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旭
摘要: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方式的改革是為了更有效地推動鄉鎮財政的科學化,也使鄉鎮財政資金的運行質量和效益一起提高。那么接下來本文將會就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現狀和現存有的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建議。
關鍵詞: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問題
中圖分類號:F812.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215-01
引言
自2014年國家開始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之后,各地在縣、鄉等地區也相繼開展改革,以探索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前路。與此同時,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也逐漸地開始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改革的實施一方面保障了政策的落實,另一方面也發揮著積極地作用。當然在發展的過程當中也不然會存在一定的問題和矛盾,而這也正是需要我們去探索和改善的。
一、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現存的問題
1.鄉鎮政府與鄉鎮國庫集中支付權責不明確
鄉鎮政府中的財政屬于五級財政部門中的其中一級,有獨立的預算單位和人大預算審查制度。但是由于鄉鎮部門單位沒有被鄉鎮政府授予一定的支付制度,所以在根本上會弱化鄉鎮預算管理的權責,支付制度改革工作無法順利進行、同時加大了鄉鎮財政支付資金環節上的風險。而這也正是因為由于支付與預算管理兩者間缺乏匹配,鄉鎮部門單位和政府見得口集中支付環節缺乏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
2.資金支付出口在鄉鎮財政和鄉鎮直屬部門問流通不暢
雖然國庫集中支付改革也已經面向了鄉鎮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是這也只是使縣(市)到鄉鎮支付制度的支付通道變流暢了,卻也并沒有真正的使鄉鎮財政和直屬部門見得資金支付出口變得真正的流暢。如果鄉鎮財政和直屬部門間的“毛細血管”支付渠道持續堵塞,就會出現“兩張皮”的現象,即制度層面和操作層面。鄉鎮的政府要開設一個零余額賬戶就要依托國庫集中支付系統才能開設。但是由于目前支付系統當中沒有鎮直部門,所以資金指標并不能被鄉鎮財政直接下達,更無法啟動賬戶,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3.有較大風險的鄉鎮財政資金支付管理
鄉鎮財政和直屬部門的“毛細血管”支付出口不通暢,哪怕是在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后,也會加大資金管理的風險,成為安全隱患。目前鄉鎮財政的資金支付主要有兩種方式,第一種,部分鄉鎮會把國庫集中支付資金支付到鄉鎮資金核算中心,省略中間的過程,資金被支付到鄉鎮資金核算中心后再由核算中心進行分配成為二次支付;另一種則是部分的鄉鎮以事項“零戶統管”為主,也就是由財政所記賬,單位報賬,并且資金直接由財政所打入報賬員的個人賬戶當中或最終的收款人。但是這其中也有一些鄉鎮不采取“零戶統營”的方式,而是直接讓單位進行記賬,那么在沒有“零戶統管”和“實有賬戶”的情況下,財政所只能把資金轉到會計員的賬戶中,可能導致公款私存的現象出現,資金監管出現真空的狀態。而這些二次、三次支付違背經濟紀律的行為,則會使資金監管出現較大的風險。
二、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的完善建議和思考
1.鄉鎮公務卡系統全面布局推進公務卡結算
單位業務的規范、現金的結算、支付的透明度等等公務卡改革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做到全面推廣公務卡主要從以下三方面開展,第一增加pos機的數量做到全面覆蓋,以完善受理環境。與此同時也要將公務卡與手機相聯系,優化其功能。第二,加強對現金支出的管理。首先就是要大力的宣傳公務卡和推進公務卡的改革。其次就是要增強公務人員利用公務卡刷卡的意識,以最大限度加強公務卡結算和減少現金結算。第三加強監督力度。當公務卡落實到每一個地方之后,為了確保刷卡的有效性還要對此進行督導檢查,真正喚醒“休眠卡”,確保工作的開展
2.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樹立財政大監督理念
財政資金運行效率的提高和支付的透明度都需要依靠下鄉鎮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來改變,除此之外,它還有源頭預防和遏制腐敗的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因此各地必須要以深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為切入點來展開工作,樹立起財政大監督的理念。為了真正地做到“全員參與、全程控制、全面覆蓋、全部關聯”就要使每個業務部門、鄉鎮、專職監督機構等一起對工作體系進行監督,擔負其監督的職責。首先就要對鄉鎮財政和部門支付管理權責有清晰的認識了解,因而再進一步對鄉鎮政府承擔財政資金的署地管理責任進行明確,由縣(市)對資金承擔負監督責任,使資金署地管理被確保不出問題。其次強化監督,對風險進行防范。進行監督的主要由紀委、財政聯合組成,且由鄉鎮組織。通過監督檢查,及時地對風險進行排查,防范風險。對于單位來說則主要檢查例如財經紀律、“八項規定”等制度規定和財政專項資金分配、使用等是否有落到實處。然后對于存在失責現象的負責人和單位等要進行追究,即失責必問、追責必嚴。嚴厲的解決財政資金監管慢作為、亂作為、不作為等問題,同時對違規違紀的人和事予以警告和處分。
3.提升會計信息質量,推行政府購買會計服務模式
“七站八所”的改革在鄉鎮中已經順利開展開來了,在人員的需求方面是既有保留也有引進,同時對保留的人員實行定編定崗的措施,與此同時對于財務管理來說,財會人員多是兼職的。所以這就容易因為財會人員專業素養不高、能力不夠、責任心不強等原因導致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難以推進。同時又隨著追責問責機制的強化,致使財會崗位成為重點的關注崗位,重要的風險點。那么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改變這個現象,最好的方式就是推動政府對會計服務模式進行購買。政府可以以當地鄉鎮政府的名義組織起來對會計服務進行購買,把購買的“第三方”會計服務作為責任的主體,可以方便對“七站八所”進行代理主要針對的是電子記賬等的財會任務,同時單位方面可以將保障支付和收支管理通過保障人員聯系起來,利用專業的人員從事工作,一方面使工作質量得到了保障,效率也因此提高,另一方面又節約了資源。而這也恰恰符合了政府的購買服務政策。在以前所推推行過的集中核算代理記賬和如今所推行的村級財務委托代理記賬在許多方面都是很相似的,對同一件事情采取不同的措施,但在本質上卻是一樣的,有著異曲同工之意。現在中小企業當中就很盛行這種購買會計服務的措施,所以在鄉鎮當中這種做法也很值得提倡的,值得被運用,有利于會計信息質量的提高,工作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