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振剛
【摘 要】現在社會發展不斷地加速,人們常用的服裝風格也在這一過程中不斷地變化。現在服裝歷史發展和形態的變化過程中結構解構是兩個最為重要的環節。這兩方面的設計理念雖然看似相似,但是實際上設計的風格和效果卻是截然不同的。文章針對服裝設計過程中結構和解構兩個角度進行分析解讀。
【關鍵詞】服裝設計;風格;解構;結構
中圖分類號:TS94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9-0146-01
一、前言
服裝風格就是指人們常用的服裝的結構造型和工藝條件等進行綜合的反應過程,這也是人們對于服裝設計風格的審美認知和評定。服裝風格會受到來自社會文化背景的直接影響,不同的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服裝的內在形式和外觀風格都會有著不同的特定。近代的服裝發展受到來自結構和解構主義的影響,不同區域當中的審美理念也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出現融合的情形,這對于服裝發展來說是有利的。
二、結構主義風格
結構主義的風格也有人稱之為建筑主義風格,或者是構成主義風格,這也是現代服裝的主要風格代表。結構主義的風格是立足肢體造型上來強調服裝造型的立體感和擴張感,服裝會有著明顯的比例干和層次感,這是西方傳統服裝審美觀念的重要體現。近代結構主義的服裝風格代表是新外觀,是世界著名的Christian Dior創始人迪奧退出的一系列時裝,這對于巴黎時裝復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后來幾年當中迪奧的公司推出了郁金香造型和垂直造型,腰部曲線方面也有所放松,裙擺開始上體。到1953年的時候迪奧公司的裙底邊已經設計到了離地面40厘米的位置,1954年之后服裝肩部幅度收減的同時下步增大,呈現出來H形狀的效果。隨后進行的一系列服裝設計都是具有獨特的結構主義風格,例如紡錘形設計和Y型設計等。服裝發展歷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有很多結構主義風格的設計師比如阿瑪尼和蒙他那等都具有獨特的設計特點,很多人對于曲線設計或者是外輪廓服裝設計非常熱衷。這樣的設計過程將幾種具有強烈對比的幾何形狀放倒一切來讓服裝具有造型明確且嚴肅莊重的外觀風格。結構主義是傳統服裝設計的風格理念,服裝行業發展過程中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對服裝設計產生比較深遠的影響。
三、解構主義
西方服裝設計理念對于服裝設計的過程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這也導致了一批設計師受到這種思維的束縛而難以做出創新的行為。而服裝設計要進一步的發展的話就需要突破這一方面的思想束縛,解構主義應運而生,這時解構主義一經提出就引起巨大的轟動,解構主義的提出是服裝設計領域的一次重大的理念突破。解構主義和結構主義有著完全相反的風格和設計,沒有有章可循的結構設計的原則,而是進一步強調結構設計理念并改變了傳統的服裝設計方式,服裝設計和人體線條結合起來體現出服裝設計的人性化。日本三宅一生就是這一方面的代表,她在設計過程中大量地借鑒立體剪裁的方法,平面構成放到服裝設計過程中并使用包裹型和貫頭型的設計方法讓服裝具有很多的特色。這些設計方法的應用和傳統西方服裝設計過程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不再拘泥于精確和精致,而是掙脫了人體造型結構立體剪裁的方法二使用反向思維進行再組合,這種方法也是東方傳統制衣技術的一個具體表現。解構主義設計理念將東方服飾的設計理念作為設計的基礎來表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關系。這一風格強調人們具有足夠的自由,釋放身體,服裝不是人體的束縛,這也是服裝設計最終目標的一個改變,讓審美的主題和對象之間完成融合的過程,服飾的穿著者和服飾本是一體,兩者和外界的審美批判進行結合。解構設計理念突破了服飾和服飾穿著者之間的關系,這樣一來設計出來的服裝就讓人們的穿衣體驗更好,美的同時也有著更加舒適的感受,同時穿著者也能夠自發地調整服飾,而非是被動的身處設計師設計完成的造型當中。解構主義看似無形但卻也有著精神內涵,正是這種東方化的文化內涵讓服飾有了更深一層的魅力。
四、結束語
文章分析了服裝設計當中的解構主義和結構主義設計理念,可以看出這兩種不同的設計理念都對服裝設計的風格演變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西方設計理念和東方設計理念在數百年前的碰撞讓服裝設計工作人員在服裝設計的時候有了更多的創新,這也是服裝設計不斷超前發展的原因所在。現代服裝設計師們應當勇于創新敢于冒險來在設計過程中不斷提高自我,推動服裝設計的進步和發展,讓現代服裝有著更加豐富的表達。
參考文獻:
[1]楊勝蘭. 淺談傳統與時尚結合的中國風格服裝教學設計技巧研究[J].
教育現代化, 2018, v.5(17):303-304.
[2]高月斌. 再議包豪斯構成基礎 ——平面構成中圖形解構引入現代設計表現[J]. 文存閱刊, 2018(5).
[3]江柳清. 試論防護服裝結構設計對著裝舒適性的影響[J]. 山東工業技術, 2018(9):248-248.
[4]張梅, 龍洋冰. 套層結構與環形廢墟 ——論博爾赫斯敘事風格對電影復雜敘事的影響[J]. 戲劇之家, 2018(7).
[5]畢普云. 農業形態理論建構與解構研究[J]. 世界農業, 2018, No.469(5):33-37.
[6]劉康華. 和聲運用中和弦結構的風格化處理(下)——論純五聲和聲材料的構成、運用思維與處理技法[J]. 中央音樂學院學報, 2018, No.151(0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