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勤
摘 要:誦讀是中國古代語文的主要學習方法。鑒于語言學習的共性,在英語教學同樣適用。尤其在農村小學,誦讀是一種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關鍵詞:誦讀; 農村小學; 英語學習
中圖分類號:G623.3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3315(2019)11-075-001
誦讀歷來是一種重要的語言學習的方法。農村小學生缺乏學習外語的語言環境,誦讀是農村孩子學習英語的有效方法。熟讀經典范文,把語言學習與文化熏陶有機結合,是一種簡單易行且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誦讀的作用
誦讀是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誦讀的過程是學生完成腦、眼、耳口等協調的過程,是語言內化的過程。它使口頭與書面結合在一起,知識與能力結合在一起,語言形式與所表達的意思結合在一起。
⒈誦讀有助于提高記憶
有實驗證明:同一份材料,進行純視覺學習,3小時后能記住70%;進行聽覺學習,3小時后能記住60%;而視聽并用3小時后能記住90%,三天后三種學習方法的記憶率分別是40%、15%、75%。可見視覺和聽覺在學習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聽視覺并用則效率更高。
⒉誦讀有助于培養語感
在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當英語詞形聲符和深層語義還沒有達到協調融合的時候,加強誦讀是培養英語語感的有效方法。我國英語界老前輩之一范存忠先生曾說過:“我體會到學語言與學曲子一樣。學曲子貴在能唱。”“早晨一起,學生們就在屋外、樹下,千遍萬遍地讀……不到半年,舌頭聽使喚了,一些句子,不假思索就跑到嘴里來了。”可見英語語感的增強和朗讀課文是分不開的。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的第一信號系統和第二信號系統理論進一步證明,經常性的英語朗讀訓練有助于建立起英語詞形聲符和語義內涵之間的聯系,形成最基本的英語語言系統,培養出英語語感來。
二、誦讀訓練的有效方法
誦讀是我國傳統語言教學方法的重要內容。誦讀既是成功的語言學習者常用的學習方法,也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
⒈精選題材,用于誦讀
要指導學生誦讀,首先必須選好題材。就農村小學而言,誦讀的主要材料應該是課文。剛開始學習英語的低年級學生,應該每個單詞、每個句子都必須重復朗讀,熟讀成誦。隨著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課文的長度和難度不斷增加,并不是課文的每個部分都要進行反復誦讀。應該讓有限的時間用在精要的內容上。如有實用價值的、有新的詞語、句型和新的表達法的課文內容上。如《牛津小學英語》A: Read and say部分,集新詞匯、新句型于一身。學生熟練誦讀了A部分,完成句型練習C、D部分就駕輕就熟了。另外課本中的小詩、歌謠,節奏感強,情節生動,學生易于誦讀,朗朗上口,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感。
2.正確示范,指導誦讀
材料選定后,教師需領讀或示范誦讀題材,指導學生的語音、語調和語速。這要求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不斷練習,以自身優美、純正的語音、語調感染學生,給學生美的享受,從而引起學生的誦讀欲望。在教師示范的時候要讓學生靜聽并注意觀察口形。當然還可讓學生多聽英美人士的朗讀錄音或觀看有關影碟,然后模仿練習,激發他們的表現欲。但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相對較低,讓學生真正用心聽錄音就顯得比較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理解題材的意義,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例如,在學生聽單詞錄音時,教師可以運用辨音活動訓練學生,也可以在播放錄音的同時,教師隨著錄音出示不同的單詞,如果單詞和錄音播放內容相同,學生就大聲跟讀,如果單詞與錄音播放內容不符,則不跟讀。在聽對話錄音時,教師可以在播放錄音前,先不讓學生看書,只讓學生看圖聽音,并提出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聽錄音,聽后再回答問題。另外,筆者在實踐中還經常讓學生閉眼聽錄音,使學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單詞的發音,單詞連讀時出現的爆破、連讀等較難的語音現象上,為學生的模仿跟讀打下堅實的基礎。
3.注重差異,目標誦讀
學生之間存在差異,同一班級的學生英語水平也有高低。教師應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設定不同的誦讀目標,逐步實現活用所誦讀的題材的目的。對于英語水平較低的學生,我們可以將部分誦讀和流利朗讀相結合作為誦讀目標。但要注重語言表達和單詞發音的正確性。對于英語水平中等的學生,我們可以要求原文誦讀。一旦學生對原文誦讀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那么在語言實踐活動中,他們就可以隨時提取運用,表達的自然、流利、正確。對于高年級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我確定創新誦讀目標,要求學生根據圖片、情景或一連串的詞或詞組來復述課文。這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提煉、加工、抽象、概括,使之活化為自己的語言后把課文內容表達出來,它既源于課文,又高于課文。
4.家校合作,督促誦讀
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和訓練,盡量組織學生進行朗讀,并從中找出錯誤予以糾正。但由于小學英語課時少,訓練項目又較多,課內朗讀訓練是有限的,把朗讀延伸到課外勢在必行。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繪制的第一個“遺忘曲線”表明:人們對于所學習的材料,最初的遺忘曲線是“急劇下降”的,但隨著時間的進展而逐漸減慢,也就是說,遺忘是“先快后慢”的,它提醒人們要“及時復習”。因此,放學回家后及時放錄音,并反復跟讀,及時地復習一下剛學過的教材,這樣效果較好。但是小學生自控能力比較弱。因此,教師要取得家長的支持,請家長監督學生搞好誦讀訓練,充分利用早上和晚上進行誦讀訓練。實驗證明:兩次外部刺激之間夾一次睡眠易于記憶。另外教師應采取一些檢查和鼓勵的手段,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等時間向學生家長說明“誦讀”對英語學習者,特別是初學者的重要性,教給家長監督的方法,指出學生在家中誦讀英語的要求,然后每次上完新課或階段復習時,教師可以利用“家校路路通”這一平臺向家長發送“朗讀作業”,并請家長及時反饋。
誦讀是語言大量輸入和輸出的有效途徑。胡春洞也指出:大量誦讀是通往真實交際的有效途徑之一,是作為預備性的言語練習和鞏固性的語言練習的重要形式來使用的。只要我們精選誦讀材料;做好示范,指導學生正確朗讀;注重學生差異,設立分層誦讀目標;采用家校合作方式,完成誦讀任務,并使誦讀材料內化為學生的語言,使學生形成自然、流利、準確的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