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苑
摘 要:行業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普遍認可。本文通過對天津市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現狀的研究,發現存在的問題,借鑒成功實踐經驗,提出針對性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
關鍵詞:行業企業;職業教育;辦學模式
一、天津市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天津市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也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體現在:
1. 行業參與程度不高。由于行業發展不均衡,其在職業教育中發揮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加之經濟效益差,財政資金撥付不及時等原因,行業院校主管部門參與程度不高,尤其在資金投入方面嚴重不足。
2. 行業校企合作優勢不明顯。在很多大型國企開辦的高職院校中,可以依靠其內部準行政命令開展校企合作,而且這種合作具有天然的內部優勢,有利于人才的培養和使用。但這種優勢卻體現得不夠明顯,雖然也有行業高職院校一定程度上發揮了這種優勢,但整體來看仍然不足。
3. 行業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也遇到師資力量匱乏、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的問題。大型國企開辦的高職院校在進行校企合作時,企業在設備和技術方面擁有明顯優勢,而學校則沒有與之平等“交換”的資源,這不利于雙方的平等、持久合作;加之集團內部之間以資金、技術、產權等為基礎形成一種內部交易關系,各自存在著自己的利益需求。因此,集團既要保障所屬企業的利益,還要保障學校的人才培養需求,這就需要一種合理的保障機制,使兩者能夠在共同利益基礎上實現良好、持久合作。而政府行業開辦的職業院校則需要各個行政部門充分發揮自己的協調、促進作用,制定科學合理的保障機制,使行業企業和學校能夠找到利益共同點,實現長期合作、長效發展。
4. 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合作層次低,深度不夠。天津市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高,且合作深度不夠,只是與高職院校進行淺層次的合作,如:員工培訓、師資培養、實習實訓等,與學校展開科研合作的并不多。而高職院校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強大的科研能力和豐富、優質的人才優勢。所以,高職院校要在科研方面狠下功夫,不斷實現技術突破,在該行業領域取得優先地位,得到社會的贊譽和尊重,體現職業院校的存在價值,還可以通過研發為企業提供急需的技術,使企業主動與學校合作。
二、天津市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的優化對策
1.完善行業企業辦學內容,嘗試多元辦學模式
一是充分了解社會生產實際需求,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積極吸引各類社會資源參與職業教育,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水平。積極吸納行業企業參與到職業院校的教學管理、課程設置、實訓基地建設和人才培養等方面中,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教學內容。二是依據濱海新區的產業特點,努力構建多樣化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當前,眾多新行業、企業在濱海興起并得到蓬勃發展,可以以此為契機,加快產教融合,引入多種所有制形式資源,通過與職業教育實際特點和辦學規律相結合,促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建設,努力創新產教結合新模式。
2. 以地域為依托發展新型聯合辦學模式
對當前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完善,利用當地產業優勢積極發展新型聯合辦學模式。在以往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中,政府是職業教育的主要投資者,學校承擔應有的教育教學管理任務。這種傳統辦學模式有利于學生獲得系統、全面的理論知識,促進他們形成科學的理論體系。但是,這種辦學模式也存在嚴重與社會生產脫節的弊端,在實踐操作方面明顯滯后于企業實際人才需求,不利于技能型人才培養。因此,需要針對這種情況進行全面、深入改革,特別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進一步提升實踐教學質量與水平。注重及時學習、引進企業先進技術,并轉化為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使教師能夠實時學習、吸引先進技術、工藝,從而與企業用人需求相統一;同時,還要積極引進企業高級技能人才,聘請他們為實踐教學指導教師,直接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二是充分利用當地產業資源優勢,加強與行業企業合作,加快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定期派專業教師、學生到實訓基地進行操作實習等,使學校和企業在技能教學方面形成優勢互補的良性發展循環;建設戰略合作實訓基地,學校為企業提供定制化技能人才,企業為學生實訓提供良好平臺與條件。如:可以充分利用天津西青區的汽車、微電子產業群優勢,建立相應的實訓基地,促進校企合作辦學不斷發展。
3. 以機制政策調動多方力量參與職業教育
合理利用市場調節功能,吸引民企、外企參與職業教育。因此,需要從以下兩方面進一步改善和提升:
一是加強政策引導、法律規范,增強職業教育辦學吸引力。政府要積極探索有利于民企、外企參與職業教育的政策、制度和相關法律,不斷增強職業教育辦學吸引力。如:天津市委市府在建設“雙一流”院校時,將“魯班工坊”項目納入到職業院校建設中。以雙一流職業教育標準評價職業院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積極與國際先進職業教育標準接軌,為“魯班工坊”建設校在校生提供免費留學機會;為“魯班工坊”建設校提供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助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構建數字化教育管理服務平臺。二是促進職業教育辦學社會化。政府要積極引導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辦學,促進職業教育與社會生產實際加速融合,構建科學的職業教育發展融資機制,努力培育健全的職業教育投資與培訓體系。如:天津市以“魯班工坊”為支點,加大職業教育課程、資源和教學模式改革力度,不斷實現專業教學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根據規劃,天津市將在2020年實現100個左右的專業教學標準達到國際化專業標準、要求,將有力促進“魯班工坊”職業培訓和學歷教育的發展。
4. 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
近幾年,天津市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要求,以及區域化發展人才需求實際,不斷加快產教研融合步伐,力促職業教育的規模化、效益化、集約化和國際化發展,組建了一批集企業、職業院校和科研院所于一體的實力雄厚的職教集團,形成了產業、教育與科研相結合的辦學聯合體。三者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使資金、師資、基礎設施及教學、生產設備得到有效利用,發揮出最大效益,提高了學生技能培養質量,提升了職工技能培訓能力。職教集團的組建和發展是產業發展、技能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共同作用的結果,是經濟發展和職業教育規律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實現三者的互動發展、互補共贏、良性循環,促進學校、企業、科研的有機融合,為技能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環境,為產業企業發展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為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實踐基礎和人才保障,從而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提高科研成果轉化能力,促進企業優質、高效發展,真正走出一條產學研融合發展的新路。職教集團要以市場需求為中心,以投資即受益的原則吸引社會資本向職業教育流動,不斷提升職業教育質量和水平,使之成為綜合性、融合化的職業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 徐暢,解旭東.產教融合視角下職業教育政校行企協同育人機制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8(19):25-30+32.
[2] 呂景泉.服務“一帶一路”,職業教育的新作為——“魯班工坊”[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20(01):3-8.
本文為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天津市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研究(課題批準號VE4099)以及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高職教育與區域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研究(課題批準號VE31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