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國對新能源發展高度重視。風電、光電都是新能源的主要代表,在電子行業的發展下,加大了市場的競爭力,對于新能源企業來說,既是一次全新的挑戰,又是一次發展的機遇,想要在市場的競爭中占有足夠的優勢,就需要新能源企業對自身的競爭力進行提升,對管理模式進行改革與優化。以精益化管理為主要形式,把市場的經濟發展形式與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進行綜合性地考慮,對市場的發展形勢進行分析,提升自身企業的經濟實力。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還能提高企業自身的綜合能力,在精益化的管理下為企業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大的經營效益。與此同時,對于精細化管理模式的構建,需要對人力資源進行開發,加強對精益化人才的培養,打造企業自己的品牌,維護企業形象,促進新能源企業穩定發展。
關鍵詞:新時期;新能源企業;精益化管理
在新時期發展中,為了能夠促進新能源企業穩定發展,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能夠在市場競爭中,提升企業的競爭力,針對企業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地發現,對其進行分析與探究,采取科學的解決措施,使新能源企業穩定發展。采取精益化管理模式,能夠對新能源企業的項目成本進行有效控制與管理,通過合理控制資金成本,為企業的經濟效益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明確發展核心與目標,創建屬于企業自身的品牌,提高企業自身的形象,注重人才培養,提高技術水平,為新能源企業的未來發展奠定穩定的基礎。
一、精益化管理的內涵
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在日本豐田汽車公司的發展中,提出了精益化管理模式,并且在公司的發展中進行實施與管理,促進了公司的穩定生產,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1]。精益化管理,不僅能夠對人的思想進行正確地指導,而且還能夠使人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根據企業自身的發展,進行理念性的管理,而精益化管理,并不是一種固定的管理模式,重要的是能夠對企業經營理念、方法等,進行系統化的管理,構建科學的集成體系,主要的發展目標,是能夠讓企業最小化的投資,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實現了經濟效益與價值管理的最大化效果。
二、新能源企業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
(一)寬松式的電力供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大了能源的消耗,使能源總量逐漸地擴展,但是質量與效益都發生了轉變,而超高速電量已經逐漸消失,對緊張形勢的電力供應局面,進行了優化,逐漸被寬松式的電力供所代替,加大了電力市場的競爭力,電力企業為了穩定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就需要對自身的競爭力提升[2]。首先,我國的工業化已經發展到了后期階段,重工業的浪潮已經成為了悠久的歷史,所遺留的鋼鐵、建材等行業,都處于過剩的局面,不會在改觀上發生巨大的變化,而我國的用電量已經從增速的狀態,逐漸向中低速的通道上進行發展。其次,促進了各類電源的發展速度,用電增速要小于裝機增速,出現了產能過剩的問題。經調查發現,在2017年時,我國新增電源裝機比例高于同年的8%,電增速發展到了6.5%。最后,為了能夠對降低限電壓力,大多數的新能源企業,都被迫參與到市場化的交易中,使電價水平出現大幅度的下降,使大多數的企業都出現了無收益的現象。
(二)強迫企業參與市場化交易
隨著時代的發展,加大了電力市場的發展形勢,對電力能源體制進行了改革,有明確的要求提出要對電力商品的屬性進行還原,從目前的發展興水來看,已經發展到了深水區。在全國電力市場打造中,交易機構已經基本組建完成,也形成了“2+3”形勢的格局,對市場電價進行全方面的覆蓋,緊急地在市場中開展配售電業務,開始進行電力現貨交易的試點工作,促進了電力全面競價時代的發展。在2017年時,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已經占總值的25%,如果繼續以這樣的形式進行發展,不要到2020年,全國市場化交易電力就會展總值的75%。
(三)推進新能源評價發展,使電價機制發生改變
