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婷
摘 要:素質教育改革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要通過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文章探討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指出班主任要通過創新教學模式,營造班級良好氣氛;通過開展班級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通過翻閱學生日記,了解學生內心狀態;通過組織心理講座,解決學生心理問題;通過建立學生檔案,指導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式;班主任;德育
中圖分類號:G444;G451.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8-0012-01
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是將德育與心育整合為一體的教育模式,班主任可通過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狀態,為學生及時提供幫助,讓學生改變對傳統教育的印象,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以此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
新課程的改革與推進要求班主任在開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不僅要將心育與德育整合,而且要創新教學模式,營造班級良好氣氛,潛移默化地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因此,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讓學生跟上教學思路,確保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同時,班主任要高度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心理變化情況,并靈活應用心理學原理分析學生的內心狀態,在向學生傳授文化知識時不斷完善他們的心理品質。這樣,不僅能夠解決傳統課堂教學中班主任無法兼顧學生身心發展情況的問題,而且能夠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學生普遍存在愛玩的心理,在課堂中如果班主任只向學生講解理論知識,易使學生分散注意力,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因此,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班主任可通過開展班級活動的方式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例如,每周定期在班級中開展心理情景劇活動,通過心理情景劇的方式展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與現象,讓學生將心理情景劇與日常生活相結合,使他們從中得到啟發。在班級開展心理情景劇活動時,班主任應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指導學生在活動中與其他同學團結協作,借助思考與討論完成活動任務。這樣,班主任通過開展班級活動,使學生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了自身的道德修養。
與成年人相比,學生相對缺乏豐富的生活經歷,再加上沒有扎實的語文基礎,在面對寫作時通常會出現抗拒的心理。但堅持寫日記不僅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的關鍵,同時也是班主任了解學生內心狀態的重要途徑。因此,班主任可將寫日記作為學生的周末作業,讓學生在日記中記錄自己一周的生活情況或是生活感想,日記篇幅可長可短。在學生上交日記后,班主任可翻閱學生的日記,捕捉學生字里行間隱藏的信息,對學生的內心狀態進行評估,并在后面寫下激勵性的文字,為學生提供幫助與指導。而翻閱學生日記,在日記中回復激勵性文字,是一種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能培養學生堅持寫日記的良好習慣,在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觀察與思考能力。
班主任可以每個月在班級內組織心理講座,向學生講解成長過程中各階段的心理變化,并注重傾聽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向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與相應的指導。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在為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給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確保建議具有針對性,幫助學生走出迷茫與無助。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班主任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學生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而且能夠讓學生根據班主任提供的辦法不斷進行調整,采用正確的心態看待問題。
學生檔案能記載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等,班主任通過分析學生檔案,能從中了解學生的心理情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避免學生形成錯誤的思想觀念,走向錯誤的發展道路。例如,班主任在新學期開始前,可以根據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檔案,每月定期翻閱,并不斷更新與記錄。若發現其中存在不足之處,或是發現學生存在心理問題,班主任可在私底下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具體的情況,為其疏導,排憂解難。班主任還可每個月定期在班級中針對學生的整體情況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掌握自己近期的成長情況,不斷挖掘自身的潛能,改進不足之處。可以說,學生檔案為班主任指導學生成長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能幫助學生明確今后的發展方向,讓學生朝著目標不斷努力。
綜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身心成長與發育階段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關鍵。因此,班主任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工作重點之一,通過多渠道、多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狀態,不斷探索適應學生發展特點的教育方法,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征.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漫談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教師,2016(09).
[2]陳琰.心育與德育的整合——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實施[J].課程教育研究,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