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亮 解曉蔓(肥西縣科學技術局)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近年來,肥西縣牢牢把握合蕪蚌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合肥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建設等機遇,對照國家級創新型縣創建目標任務,打造科技創新引擎,開辟高質量發展之路。
2018年,全縣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14 家,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均位居全市5 縣(市)第1 位。《人民日報》發布的《2018 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中,肥西縣位列“2018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第41 位;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公布的《2017年中國知識產權領域最具影響力榜單》中,肥西縣位列全國百強縣(市)區第15 位。
近年來,肥西縣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夯實汽車、家電等傳統產業基礎的同時,更以智能制造、生物制藥、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抓手,打造高端智能制造產業,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19年,全縣科技創新工作聚焦國家級創新型縣建設目標,擬定了18 項自主創新政策,不斷強化政策引導,實施多渠道政策宣傳工作,針對企業疑惑的焦點、難點問題,結合“四送一服”工作深入企業進行面對面業務指導,確保科技型企業正確把握申報各類科技項目的條件和流程。鼓勵全縣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提供優質高效金融服務,推動天使基金、科技貸產品投資,探索設立種子基金,重點支持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對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創辦企業給予優先扶持,同時完善專利質押貸款政策,支持企業以專利質押貸款方式融資。積極參與合肥市產業投資促進基金組建工作,認真梳理推薦縣域內企業申報項目,為符肥西縣產業導向、具有發展潛力和市場前景的民營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加強產學研合作,鼓勵企業建設研發設施,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帶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有效推動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帶動縣域經濟迅猛提升。
2017年,全縣落實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政策資金約1.1 億元,位居合肥市五縣(市)首位。其中,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3886 萬元,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減免7178 萬元。2018年,全縣共申報省、市、縣科技項目近700 個,兌現自主創新政策獎補資金(含配套資金)近4000 萬元。
2018年,肥西縣新增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 家,總數達52 家;截至目前,全縣擁有市級以上科技孵化器(含備案)6 個、眾創空間5個,院士工作站2 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 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2家、科技創新服務平臺5 家,各類創新平臺達160 家。
加大孵化載體建設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投資機構、行業組織等社會力量在肥西投資建設或管理運營眾創空間(孵化器),對照產業政策,積極引進優質企業、優質項目入孵培育。對符合肥西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方向的重大科研項目在肥西轉化的,采取一事一議辦法,給予特殊政策支持。推行“專業孵化+創業導師+天使投資”的孵化模式,依托市場化運行機制, 著力提升孵化器(眾創空間)管理團隊、項目引進、政策扶持、技術咨詢、培訓輔導等發展水平。
2018年,收集發布省、市科技成果清單4 批361 項、企業需求技術成果80 余項,全縣共有162 家企業與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成功舉辦肥西第三屆“創智匯”雙創精英挑戰賽,共吸引來自縣內外81支項目團隊參賽,共有27 個項目榮獲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獎項。
2019年以來,肥西縣利用優越的地緣優勢,緊密對接合肥乃至南京、武漢等地的高校院所,建立科技成果捕捉發現、跟蹤對接、轉化落地機制,進一步推動科研機構與企業加強合作,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幫助企業明確發展方向,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肥西工業經濟轉型升級。肥西縣積極探索建立重點高校、院所和骨干企業科技成果聯絡員制度,拓寬科技成果捕捉發現渠道;建立技術成果供需信息發布平臺,促進科技成果供需雙方有效對接;完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扶持政策體系,把科技成果轉化作為科技招商的重要內容,切實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促進政產學研用緊密合作。
建立健全多元化科技金融投融資體系,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切實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一是推出“科技貸”產品,先行試點計劃貸款5000 萬元,共有22家企業申請科技貸業務,申請額度超7000 萬元。二是加快推進肥西縣天使投資基金投放工作力度,已實現了投資項目5 個,投資總額2900萬元,儲備項目近40 個。三是支持企業以專利質押貸款方式融資,完善專利質押貸款政策,共有23 家企業實現專利質押貸款,融資近6 億元。
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工作,增加天使投和“科技貸”資金規模,優化申報審批流程,加快推進“科技貸”和天使投資基金投放工作力度;積極探索設立種子基金,切實解決科技型企業融資難問題。
2018年,肥西縣完成發明專利授權776 件,完成市政府下達任務的106%,位居全市縣(市)第一。14家企業被認定為合肥市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安利股份等2 家企業分別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8 家企業被認定為安徽省知識產權優勢培育企業,4 家企業申報安徽省知識產權貫標企業,中科光電通過國家知識產權貫標企業驗收,江淮汽車1 件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聯合合肥市知識產權執法支隊查處假冒專利案件15 件,完成年度執法任務。新引進專利中介服務機構4 家。
加快推進肥西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開展專利分析、預警、導航和布局試點,推進知識產權資產化、證券化試點工作。完善知識產權工作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知識產權投入和專利申報工作,完成年度專利目標任務。加大培育知識產權試點、示范企業力度,加強專利法規宣傳,進一步提升專利保護意識,加快推進專利技術產業化發展。
成立了肥西縣科技特派員農村科技創業行動協調指導小組,堅持每季度召開一次科技特派員工作例會;制定了《肥西縣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實施意見》,修訂了《肥西縣農業科技特派員管理辦法》《特派員專項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建立科技特派員公開承諾制度、網絡化監管制度、季會季報制度、巡查督查制度和動態管理制度;設立了肥西縣農業科技特派員專項資金并列入財政預算,大幅提高科技特派員專項項目資金和特派員補助標準。2018年,全縣聘任專家類科技特派員8名、公益類科技特派員20 名,分別進駐45 家農業生產企業、13 個貧困村,聯系40 戶貧困戶,實現全縣20名公益類科技特派員幫扶貧困村全覆蓋;積極組建創業類科技特派員隊伍,表彰8 名優秀創業類科技特派員;實施科技特派員專項7 個,補助資金85 萬元,引導社會資金投入315 萬元,預計可產生經濟與社會效益3700 萬元。
2019年以來,肥西縣積極推進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花崗現代農業示范園被確立為全省首批“省級農業科技園”,2 家企業被科技部確立為全國第三批“星創天地”,新命名6 個“縣級農業科技園”。加大對科技特派員實施項目的督查和業務指導力度,為進駐企業、貧困村的產業類扶貧開發項目和農戶提供全面的農業技術指導和服務,引領農業科技步入新興產業發展方向,助推縣域經濟發展再上新臺階,開辟肥西縣高質量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