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幼兒園教學中,區域游戲屬于最主要的活動之一,貫穿生活中的每一個環節,也是促進孩子個性進步發展的有效途徑。區域游戲不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主題上都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性,同時,教師的合理教學手段和指導形式的多樣化都可以有效的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本文以幼兒園區域游戲為主要研究主體,通過對區域游戲開展現狀的調查,來找尋出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分析。
關鍵詞:區域游戲;發展現狀;對策
一、引言
幼兒在傳統的幼兒園教育模式中,一直處于被動的狀態,區域游戲更加關注的是以幼兒為主體,變原始的被動學習狀態為主動,注重幼兒的自主自由的學習形式,使他們以主人公的形式出現在游戲中;與此同時,在區域游戲中,教師還要關注幼兒的個性和創造能力,盡最大可能的將他們的能力發揮出來,不但可以在游戲后豐富知識和經驗,同時還可以促進自我發展,彰顯自我價值。并且,在教師區域化對相關材料的投放,還可以促進幼兒自主以及團結的合作能力,這對促進幼兒全方面發展都有著一定的意義。
二、幼兒園區域游戲發展現狀
區域活動指的是基于當下幼兒園教育觀念下,教師依據教學綱要以及幼兒的興趣和特征,幫助幼兒選擇最佳的活動場地、玩具以及學具等等,給予幼兒一定的自主權利,讓他們可以對活動內容做出選擇,并通過自己發現和開放討論的形式對知識做出獲取在,這屬于一種開放性并具有一定價值的教育形式。
但是現階段幼兒園在開展區域游戲上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包括“在開展區域游戲上缺少一定的主體性、沒有做好主體設置、沒有創建適合的區域游戲環境以及設置的游戲數量比較單一等等”,需要在之后加以完善。
三、提高幼兒園區域游戲合作能力的措施
(一)依據幼兒特征對區域游戲內容進行設定
在設置區域游戲之前,幼兒園要針對幼兒年齡特征以及發展目標做出調查和解讀,并探究如何在區域游戲中更好的提高幼兒的各項能力。例如,在《動物王國》游戲中,它的主題目標就是讓幼兒積極的對各種動物的相關信息作出收集,通過此游戲幫助幼兒對動物作出了解,感受動物具備的奇妙之處,拉近動物和幼兒之間的關系,使幼兒切身的感受到動物的美好,并幫助幼兒在游戲中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建立生態環保觀念,懂得從小愛護動物。因此,幼兒園要結合主題對內容最做好制定,使之更好的與幼兒心理和發展趨勢相結合。
(二)教師做好指導工作,使幼兒成為區域游戲的主體
在區域游戲開展中,教師屬于觀察者,同時也扮演者指導者的角色,在開展中,教師要時刻的對孩子做出觀察,比如觀察幼兒最喜愛什么材料?哪些材料可以進一步的深化?比如,在益智區,教師可以多做關注,觀察幼兒喜愛什么樣的游戲方式,如果幼兒比較傾向于幫水果穿項鏈,教師就可以結合幼兒需求,制作較多種的線,包括毛線、細小的電線等等;與此同時,因為幼兒個人需求以及興趣點的不同,在選擇區域上有所差異,男孩會比較傾向于選擇建構區,女孩傾向于娃娃區,因此,教師就要做好指導,在開展區域游戲過后要做好具體的評價,讓孩子們說出不同區域游戲具備的優點,幫助一些偏區的幼兒自主的進行探索。
與此同時,在區域游戲開展階段中,如果幼兒操作行為和預期目標有所背離時,教師切勿第一時間的就做出制止,這樣不但會終止區域游戲的進行,還會對幼兒的自信心和興趣有所影響,教師應該做好觀察工作,做到“分析在先,指導在后”。
(三)促進伙伴之間的合作能力
首先要互相學習,以強帶弱,幼兒階段屬于一個互相模仿互相學習的階段,在此期間,經常可以看見一些伙伴互相學習,互相模仿,區域游戲也會因為他們的互相學習增加更多的創意。同時幼兒借助這種以強帶弱的形式,不但可以使優秀的更加優秀,還可以督促不突出的幼兒做出進步。
