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鈺 范曉燕
摘要:隨著國家市場經濟體制越來越完善,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中小企業作為“弱勢群體”,其自身發展特點決定著在融資過程中面臨巨大風險,融資難是其發展中的重要制約因素。鑒于此,本文簡單介紹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并探究其管理與控制措施,希望有助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關鍵詞: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管理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132-01
引言
中小企業是發展國民經濟的重要力量,在吸收勞動力就業、開發新產品、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然而中小企業面臨資金短缺、融資風險大的瓶頸,管控融資風險對中小企業的有序運作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
一、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簡述
中小企業指的是經營規模和人員規模都較小的企業,其融資行為發生于宏觀環境,不但會被政府經濟政策所影響,并且中小企業融資風險也會對宏觀經濟運行與發展產生影響。所以中小企業融資風險一般是指中小企業在宏觀監管下為滿足資金需求,使金融機構面臨資產收益或者損失的不確定性。在發展階段,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題,被人們形象地概括成雙缺口,即直接融資缺口、間接融資缺口的困境。中小企業的弱質性決定著它抗風險的能力較弱,市場風險很容易通過財務風險變成融資風險,而融資本身的高風險性又決定金融機構要對其融資進行慎重抉擇。所以為緩解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就應立足于其融資風險,從中小企業、銀行和政府這三個方面提出管理與控制措施,保證中小企業融資順暢,防范融資風險。
二、中小企業融資風險的管理與控制措施
(一)中小企業加強內部融資風險控制
中小企業的市場競爭力不強,要控制融資風險,加強內部控制、完善風險治理機制顯得至關重要,這能促使中小企業合理安排融資,保持優良資本結構,防范因利率匯率變動、融資決策、融資管理不當等引發的融資風險,將其控制在合理范圍。因此,中小企業要完善內部融資風險管理機制,比如建立科學合理的融資決策機制,完善日常治理機制,及時化解經營風險,加大融資風險管理力度;加強信用建設,積極和第三方實施信用合作,如果中小企業信用度不高,可以采取銀行鑒證方式有效提升信譽,或者和大型企業結成聯盟,借助其資金、先進技術與科研成果等發展自身、壯大自身,解決融資風險問題,還可以加強產業鏈融資,不僅要向上游供應商賒銷短期資金,也可向下游銷售企業實施產品預訂融資,降低融資風險,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加強制度建設,由企業管理者結合中小企業實際情況,完善制定融資風險控制制度規范,同時加大內部監督力度,督促員工在日常工作中貫徹執行融資風險內部控制制度,在融資環節嚴格依據制度規范控制風險。
(二)銀行建立健全信貸業務管理體制
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越來越大的情況,金融機構應積極改進信貸業務管理體制。比如銀行要適當對中小企業放寬信貸條件,雖然嚴苛的信貸要求能規避中小企業融資風險,但也失去很多收入。盡管中小企業個體資金需求量小、貸款期限短、風險大、審批復雜,然而整體資金需求比大型企業多很多,產生的利息和交易收入非常可觀。所以銀行不能一味拒絕中小企業,這會引發自身經濟損失,同時阻礙中小企業發展,制約國民經濟的規劃與發展。銀行還要適當增加對中小企業的信貸資金供給,在縣域銀行以及經濟落后地區放開授信權利,降低信貸準入條件,讓中小企業有更多機會從銀行獲取資金支持,快速擴大生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促使宏觀經濟一起成長;推動中小企業的財務信息和銀行聯網,將其納入銀行的征信機制,督促中小企業強化財務信息管理,持續提高信用等級,降低資本成本引發風險的可能性,防范融資風險。
另外,銀行要針對中小企業融資風險建立專業評估團隊,讓和中小企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不再是阻礙銀企產生信貸交易行為的主導因素,對其融資決策對癥下藥,防范資金收回風險,獲得更多信貸收入。所以在十九大支持發展民營企業的新催動下,銀行要為中小企業提供有效的融資支持,降低融資風險,通過對行業發展和中小企業運營實施動態評估,讓信息無法透明但發展潛力較大的中小企業獲得貸款機會,減少融資風險,實現健康發展。
(三)政府構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制
在一般情況下,政府應將符合地方產業結構政策、具有市場先進性和對技術進步、科技創新等有利的中小企業全部納入擔保范圍,并針對中小企業受擔保能力較弱的狀況建立擔保與投資基金,通過股份制形式創設、管理。比如基金的來源應多渠道,涵蓋政府財政支持、基金會會費、向法人單位和社會大眾發行債券、籌集資金等;合理選擇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方式,通過抵押固定資產或抵押票據、有價債券等,操作簡便、保險系數高,無需辦理繁瑣登記與核實手續;建立中小企業信用管理政策體系、征信服務體系,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增加中小企業違約的成本,從而治理社會信用環境、規范中小企業信用行為。
尤其是要提高金融政策給予中小企業融資優惠的幅度。針對資金來源,應利用政策優惠督促金融機構放寬中小企業融資限制,積極鼓勵社會資金為中小企業的生產和研發提供支持,滿足其資金需求,促使新興產業領域的中小企業高速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國民經濟順利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針對融資規模,積極出臺政策,規定銀行有義務、有責任支持經營業績突出、潛力足夠大的新興產業類中小企業,充分分析其市場前景和項目預算,打破政策貸款規模,為中小企業提供足量投資資金,幫助其打破融資風險的約束;針對財稅制度促收減負,應為與產業政策相符的新興產業類中小企業提供更大的所得稅、杠桿效益等政策性優惠,在利息支出上為信貸投融資成效顯著的企業提供補償,減少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鼓勵企業合理投資、持續發展。
三、結語
隨著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小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為促進其穩定發展,不僅中小企業要加強自身的內部管理,控制融資風險,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和政府也應共同為中小企業營造優良經濟金融環境,有效構筑融資風險防范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為中小企業的健康持續發展提供可靠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