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旺
【摘要】語文的學習是我國學生學習的根本,是對我國傳統文化繼承的根基,因此長期以來,教育對語文學習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地加深。在我國逐漸發展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發現原來的語文教學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社會和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新的時期,國家根據教育的發展方向制定了新課程改革標準,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語文教學將更加適應學生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初中語文教師也要緊跟國家的方針政策調整,積極改變語文教學方法,讓教學能更加適應學生的成長。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 ;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它的基礎是漢字,但是在漢字基礎之上衍生出來的文化、歷史和人情世故卻是無止境的,因此語文的學習是一門大的學問,需要學生不僅能扎實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還能在基礎之上抽象理解語文的意境以及各種思想品德,并且能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與時俱新、隨機應變的學習,讓語文充分融合進學生的思想和生活中,互相促進。
一、初中語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初中語文,受普遍的教育舊思想的影響,其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仍然比較落后,一些教師抱殘守缺,不愿意改變,仍然采用舊式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去教授學生,而新教師在舊的模式框架的限制下,在教學過程中難以施展拳腳,最終教學方式和思想也漸漸變得陳舊和模式化,這種初中語文教育的普遍現狀也造成了教學過程中種種問題。
(一)教學內容缺乏新思想的注入,枯燥乏味
在初中階段,我們經常能遇到過這樣的狀況,對于語文的教學,年級高的學生可以原封不動地描述出低年級教師的教課內容,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現在語文教學的一個狀況,那就是模式化現象嚴重。由于模式化的教學,教師的教學內容經常局限于教材,沒有適當拓展和延伸,在這種情況下,教學內容千篇一律,很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與此同時,這種固化的教學模式還會割裂學生與社會的聯系,容易讓學生變成只會學習的“書呆子”;最后這種教學模式還不利于學生基礎的積累和學生能力的提高。
(二)教師主導課堂,學生缺乏自主性
在傳統的教學思維中,教師經常認為在短時間內講授的知識越多,學生的學習成績就越好,教學效果就越好,但是實際上,這種方法卻并不一定會提高教學的效果,反而在持續不斷的新知識灌輸的過程中,學生沒有時間消化舊的知識,最后會造成“狗熊掰棒子”的結果,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不牢固,舊的知識隨機被新學習的知識覆蓋掉,學生最后對于所學習的知識都成了一知半解的狀態。除此之外,教師主導課堂,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很少尊重學生的意見,會導致師生之間的隔閡和教學效果的不一致,學生也會在長期的被動地位中培養成惰性學習的習慣,對學生當下的發展和長遠的成長都是不利的。
(三)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學生能力激發效果弱
語文課堂教學經常是采用傳統的讀、誦、背、寫的形式,教師經常讓學生將整篇課文都背誦了,以便能讓學生掌握課文的內容,很少在內化上和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上下功夫,一味依靠強制性手段,一旦沒有了教師的強制性,或者教師的管教稍微松懈,學生就會懶惰下來,因此這種方法并不長久。這也是各科教學形式單一的普遍不利影響。
在長期單一形式的教學中,語文知識中原本的趣味性會被單一的形式掩蓋,學生會失去對語文的興趣,因此學生也就失去了學習和研究語文的興趣。
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在新的時期,教育部根據教育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提出了新課程改革,對各科的改革方向都做了調整,力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充分發展,充分釋放學生的潛能。在初中語文階段,對教師的基本素養以及教學的方法等都做了具體又自由的規定,給了教師和學生極大的自我發展和創造的空間。在新課改下,初中語文的教學策略會更加靈活,更加適應學生的發展。
(一)與時俱進的培訓教育,促進教師的成長
初中階段良好的語文教學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教師,教師的思想和教師的靈活性對課堂教學方式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課改下,首先要改變的是教師對新課改的認知度和理解,教師只有深刻理解新課改背后深沉的含義,才能從思想上理解新課改的方向。因此在日常的教學中,學校要經常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和討論,互相啟發,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讓教師互相吸取經驗和互相啟發,共同進步。其次,還要經常組織教師進行學習,在職教師每年都應該受到兩到三次教育,根據教學形式的轉變和當下的教學現狀,以及教師應該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這樣才能讓教師不斷學習和進步,防止故步自封。最后,還要組織教師到教學成果好的學校進行聽課學習,經常進行學校之間的教師學習聯誼等。
(二)轉變教學角色,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經常會主導課堂的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學生幾乎沒有發揮主動性的機會。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意見,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在自主活動下充分獲得知識 。
首先,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意見觀點,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看法,根據學生提出的意見進行討論,為學生答疑解惑;其次,教師要改變主動提供知識的舊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探索自主獲得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充當一個引導者和解惑者,并有效把控課堂,使其在有序的范圍內進行。
(三)借助多種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形式
過去一根教鞭、一根粉筆的教學模式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當下的階段,各種新興的技術不斷興起,各種新潮的教學思想不斷出現,這是時代賦予教師的天然的教學工具。教師只有利用好這些時代的道具,才能跟學生保持步調上的一致,獲得學生的認同,同時還能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課堂從單一的形式中解放出來,極大地提高課堂的生成性。
借助多種教學手段,多媒體計算機是不能忽略的,計算機的應用為課堂帶來的多樣化和內容的豐富性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教師不斷開發,就能不斷發揮其作用,其中網上海量的學習資料和對語文學習的大量有趣生動的資料就是證明。其次,教師還要充分利用課堂討論、課題探究、頭腦風暴、興趣小組等形式充分挖掘學生可以學習的知識面,讓學生了解到語文不同的形象,從而吸引學生想要認識語文的注意力,讓學生有更多的積極性和熱情去學習。
(四)了解學生,認識學生的興趣點
無論在教學的什么階段,了解學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前提,只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教師才能了解到學生學習水平,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了解學生的興趣點,以此來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組織課堂教學活動。
根據學生的興趣點,教師可以找到學生普遍感興趣的方面,以此來作為教學的導入環節或者是穿插在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能喜歡上語文學習。同時,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激勵學生自己設計教學,并根據學生的設計讓學生組成小組進行研究和探討,最終檢驗學生的探討結果。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總結進行適當補充,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取長補短,學習到不同的新鮮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唐建剛.新課改下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初究[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S1).
[2]張東風.新課改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J].文學教育(中),2012(9).
[3]宋軼群.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4).
[4]張壽山.如何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導刊,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