始尋找有效的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些教師開始使用“嚴師出高徒”的教學理念進行教學,導致師生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交流,師生關系也開始變的僵硬,不利于實現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二、上好小學英語課的措施
(一)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對教材內容有透徹的理解,要明確文章作者的思想,從而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制定合理的教學計劃,這樣不僅能夠使有限的教學時間得到充分的利用,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發展。很多教師都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只能夠被動的學習知識,不能夠發揮出主觀能動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產生消極的情緒。要想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首先就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要明確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從而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這樣能夠為學生提供主動發展的機會。
(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才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成為了教師的首要任務,也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要根據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能力,選取適當的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找到最佳的學習狀態,給予學生成功的機會和體驗,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由于接受英語教學的時間并不長,英語基礎能力很差,普遍存在認為英語難學的思想,但是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小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當學生帶有這種心理進行學習的時候,就會做到對詞匯和語法的掌握,所以,教師要創新教學的方法,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夠實現有效的小學英語教學。
(三)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要實現英語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能夠使思維與英語緊密的聯系起來,教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使用英語教學,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排除對母語的干擾。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是學生接受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掌握的詞匯和句型也是十分有限的,所以教師可以借助直觀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盡快理解教學內容。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動作、手勢等形式來培養學生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習慣,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直接用英語的思維能力[3]。
(四)應用多媒體設備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教學。將多媒體設備引入到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創設與教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生動、形象的愉快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從而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這也正好符合小學生年齡段的特點。例如,教師在教學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的“Whatwouldyoulike?”時,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創設一個超市的場景,準備一些面包、牛奶以及水果等食物,引導學生開展對話,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和掌握。通過應用多媒體設備,能夠將教學中一些理解和形容的內容直觀的展示在學生的面前,學生能夠一目了然,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有效的小學英語課堂。
(五)教師要重視課后作業的布置。往往在教學內容完成以后,教師都會向學生布置一些課后作業,這樣做的目的就是使學生能夠對教師傳授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有助于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教師布置的作業,從形式上來看,可以是手寫的、也可以是背誦的;從內容上來看,既可以是課堂教學的內容,也可以是課外涉及的內容,不管形式和內容如何變化,最終的目的都是希望學生能夠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對于小學生來說,作業完成的情況就能夠表明學生的學習質量,能夠反映出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教師要不定期抽查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并進行有效的批改和評價,促使學生能夠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克服困難,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對于課上布置的作業來說,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的大腦,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都能夠集中在課堂上,此時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實踐,促使學生能夠對剛剛學習的知識進行吸收和應用。而對于課下的作業來說,教師要督促學生養成當天作業當天完成的習慣,教師要對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進行及時的檢查,對于獨立完成的學生要進行表揚,對于抄襲完成的學生要進行批評教育。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現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小學英語教師共同的期盼。小學英語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的觀念,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教學氛圍,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從而全力提升小學英語教學水品。
參考文獻:
[1] 蔡錦萍.淺論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如何上好一堂英語課[J].新課程,2016(4):88-88.
[2] 馮麗娟.如何有效上好小學英語課[J].青年與社會:中外教育研究,2012(9):132-132.
[3] 楊蕾.探尋常態課里的“有效化”--對如何上好小學英語常態課的一些思考[J].新課程(小學),2014(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