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珊珊
摘要:“主題性”創作,一般泛指場面宏大,有明確的主題目的、含義相對復雜的作品。在中國人物畫創作中主題性繪畫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創作類型和表現手法相對于小品而言,主題性繪畫多以深刻的主題思想、動人的藝術形象和扎實的表現功力來對重大的現實題材進行表達。主題性繪畫通過新的創作形式來傳達藝術家對現實生活的主體思想和對藝術的觀點,其藝術魅力,社會功能,研究價值都是具有極高的作用。主題被集中、生動、鮮明的表達出來,不僅展現了人文思想,又與生活聯系緊密,突出了現實生活及人文關懷,使作品具有極強的感染力。
關鍵詞:主題;紀念;傳承;緬懷
中圖分類號: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08-0173-01
藝術生產離不開生活實踐,社會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和基礎,一幅成功的中國畫之所以感人,不只是作者的技法熟練、和作者精確地再現自然景觀,關鍵在于中國畫創作中的精神所在,離不開主題性的表達。創作主體將強烈的主觀因素滲透到整個藝術創作過程,并融匯到藝術作品中。然而在繪畫作品中最能打動內心的是畫面產生的意境和氛圍,這些遠勝于技術的表現,是作品中最值得關注的地方。
一、主題性創作的含義
我們使用“主題性,這個詞匯只有半個世紀的時間,五六十年代把這個概念叫起來,之后約定俗成,叫“主題性美術創作”。它最初從俄文翻譯過來,指有情節的歷史題材繪畫、風俗畫;這個詞也可以翻譯成“情節性繪畫”,而“主題性”最早是音樂概念,指樂曲中最具感染力的一段核心旋律,即一段樂曲的主旋律。主題性繪畫,顧名思義是以明確的創作“主題”為基礎設計與再現的,它在構思和畫面表達上有別于其他類型的藝術創作,不是像傳統學院歷史畫那樣僅僅局限于傳統故事套路為基礎,它多以表現當代生活和歷史事件的形象為特點。
主題性繪畫,是以明確的創作“主題”為基礎設計與再現的,它在構思和畫面表達上有別于其他類型的藝術創作,它多以表現當代生活和歷史事件的形象為特點,同時它更多的是以表現帶有社會意義、歷史意義的形象和主題為主。我們在眾多的經典作品中概括它的基本特征,大致有以下幾點:理想化和當代性是它的創作形態;典型性和寫實性是它的藝術表現特點。最早主題性創作的范疇是指在既定的事件當中有目的性的敘述和再現客觀的再現,多以大場景的構圖、多人物的塑造為主要表現內容。
二、主題性創作的發展
最早主題性創作的范疇是指在既定的事件當中,有目的性的敘述和再現客觀的再現,多以大場景的構圖、多人物的塑造為主要表現內容。其實在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表現宗教題材的繪畫創作就有著主題性創作的影子,但那時的創作形式過于程式化,大部分單純是為了滿足統治階層的政治目的,雖說在形式上有著明確的主題目的,但主題過于保守單一。
“主題性”繪畫是在傳統的學院派繪畫和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風俗畫中演變出來的,而中國的主題性繪畫的發展在中國美術發展史上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藝術創作現象,在中國的繪畫史上占有突出的位置。由于建國后受到國際大環境的影響,主題性的繪畫創作在我國迅速展開,應國家和人民的需求,藝術家們往往關注于重大革命事件和以人物進行繪畫創作為主題,深刻的展現了新中國在革命時期的政治面貌和時代特色,使該時期的美術在歷史的發展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國的革命史詩起到了宣傳和促進的作用。
三、主題性創作中情感的體現
古往今來藝術來源于生活,二者緊密聯系,優秀的創作都往往與生活相聯系。藝術的本質就是內心情感世界的表現,一切圍繞著情感世界進行創作。例如荷蘭畫家倫勃朗,人生歷經磨難和坎坷,前半生事業人生都非常順利,后半生家道中落,人生與生活都面臨著困境,使作者看到了人生的現實和人與人的冷酷無情,使他在繪畫中展現了真善美的執著追求,賦予人物強大的精神力量和形象的博大精深。第二個代表人物就是挪威的蒙克,他的代表作《吶喊》,是一組有強烈主題性繪畫作品,作者將人類面對宇宙面前的恐懼之情表現的淋漓盡致,通過夸張的人物造型,強烈的筆觸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突出該幅作品的主題,將其表現的淋漓盡致。在繪畫創作中情感在本質上是一種內心的體驗。是一個人社會的閱歷,是文化的積淀,是構成中國繪畫獨特思想、創作手段與技法形式的重要因素,是繪畫作品感染力的源泉,也是繪畫藝術生命之所在。
所以對藝術家來說,對生活的基本感受是必須的積累和準備,它影響到一個創作者對生活和情感的掌控。在主題性的繪畫創作中,用情感來傳遞畫面中心的主題思想,這是我對于繪畫創作的主題性以及精神內涵辯證關系的明確認識,創作出什么樣的作品取決于對藝術、生活的認識和感知程度。我們應該重在實踐,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美,認識美。作為一名創作者,我們有責任揭示社會現狀,對社會做出正確的再現,弘揚社會中積極方面,鞭撻社會丑陋的一面,從中體現生活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