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東
摘要:工程造價是指為完成一個工程的建設預期或實際所需的全部費用總和,從建設方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在建設某一項工程時預期或者實際需要投資的費用。為了對投資風險進行評估,有條件的建設方往往會通過單位的內部審計部門對建筑工程的所有往來項目進行審計,而由于審計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導致審計結果出現誤差,就是所謂工程審計的風險。對工程審計人員而言,如何避免或者降低審計風險是其工作中不可回避的問題,盡快找到規避風險的辦法或者當風險產生時的找到解決辦法對于建設方和審計人員來說都是十分具有現實意義的研究課題。本文將簡要分析在審計工作中可能會面臨的各種風險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管控措施,為建設方的投資增加保障。
關鍵詞:工程造價;審計;風險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279-01
一、審計工作中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一)外在因素對利益追求差異的影響
外界因素對審計的影響主要在兩方面。其一是建設方和施工方之間的利益沖突影響,由于建設方希望能夠減少工程成本,而施工方則要求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收益,導致出現施工方不配合甚至誤導審計工作的現象。另一個觀點恰恰相反,建設方與施工方的利益追求相同,審計工作的開展受到上級干擾,對不合適的施工現象沒有提出質疑或幫助隱藏。
(二)審計工作者的職業素養或者專業性不夠從而造成風險增加
由于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和從業經驗有限,大部分審計人員都不可能對工程的每個方面都了解的清清楚楚,在缺乏完整認知的情況下,審計的工作程序、所用的審計方法受到限制,會影響到工程造價的審計結果。有些單位的審計部門缺乏足夠數量的專業審計人員,使用其他部門人員兼職審計或者聘請外部審計,都伴隨著一定的審計風險。
(三)審計方法不正確對審計工作產生的影響
審計任務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由施工方把工程參數生成報告傳達給審計部門,審計部門再根據這些數據進行后期的審計。而實際操作中很多施工方提供給審計部門的資料都不夠全面、準確,資料所反映的情況和現場實際情況的存在差異,前期制定的審計方法無法有效應用,導致審計結果出現偏差。一旦不夠完整的審計結果被采用,那么審計工作的失誤就會影響到后期的驗收、結算,造成嚴重的風險。
二、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在審計全過程保持警惕
要在工程項目審計前,與被審計對象闡明審計工作的嚴肅性,可以要求其簽訂承諾書,對虛假、不完整或有誤導性的送審資料負責。在審核過程中,盡可能的對審計項目進行取證,時刻警惕審計風險發生,對相關資料進行多次審閱、深入了解以后再做判斷。在審計后期,做好復合工作,嚴控審計質量,加強對關鍵點的質量控制和嚴格審查,檢查審計證據是否真實、可靠和充分,審計評價是否客觀、準確。對一些重大監理體系,要把質量控制貫穿整個工程和審計工作的始終,最大限度的避免審計單位使用資料時因為資料的不完整出現審計風險。
(二)提高審計人員的職業和道德素質
審計人員是審計工作最關鍵的因素,審計結果受到審計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比較大,因而對審計人員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的要求是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在對審計人員進行培養時,一定要嚴格其在審計工作當中最基礎的技能學習,保證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穩步提升;加強審計人員職業道德建設,定期進行考核和交流,盡可能避免因審計人員主觀因素的影響而導致的風險。當然,審計單位也應該在審計工作進行時對審計人員進行監督和管理,對值得學習的榜樣人物給予一定的支持和宣傳,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審計人員的職業風氣。
(三)逐步建立健全審計風險管理制度
根據審計項目的重要程度,正確分析和判斷審計風險構成要素中的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在審計準備、實施、報告和復審環節中,對具體審計事項先分析其重要程度,進而確定審計風險指數,并以此適當合理地選擇審計方法,安排審計力量,確定審計時間和工作目標,并在審計方案的范圍、內容、目標、重點和實施步驟、人員分工等方面細化安排。在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已經確定的方案進行操作。審計項目結束后,要以此標準檢查、衡量審計項目的風險程度并確定審計人員的責任。
三、結語
在新的歷史發展形勢下,對工程造價的審計風險控制是新時代的要求,具有它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相信經過一代又一代審計人的共同努力,審計工作的風險一定能逐步降低,審計工作的成效一定能進一步顯現,為建設方的投資增加保障,為社會創造良好的施工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