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洋 羅爽 賀倩宇 任曉欣 常青雯 左珊珊
摘要:為了解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本項目結合SCL-90量表深入洛陽各大高校,調查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得出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并提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SCL-90量表
中圖分類號:B841.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447-01
一、研究背景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速,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節奏也越來越快,彼此之間的競爭越發激烈。人們的觀念意識、情感態度的復雜多變無不昭示著一個現象一人類進入了情緒負重化時代。
大學階段是人生的一個特殊階段。許多高校大學生易產生情緒上的不適、自我同一性混亂等心理健康問題,具體表現為抑郁、恐懼、焦慮、脅迫、自閉癥和其他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二、研究現狀
曾有心理健康研究人員在2016年9月探討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在中國知網資源庫的期刊數據庫中,設定“大學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為關鍵詞,“EI”、“核心”、“CSSCI”為來期刊來源,檢索年限不限,學科領域全選,共檢索到文獻6948篇。設定“當代青年學生”和“學生學者”為關鍵詞搜索到六篇文章;而設定“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和“學習生活”為關鍵詞時檢索結果只有1篇。而今用同樣的方法進行檢索,共檢索到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獻7480篇,其中,1034篇核心期刊,204篇中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和1篇“EI”。
三、研究設計
1.研究方法
本次調查以洛陽市高校在校大學生為主體,進行隨機取樣調查,結合SCL-90量表,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發放問卷,本次線上調查借助騰訊QQ空間和微信朋友圈推廣,答題人數達到400余人次;線下共發放紙質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70份。本次調查的男生占43.08%,女生占56.92%,相對均衡。
2.調查結果
評估結果顯示:測試學生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偏執的因子和總分均低于全國大學生常模參考值且高于全國青年常模參考值,差異程度較大;敵對、恐懼、精神病狀的因子和總分低于全國青年常模參考值,差異程度較小。
四、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影響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成員的行為方式及其表現對孩子的成長有微妙的影響。在和睦友愛、積極開朗的家庭氛圍里成長的孩子會較少出現心理問題,即使出現心理問題,也較容易解決。但如果家庭里存在父母離異、家暴、家庭關系不和等不和諧因素,孩子極易產生心理陰暗面,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2.個人因素。大學是一個半開放的社會,學生這個圈子里接觸到的不僅是學生、老師,還會與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交往。與開朗樂觀的同學相比,性格孤僻內向的同學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更容易產生自卑,對任何事情都不自信,進而產生挫敗感。
3.專業滿意度。部分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滿意甚至存在厭倦、反感的情緒,而且對以后的發展沒有明確的目標,他們只是為了考試而學習。但在這個過程中,會存在巨大的心理落差感。當現實與理想相互矛盾,無法解決時,就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
4.人際關系不和諧。步人大學就意味著需要和其他同學一起生活,然而有一部分同學不知道如何與他人更好相處,這就導致出現了兩種極端現象:有的同學落落大方,很受他人歡迎;而有的同學不敢與他人交往,產生自卑、膽怯情緒,進一步演發為自閉;更有甚者因處理不好同學間關系,而經常與同學發生矛盾,進而被同學孤立引發心理問題。
5.戀愛問題引發的情感困擾。愛情問題引起的情緒困擾和情緒不穩定也會給大學生帶來心理健康問題。大學生處于青春期,渴望在交流過程中得到異性的關注。然而,由于心理不成熟,缺乏科學認知,男女生在交往過程中存在許多無法避免的現實問題。
6.就業擇業困難造成的心理焦慮。目前,中國每年有數百萬大學畢業生。例如,在2017年,大學畢業生的數量高達795萬。此外,還有過去幾年畢業但未就業的大學生,加入到了新一輪就業中。同時在擇業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工作單位不滿意,缺乏經驗等這都會給大學生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
五、對策分析
1.社會層面
大學生是新世紀的主力軍。社會各界應密切關注當代青年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家庭,學校,社會,政府將形成協同作用,為大學生健康,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氛圍;同時社會各界應合理評判大學生的綜合能力,營造公平公正的社會風氣,促進大學生的全面與個性同步發展。
2.高校層面
(1)建立健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鼓勵學校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訓,并在各高校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設立專門的職能部門,負責組織和協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咨詢和干預工作。
(2)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通過學校聯系學院,學院聯系年級,年級聯系班級形成三方聯動機制,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個人咨詢和小組討論相結合,為大學生建立了心理健康記錄數據庫。
3.家庭層面
家庭教育是整個人生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家庭與學校和社會三方之間要保持空間上的完整,功能上的互補,信息上的共通,行動上的協調,構成三方聯動機制,整合資源,形成協同效應,共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成長成才。
4.學生自身層面
(1)自我調適
當代青年大學生應學會自我調適,在面臨困境和挫折時能夠認知重組,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努力克服心理障礙,擺脫內心的失衡狀態。
(2)增加自我心理自由度
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為自由留下足夠的心理空間,不要過分追求完美,正確地對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合理地釋放壓抑情緒。面對繁重的學業以及來自各方的壓力,學會合理宣泄,放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