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媛
民辦高校實行擴招和繳費上學制度以來,貧困生的數量得到了顯著增加,目前成為學校教育開展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重要內容,貧困生經常因經濟困難而引發(fā)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引起了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注,所謂的在校貧困生,主要指的是學生和家庭能夠籌集到的在校基金,難以支付生活基本費用。隨著我國社會制度的不斷改革,高校貧困生人數正在逐年增加,很多學生因為經濟上的問題而失去就業(yè)機會,這種非均衡性的教育發(fā)展導致教育問題普遍發(fā)生,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的建設,能夠通過適當的經濟援助緩解貧困生矛盾,有利于教育開展的公平性。
一、民辦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問題研究
(一)民辦高校收費較高。自打我國高校實現擴招政策以來,民辦高校的數量越來越多,這種發(fā)展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教育資源緊張的問題,為我國的高等教育工作開展奠定了有利基礎,民辦高校已經成為學生升入大學的重要途徑,民辦高校大多數都是由國家政策教育經費的投入創(chuàng)辦的,而經費的來源渠道大多是自籌。因此,民辦高校為了保證校園教育的穩(wěn)定發(fā)展,在學生收費的過程中會遠高于公辦高校,加上學生在學校內所要支付的住宿費和生活費,對于家庭經濟環(huán)境困難的高考生來講有著不小的負擔,一些貧困生如果沒有被公辦高校錄取,會直接選擇放棄入學,這種發(fā)展現象影響了貧困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二)貧困生資助體制不健全。民辦高校在我國的發(fā)展時間較短,學生資助管理機制不健全,很多學校都將學生資助工作的開展,交由學生處和學生工作部門,讓管理中心承擔對于各項資助工作的管理,但是民辦高校在人員崗位編排的過程中,會在學生處安排一個或兩個工作人員負責學生資助管理的工作,雖然一些民辦高校會選擇輔導員兼職資金助學貸款管理,但是在日常的工作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表現制定獎學金評選政策,相關資助制度尚不完善,許多政策都只發(fā)揮出了指導性的作用。學生經濟信息的采集較為籠統,在認定執(zhí)行上,只需要生源地政府的蓋章,高校很少派工作人員進行核查,一些受資助的貧困生對象存在著水分問題。
二、民辦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策略研究
(一)加強對民辦高校貧困生政策扶持。當前我國政府在進行教育經費投入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都只負責公辦高校,對于民辦高校的關注度較低,結合實際發(fā)展情況看,民辦高校能夠得到國家的財政資助較少,即使獲取了一定的自助費用,也要遠低于公辦高校,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國家需要不斷加大對民辦高校的資金投入。國家所出臺的相關教育政策明確規(guī)定,民辦高校的學生和公辦高校學生同樣享受助學貸款,人民政府需要不斷完善民辦高校的助學貸款業(yè)務制度,讓考上民辦高校,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同樣享有受教育權利。結合相關發(fā)展政策的實施,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相關教育部門做好貧困生資助體系的監(jiān)督和管理,制定出合理的解決方案,保證資金的投入能夠解決民辦高校貧困生問題,各省還需要不斷擴大對民辦高校的財政投入,提高貧困生受資助比例,保證教育開展的公平性。
(二)健全貧困生資助體制。高校需要不斷加強對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通過多方統籌資金的形式實現資助主體的多元化發(fā)展,不斷完善貧困生認定機制,因此,學校需要結合社會發(fā)展要求和地域發(fā)展情況,制定出具體的發(fā)展策略。對學生的家庭情況和經濟信息進行調查取證,讓真正貧困的學生得到資助,同時還需要建立資助監(jiān)督體系和反饋機制,充分的發(fā)揮出資助育人的社會價值,加強對貧困生的精神教育,讓受資助的學生能夠始終保持積極健康的發(fā)展心態(tài)。
三、結語
教育的公平性是實現教育改革的基本內容,也是關系到學生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本文從完善和落實國家助學貸款,強化學生的責任主體地位,建立新型的自助機制,改變傳統的管理形式,優(yōu)化資助政策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民辦高校貧困生資助體系研究。首先需要明確貧困生是學校中普遍存在的特殊群體,想要保證貧困生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權益,就需要制定出合理的資助體系,推動貧困生綜合能力的提高,通過對民辦高校資助體系的不斷完善,能夠幫助貧困生順利的在高等教育中畢業(yè),保證教育起點公平、過程公平,打破傳統的階層限制。(作者單位:長春理工大學光電信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