對于我國風電方面的發展,在2017年,我國就制定了相關制度,并且進行了頒布,規定中也明確地指出,要進行風電平價上網試點。而在運行的過程中,我國在2018年,又頒布了關于風電建設的管理規定,使風電項目從“標桿電價”逐漸地發展到了“競價上網”的階段,對競爭的方式進行重新配置,主要是要求電價權重要至少高于40%,對各地資源的爭奪情況進行了分析,競標價格的條件,加大市場的競爭[3]。從光伏角度進行分析,同樣是在2018年,我國與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進行聯合,頒布了光伏發電的相關規定,需要對光伏的項目、標桿上網的電價,都進行了下調調整,而在頒發的規定中,也明確的要求,需要對光伏發電的電價加快退坡,減少了資金補貼,在市場化的發展中,加大了對光伏項目的管理力度,積極鼓勵開展無國家補貼的相關項目。除此之外,在同年,在光伏項目的發展中,加大了市場的競爭,已經發展到了白熱化的階段,光伏標桿電價要高于競標機制標電價的40%。
(四)資金滯后難以解決
把可再生能源納入代電價附加資金補貼目錄中,但是整體的實施過程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并且所納入目錄的項目內容存在著問題,使補貼發放出現了滯后的問題。對電價補貼的申報工作,在2017年就已經開展,這時已經是第七批的電價補貼,但是卻一直到2018年才進行發布,由于受到時間上的滯后影響,那么對于電價補貼第八批的申報,就需要在2020年以后才能發布[4]。目前,我國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資金發放,出現了非常大的缺口,總數值已經遠遠超出了1200億,受到滯后的補貼影響,對企業現金流的發展產生了嚴重的阻礙,使企業的財務經濟加大了運行成本。隨著可再生能源的規模越來越大,使補貼資金的缺口也越來越大,按照年度進行計算,每年都會增加至少500億的資金缺口。
三、新時期新能源企業精益化管理形式發展策略
在新時期的發展中,新能源企業需要面對嚴峻而又復雜的外部形勢,而采用精益化管理形式已經成為了重點,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發展形勢,建立控制體系,在發展中進行不斷地完善,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在市場的競爭中穩定發展地位[5]。在新能源企業中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不僅是提升新能源企業競爭力的主要途徑,更是保證抗電價下調的關鍵。
(一)精益化管理思路
在新能源企業的發展中,要根據企業自身的特點,樹立科學的管理理念,以降本增效為發展目標,明確新能源企業的發展方向,加強企業的管理,對各項工作進行細節化的處理,加強對企業資金成本的控制,在此基礎上,建立科學的成本管理機制,在企業各項工作中,能夠做到精益求精,對影響度電成本的因素進行分析,采取科學的措施對其進行控制,使精益化管理的方案具有科學性、合理性、規范性等,能夠在新能源企業的發展中,對各項資源進行合理地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6]。在新能源企業的發展中,需要對項目開發、建設、運營等各個階段,都要進行全過程的分析。能夠在分析的過程中,及時地發現存在的影響因素,對因素再進行細致地劃分,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降低項目投資成本,提高新能源企業的經濟效益。
(二)加強資金成本控制
在新能源企業發展中,對成本的控制,需要根據具體的項目情況進行分析。通常情況下是由高到低進行依次的折舊、人工成本、項目管理費用等。在已經運行發展的項目成本管理,以折舊為主要基礎,重點加強對人工成本、項目管理費用的管理[7]。而新開發的項目,則需要在項目開展的前期、建設、運營等階段,都要加強對成本的合理控制。
(三)環節成本控制
1.項目前期階段
項目前期階段,是以項目開發為主要基礎,要求企業對各項工作都進行分析,及時地對開發成本進行總結,根據項目開展的省份不同、經濟情況不同,在前期的開發階段,需要對自己費用進行標準定額,建立標準清單,對每筆費用的情況詳細記錄,使各項使用費用都在可控制的范圍內。
2.項目設計階段
對于項目設計階段成本控制,需要企業自身對項目進行分析,設計出不同的模塊,把設計、開發、管理、應用等工作進行結合,使項目設計周期縮短到最小化,對設計工作中的各個過程嚴格管理,能夠針對設計的方案,對項目選址進行計算,使整體的造價逐漸降低[8]。除此之外,需要企業積極地創新技術,優化設計方案,增大企業經濟效益。
3.降低度電折舊
在項目成本的控制要素中,降低度電折舊是關鍵要素,主要的核心是確保工程項能夠按照標準化要求執行,對項目成本概算、預算都能加強管理。新能源企業,需要對工程的進度進行優化管理,對施工的工期制定,并且在工期內完成相關工作,確保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對資源進行節約使用,由專業的外部審計人員,對竣工結算進行審查,制定考核激勵機制。
