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森
摘要:作為一名人大代表、人大常委會委員,近年來,通過聽取匯報、實地查看、召開座談會等方式,加大了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的調研,聽取和審議了縣政府關于經濟運行、環保、城市建設等專項工作報告,對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視察,對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情況進行了執法檢查,針對發現的問題,提出了較好的意見和建議,積累了很好的經驗,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經濟發展方式指的是某個國家以及某個地區促進經濟增長、改變經濟結構的一種方法。經濟結構其可以把國民經濟各個組成部分的地位和互相之間的比重很好的表現出來,從宏觀的角度上看待問題,可以了解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結構以及所有制結構等。從微觀的角度看待問題,可以了解企業組織結構以及產品結構等。經濟結構調整指的是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讓經濟結構變的更為合理科學,這樣可以反方向促進經濟的發展以及其加快轉變的進展。本文就關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的探討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轉變調整
中圖分類號:F12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009-01
早在20世紀,那些關于經濟發展的有關理論都獲得的非常大的突破,逐漸地發展成熟。經濟可持續發展是我國根據國家的實際發展國情在1998年提出來的,隨后不斷的進行實踐和總結,逐漸的完善了相關理論。但是從經濟發展理論的發展角度看,現實的經濟發展逐漸的發生改變和凈化。比如說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已經取得了不少成就,并慢慢走向正軌,國家可以通過建設市場系統來完成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這樣的經濟發展才會有質量保障,才會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關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的具體意義
首先就是目前階段國際市場的經濟競爭可以說非常的激烈,只有通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才可以讓我國的經濟實力獲得加強,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有一席之地,從而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穩定長遠發展。在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后,政府根據我國目前的實際經濟發展情況頒布了一系列政治措施,來實現擴展內需以及促進經濟發展,這些措施也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依據專業人員的調查發現,經濟回升基礎其穩定程度上并不是很高,經濟結構也不是非常的合理,甚至發現部分地區發展產能過剩的現象,現在國民經濟的上升主要依賴于投資,在消費的需求上非常的匱乏。因此合理的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以及科學的調整經濟結構是非常重要的,實現的困難程度也是極大的。
通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可以讓我國的經濟增長獲得強有力的保障,與此同時,還可以增強我國的社會競爭能力以及整體的綜合國力,更好的推動我國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假如把貨幣政策以及財政政策說成是一個期限較短的宏觀調控政策,那么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就可以說是一個期限時間長的根本性政策,工作完成的具體情況是需要時間進行積累的,只有通過長時間的觀察才可以看出成效。經濟結構一旦出現變化的話,會很容易的出現新的產業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當前經濟發展的格局,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在競爭日益積累的國際環境下,不僅需要使用合理的科學的財政政策以及恰當的貨幣政策,好需要編制實現我國市場經濟科學發展的策劃和方案,有效的把長期政策和短期政策融合起來,為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就目前來講,新興技術科技的應用對于推動世界各地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可以讓這個國家處于新科技的制高點,可以有效的提升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素質和潛力。大量的實踐經驗總結,未來智能、可持續發展以及綠色將是科技革命的重中之重,并將持續一段時間。通過了解社會發展的歷史,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未雨綢繆,牢牢地抓緊機遇可以快速的占據科技主導地位,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就可以讓某個國家以及某個地區在經濟的發展上掌握主動權。比如說在二戰時期,日本僅僅使用幾十年的時間,通過模擬經濟,不斷的促進產業結構的改進和完善,加快了國家的經濟增長,大大提高了日本的經濟實力。在比如在20世紀的美國,就是在信息的革命上抓住了機遇,實現了信息化數字化的快速發展,一直持續繁榮到現在。因此在新一輪科技改革之前,一定要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以及對經濟發展方式進行改變,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某個國家或者某個地區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下獲得優勢,促進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因為和經濟有關的因素可以說是非常的多,其中種類也各不一樣,它們相互間的性質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如果在經濟相關因素性質的基礎上對經濟結構進行分析,如果性質不同,那么在相關數量比重以及關系上就會產生非常大的不同。比如說從所有權f生質這個角度來分析經濟結構,其中與經濟相關因素不同包括民間經濟以及國家經濟,這兩種都是經濟質性結構;如果從產生的時間順序這個角度對經濟的相關因素進行具體分析,就可以得到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經濟結構并不是一直保持穩定的這種狀態,在很大程度上不僅靈活且是動態變化的,要想在經濟結構上進行詳細的了解和分析,那么就必須要面對與其相關的經濟因素,在這些因素上進行研究和分析,實體經濟與網絡經濟結合就會出現經濟質性結構。在經濟相關因素的目的和性質上進行劃分的時候,可以分成政策性經濟、商業性經濟以及合作性經濟等,雖然在類型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經濟體系運行與發展的階段中體現出各種作用與功能。
通常而言,不斷的對經濟結構進行調節和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動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經濟主體可以通過對經濟的相關要素進行合理調配,且對當前經濟資源具體的布局方式不斷進行改良,就可以充分的完善經濟結構,于此同時,還可以建設相對完善的經濟發展形式,這樣就可以讓經濟功能資源分別在社會領域以及經濟領域中完成積累的目的,并實現持續性配置經濟資源,經濟和社會也能夠做到可持續性的協調共同發展。
三、結語
通過上文的具體分析,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性,只有很好的實現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結構調整就可以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但是想要實現還是非常的難,需要大量的和長期的實踐活動進行研究和總結,就目前而言,不管是在實踐的經驗上還是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上都還非常的欠缺,需要在經濟實際發展進程中不斷的進行改進和完善,實現經濟的長遠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