比如在建構游戲中,對幼兒的動作要求比較高,很多孩子就會因為動手能力不強有所膽怯,這時候教師就要加大鼓勵力度,適當的作出人員分配,比如采取強弱搭配的形式,平衡人員建構能力;其次,要合理的對游戲任務做出分配,引導合作,因為幼兒之間的交流要比師幼交流容易,因此,教師可以在區域游戲中借助設置任務等方式,對幼兒做出引導,使他們學會合理分工,共同合作完成任務。
(四)做好區域游戲材料的投放工作
首先要選擇適合幼兒的游戲材料。在材料的選取上,一定要選取幼兒可以接觸到的材料,通常來說,每一個區域都有一些比較穩定的材料,比如建構區基礎材料是積木;美工區基礎材料是彩筆、剪刀以及橡皮泥等;閱讀區基礎材料是圖書;益智區基礎材料是開發智力的拼圖和棋牌等等。由此可見,每一個區都具有各自的結構特征,因此,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身心特征,在選取材料上要符合幼兒身心發展。
其次是在材料的投放上要多投放開放式的游戲材料。如果教師嚴格的按照教學規劃來對游戲規則作出制定,并要求幼兒按照制定的規則去進行操作,那么在長時間的開展下,幼兒會失去對區域游戲的興趣,因此,在之后的材料投放上,教師要添加入一些開放性的游戲特性,在游戲開展之前不會特定的對目標和規則作出制定,比如增加百寶箱等工具,在箱子里放入布袋、盒子以及廢紙等,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幼兒對之的興趣,還可以幫助幼兒更好的對材料做出設計,促進幼兒的創新意識。
(五)善用區域環境中的育人功能
在區域活動中,環境是不說話的老師,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更要將育人功能發揮出來,首先要對各個區域物質環境和精神環境對幼兒發展的意義做出明確,其中,物質環境是指區域活動中有形的環境,不但能美化區域,還能教育幼兒,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活動。如:由幼兒繪畫作品裝飾的墻體,不僅美觀,還能培養幼兒的自信。又比如,生活中的廢舊物品經教師的巧手改造:易拉罐變成建構區的梅花樁,紙箱變身閱讀區的沙發,塑料瓶化身成美工區的筆筒。向幼兒宣傳環保理念的同時,也將引發他們去探索和創造。談及精神環境,它是為幼兒營造的一種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在此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愛說,并能得到積極的回應。這樣的環境不但可以對幼兒吸引力做出提升,還可以使幼兒在參與中收獲喜悅,對社會交往能力做出提高。
結論
給予幼兒自由的空間,為幼兒創建相對開放的外部氛圍是區域游戲的特征,開展區域活動主要目的也是為幼兒提供自由和快樂的學習場地。在區域游戲開展階段,要堅持“寓教于樂”的精神,通過對游戲內容、游戲主題和游戲場地的設置,更好的促進幼兒身心的發展。本文通過對區域游戲的探究,在“提高教師對幼兒的指導力度、做好游戲材料的投放以及選擇合適的游戲場地”等幾個方面提出了開展區域游戲合作能力的對策,希望可以幫助幼兒構建輕松的學習氛圍,促進幼兒的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珊.幼兒園區域游戲“學樂結合”模式探析[J].學周刊,2019(09):171.
[2]簡妮. 淺談如何有效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A]. .教育理論研究(第五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2.
[3]史禧.幼兒園室內區域游戲組織策略芻探[J].成才之路,2018(36):75.
[4]張晶.幼兒園區域游戲活動有效實施的指導[J].黑河教育,2018(12):75-76.
作者簡介:
張文彬(1990-),女,湖北省襄陽市,漢 ,二級教師,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