4.生產運維階段
首先,對運行的成本進行控制,把制定的安全生產管理,進行完善,提高作業標準與技術標準。其次,對運維管理進行優化,構建信息化的管理系統,根據人員的優勢合理地分工協作,提高項目工作效率,減少人工成本的投入。第三,創新技術,提高技術的安全性,以企業收益為前提,對發電技術進行創新,提高工作效率,確保施工安全[9]。第四,設置故障報警系統,需要企業在信息化系統內,設置故障報警系統,當現場出現了故障,系統就會發出警報,能夠使企業及時地發現設備故障,并針對存在的部位、類型、嚴重程度等及時地做出判斷,對設備進行維修處理。
5.加強內部預算管理與精益化管理
加強內部預算管理,需要企業能夠在內部發展中,制定預算標準,對各項工作中的費用支出加強控制,提升企業的運營能力,通過不斷地調整,使企業資產結構更加完善與穩定。加強財務精益化管理,新能源企業能夠對融資的方式進行創新,以最低的成本進行直接性質的融資,設立基金機構,對項目進行收購,對融資成本進行合理控制。除此之外,新能源企業也要對內部的融資成本加強管理,現在融資銀行比較多樣化,存在的風險也比較大,加強項目的融資管理,使成本降低到最小化。
(四)保障措施
首先,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需要對企業自身的發展進行總體性的規劃,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與策略,對定量指標進行細節化的處理,并且還要對年度實施計劃進行設計,使其能夠納入到年度計劃中。其次,制定考核機制,提高精益化管理的有效性,加大對企業員工的培訓力度[10]。最后,能夠對其進行信息化的管理,對成本管理方法進行不斷地創新,構建內部管理平臺,在平臺內能夠對信息數據進行共享,使企業能夠對各項工作成本合理控制。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期的發展中,新能源企業采用精益化管理模式,是一個全新的管理模式,能夠提升新能源企業的競爭力,使企業在市場競爭發展中,占有足夠的優勢,廣泛地應用在各新能源企業中。能夠對企業的項目成本合理控制,對各項工作進行精益化提升,為新能源企業健康發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對精益化管理模式的實施,對各項工作都進行信息化的管理,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促進新能源企業的經營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慧.企業財務共享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某集團下屬新能源企業財務共享為例[J].財會學習,2019(13):49+51.
[2]張鵬.新能源發電企業預算管理問題創新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9(Z1):98-99.
[3]郭力.新能源投資企業財務管理體系建設的思考[J].現代經濟信息,2019(03):219+221.
[4]陳維雷.低碳經濟理念下新能源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策略分析[J].低碳世界,2019,9(01):247-248.
[5]唐莉.淺談新能源企業財務管理的風險與應對[J].企業技術開發,2018,37(12):134-135.
[6]許簫迪,張志雯,余夢荻,王子龍.新能源產業演化模型及數值模擬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8,34(22):45-50.
[7]劉宇博.新能源企業在新電改形勢下的市場營銷工作開展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18(36):117-118.
[8]仲蘇亮,扶檸檸.關于新形勢下新能源企業精益化管理的思考[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20):87-88.
[9]金慧琴,陳麗麗.新能源企業政府補貼與環境績效、財務績效關系研究[J].現代鹽化工,2018,45(05):111-112.
[10]唐長忠,梁紅軍,張文良,趙子龍.物流模式對新能源企業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師,2018(10):29-30.
作者簡介:
羅群芳,1977.12,男,漢族,復旦大學-BI挪威商學院MBA,從事電力電氣領域,負責企業管理工作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