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旵生(桐城市委辦公室)

近年來,桐城市緊密結合脫貧攻堅工作,積極創新機制推進科技扶貧,加大科技供給和支撐,提高貧困戶的科學素質和生產技能,增強貧困戶依靠科技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科技扶貧作為有效銜接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創業扶貧、協同扶貧的重要抓手,切實提高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質量的重要途徑,確保脫貧攻堅成效穩健可持續的重要保障。通過組織動員全市各級科技組織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廣泛開展“創新爭先行動”,助力全市26個重點貧困村推進脫貧攻堅任務落實,部門聯動實施“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工程”,取得了明顯成效。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有 20060 戶、59547 人脫貧。

桐城市充分發揮鎮、村等基層科協組織作用,廣泛開展實用技術培訓,支持有產業發展基礎、扶貧開發任務較重的的鎮、街道建立1 個農技協聯合會(聯合體),培育1 個特色產業,利用學會、協會,特別是農、林、醫和企業學會圍繞鎮、街道產業發展建立科技信息與人才幫扶機制。組織動員科技人員進村入戶,調研技術需求,在充分尊重貧困村、貧困戶意愿下,通過專家授課、現場指導、網絡信息平臺遠程指導等方式,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生產技術培訓,提高農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能力。圍繞貧困地區生產經營實際需求,充分利用“雨露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扶貧就業驛站等項目平臺,大力培養懂技術、善經營、能帶動的科普帶頭人、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鄉土技術人才和技術骨干。引導優質科技資源和服務向基層集聚,大幅提高貧困地區公民科學素質和生產技能。科協組織各學會、協會圍繞農業發展、產業結構調整開展多層次、多方面科技培訓,全市每年開展科技培訓50 場,培訓貧困戶5000 余人次,發放各種技術資料10 萬余份,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20 多場。
桐城市組織實施安徽省和安慶市“基層科普行動計劃”項目,指標優先向貧困鎮、村傾斜,培育發展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種養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和促進貧困戶發展生產。充分發揮科普示范基地、示范農技協、示范村、科普示范帶頭人引導作用,開展產業扶貧。發揮網絡、微信等新興媒介優勢,支持電商生產。與金融部門合作,開展“銀行+協會”銀會合作,以協會為橋梁,“協會+貧困戶”龍頭帶動為發展模式,有效搭建金融保險服務平臺、拓寬融資渠道、緩解貧困戶發展資金壓力,同時通過引領帶動,為貧困戶產業發展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等方面服務保障,切實降低貧困戶發展風險,實現政府、銀行、協會、貧困戶四方共贏局面。
圍繞產業扶貧,全面做實重點工作。做實產業扶貧。截至2018年底,桐城市實施到戶項目3.4 萬個,2.2 萬戶貧困戶參與,覆蓋率98.5%。全市26 個建檔立卡貧困村都已建立或引進了最少1 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市共有1485 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20501 戶貧困戶發展產業。通過主體帶動,貧困戶獲得收益4644 萬元,戶均增收2000 元以上。建成市級電子商務綜合公共服務中心和市級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村級電商服務站點實現全覆蓋,通過農夫商城、龍衛茶社、楊頭茶社等電商企業帶動1211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金額237.8 萬余元。做實就業脫貧。認定輔助性就業基地120 家,居家就業基地92 家,就業扶貧基地100 家,開發輔助性就業崗位1152 個,居家就業崗位1061 個,建成就業扶貧驛站10 家,實現就業8821 人。做實健康脫貧。為全市錄入新農合管理系統的貧困人口全額代繳新農合參保個人費用1159 萬元。截至2018年底,全市“三保障一兜底”補償貧困患者20 萬人次,累計補償醫療費用支出金額8415.7 萬元,貧困家庭醫生簽約率與履約率達到100%。做實智力扶貧。秋季學期為建檔立卡貧困戶3578 人發放435 萬元。提標擴面,將省內普惠性幼兒園資助提高到每人2000 元/年。春季“雨露計劃”補助901 人135.2 萬元。做實金融扶貧。2017年扶貧小額信貸完成5.6 億元,2018年已完成新增任務1890 萬元,貧困戶獲貸率為86%,位居全省第一。做實旅游扶貧。全年實施旅游扶貧到村項目23 個,14 個村成立村級旅游開發公司,帶動1560戶收益。做實“雙基”基礎。大力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計劃86.7 公里,老村道加寬項目計劃185.2 公里,完工率均達100%,農飲水工程9744 人任務全面完工。創新扶貧模式。大力推廣“四帶一自”脫貧模式,構建“村有當家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三有”型穩定脫貧新模式,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引導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安徽省綠福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參加定點幫扶和“百企幫百村”精準扶貧行動,流轉園區內427 戶貧困戶850 畝土地。2018年全市為貧困戶增收59.5 萬元。吸納安置貧困戶勞動力150 人常年用工,年人均收入3.2 萬元。安排貧困戶季節性用工1.5 萬個,為130 多個貧困戶創造勞務收入120 余萬元。國家級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安徽旺潤制衣有限公司吸納31 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每人每年增收2.5 萬元。
桐城市進一步爭取財政部門的支持和幫助,深入推進科普示范村建設,加大對貧困村的支持力度。發揮已有的科普服務站、校園科技活動中心、科普示范基地等作用,大力推動科普中國校園e 站、鄉村e 站,用信息化手段武裝基層科普基礎設施。全市每年建設2 個以上科普e站,支持適合發展“一村一品”的貧困村建設校園和鄉村e 站。
桐城市通過深入開展科技周、科技工作者日、科普日、三下鄉等大型科普活動,針對貧困地區公眾需要開展“點餐式”科普活動。積極將中國科協“科普中國”、省科協“科普安徽”的科普信息資源免費提供給基層科協組織。積極完成省、市科協安排的脫貧攻堅各項工作。組織各學會、協會深入貧困鎮、村,針對各類貧困地區致貧原因和存在問題,大力開展防災減災、環境保護、衛生與健康、科普大篷車進校園、百名專家講科普和青少年科技教育等科普工作。組織開展科普中國V 視快遞、科普文化進萬家等活動。堅決破除封建迷信和偽科學的消極影響,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社會風尚。每年組織活動不少于1次,不斷提升貧困家庭青少年參與科普活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