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俊
摘要:“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具體實踐,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放管服”改革、優化發展環境、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大舉措,是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一項具有“龍頭”引領作用的重點改革任務,是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具體行動,更是一場從理念、制度到作風的全方位、深層次變革。推進公民個人辦事事項“簡化辦、網上辦、就近辦、移動辦”是杭州市貫徹落實“將‘最多跑一次改革進行到底”要求的實踐探索,實現公民個人辦事“一證通辦”是“簡化辦”的終極目標,是杭州以實際行動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杭州市;“一證通辦”;改革實踐;分析
中圖分類號:D630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9)018-0490-02
一、杭州市“一證通辦”改革成果
自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以來,杭州市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決策部署,聚焦與人民群眾關系最密切、辦件量最大的公民個人辦事事項,積極創新、大膽實踐、主動作為,探索實踐并成功實現公民個人辦事“一證通辦”工作全省領先,為兄弟城市、區縣(市)、相關部門的同類改革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2018年,杭州市注重改革工作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充分運用部門間數據整合、歸集、打通的數據紅利,與“一件事”、“減材料”等改革形成合力,創新“四個取代”科學方法,實現“一證通辦”工作新突破:完成省政府規定動作,實現223項民生事項“一證通辦”,實現比例達73.4%,大大超出省政府提出的2018年11月底50%以上民生事項實現“一證通辦”的要求;在規定動作的基礎上,再完成自選動作271項公民個人辦事事項的“一證通辦”,累計實現494項公民個人辦事事項憑身份證即可“一證通辦”,實現比例達85.9%,超額完成市政府年初下達的工作目標。
二、杭州市“一證通辦”改革先進性
(一)首創性。堅持“邊精簡、邊優化、邊規范,邊創新”的原則,創新“四個取代”工作方法,形成關聯部門共享、部門內部互通、相關改革促進、政府群眾共情的共同促進改革、實現改革突破的工作新局面。
(二)引領性。市級“一證通辦”工作的推進和突破,一方面倒逼政府簡化流程、減少材料、共享數據,提升了政府治理能力;另一方面密切關系到區、縣(市)層面的事項自上而下落地,為區、縣(市)梳理本級“一證通辦”事項清單起到了引領作用,在工作方法上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示范性。杭州市在“一證通辦”改革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并形成具有推廣意義的工作經驗,為兄弟城市、區縣(市)、相關部門的同類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
三、杭州市“一證通辦”改革工作舉措
堅持“邊精簡、邊優化、邊規范,邊創新”的原則,不斷深化落實,實現改革創新。
(一)精簡材料,以材料精簡推動改革。將“減材料”作為推進改革的重要抓手,進一步減少不必要的申請或證明材料。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的申請證明材料一律取消;對能夠通過數據共享或網絡核驗的申請證明材料,在協調好數據供需雙方的基礎上免于申請人提供;對暫未能實現數據共享,但經過風險評估、能夠采取申請人書面承諾方式解決的,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申請證明材料。截至2018年底,全市47家職能部門共計精簡材料1655件,精簡比例23.6%,其中通過“八統一”直接取消的材料數864件;上一環節收取,下一環節不再收取的材料數66件;已經實現數據共享的材料725件。
(二)優化環節,以流程優化促進改革。不斷優化公民個人事項辦理流程,以“一件事情”的梳理優化流程、環節,注重“一件事情”部門間的業務聯系和事項聯系,發掘突破點,促進“一證通辦”改革。如杭州不動產登記已實現“一套材料、一個平臺、一個流程、一套人馬”的“四個一”新模式,辦理房屋交易、稅收、不動產登記業務原提交“三套資料”調整為“一套資料”,在有可能實現“一證通辦”事項的梳理過程中,注重“一套資料”的共享運用,大大提高了聯辦部門“一證通辦”事項的實現比例。
(三)規范數據,以歸集共享托舉改革。數據的歸集、運用、共享是“一證通辦”改革最重要的基礎和最強有力的推動力。杭州市穩步推進數據歸集共享,全力推進數據“無條件歸集,有條件使用”,累計歸集數據超400億條,完成開發并發布數據接口662項,為改革提供數據支撐。研發“杭州市政務數據資源管理系統”,開展數據分層分類共享,不斷精簡辦事證明材料,2018年,僅市民卡、婚姻登記、車輛登記、社保證明等4項,就減少市民跑腿486萬次。杭州市充分運用數據紅利,托舉“一證通辦”改革。如,由杭州市人力社保局辦理的“社會保險職工參保信息變更登記”事項,通過共享公安、民政等部門的數據,現在申請人僅需提供身份證就可以辦理,原先的證明材料均通過數據共享來獲取;由杭州市民政局辦理的“最低生活保障邊緣家庭認定和專項社會救助”等3個困難群眾救助事項,依托政務服務數據庫和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接入銀行、不動產登記、社保等29類數據信息,申請人僅憑身份證和簽署申請表就能“一證通辦”。
(四)創新方法,以“四個取代”引領改革
1.部門調查取代申請人提供材料。對于部分低頻事項,通過部門調查取代本人提供材料,實現事項的“一證通辦”。如市民政局的“浙江省見義勇為死亡人員民政補助認定及給付(浙江省見義勇為死亡人員民政補助認定及給付)見義勇為犧牲死亡人員補助給付”事項,原本需要家屬提供政法公安部門出具的見義勇為行為確認書,現采用以上方法后,改由民政部門通過調查進行獲取,實現了該項事項的“一證通辦”。
2.內部確認取代申請人提供材料。如市公安局的“持香港定居類進入許可”事項,原本需要申請人提供由申請人戶籍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注銷內地戶籍和繳銷居民身份證回執,公安內部系統尚未共享。我辦業務骨干與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取得聯系后,雙方秉承“讓群眾少跑”的原則達成一致意見,由工作人員向相關派出所確認而不再需要申請人提供,實現了該事項的“一證通辦”。
3.多項改革合力助推取代單項改革單一推進。與推進公民個人事項“簡化辦”“網上辦”“就近辦”“移動辦”相結合,通過打造“移動辦事之城”、服務體系延伸,倒逼部門精簡申請材料,實現數據共享,助推“一證通辦”。
4.多方位視角審查取代單一化視角審查。在改革推進過程中,改革者的身份是雙重的,既是改革的引領者,要確保工作的嚴肅性,審查材料的合法性、合規性,又是人民群眾的一份子,改革的服務對象、受益者和監督者。在審查單位上報材料時,杭州市堅持群眾視角梳理事項,首先以辦事群眾的角度去考慮“如果自己去辦事,認為哪些材料是不合理的”這個問題,再以專業的角度去認定取消材料可行性,最后與部門共同商討簡化流程、取消材料的實際可操作性,以此推進改革。
四、杭州市深化“一證通辦”改革實踐總結
在“一證通辦”工作推進中,杭州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導向,遵循車俊書記“以群眾感受為標準倒逼深化政府自身改革”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核心內涵,推動了“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理念“內化于心”,推動了“服務型政府”的生動實踐,推動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實施,政府提升了形象,群眾獲得了便利,改革實現了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