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章留 曹媛媛
(衡水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大學生網絡成癮,是指他們在反復過度地使用網絡后,導致了一種著迷狀態,并難以控制再次使用網絡的欲望,并伴有一定的行為癥狀,造成個體的心理功能、社交功能等多方面的損害。目前,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大學生網絡成癮現象逐漸凸顯,部分大學生對身外事物沒有太多興趣,長時間沉迷于網絡無法自拔。有研究顯示,在校大學生正成為網絡成癮的高發人群,在大學生中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網絡成癮者。研究還發現,網絡成癮傾向存在性別差異,女生中度或重度網絡成癮的比例顯著小于男生;在年級方面,大二年級學生網絡成癮人數較高;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容易網絡成癮;網絡成癮也與人格特質有關,比較孤僻、對事物比較敏感、孤獨等人格特質是導致大學生網絡成癮的重要根源。過度的使用網絡造成了他們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下降,與家人朋友的交流減少以及社交圈子的縮小,使個體感到缺乏令人滿意的人際關系,都是產生孤獨感的原因,這種主觀的心理感受或體驗,又會使大學生更加陷入網絡中。因此,當前有不少學者開始關注由網絡成癮所帶來的社交與心理問題。本研究以衡水學院為例,探討了衡水學院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現狀,客觀總結了衡水學院學生的網絡成癮水平。
2.1 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整體抽樣的方法,以衡水學院大一和大三的數字媒體與計算機、繪畫、學前教育、英語、生物化工等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大一學生280人,大三學生270人;文科255人,理科295人;男生263人,女生287人。總共發放550份問卷,回收538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500份,有效回收率為91%。
2.2 研究工具。網絡成癮診斷量表(IAT),是美國匹茲堡大學的Young在參照 《美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手冊IV》中賭博成癮鑒別標準編制成的網,共20個項目。該量表為自陳量表,按照“幾乎沒有、偶爾、有時、經常、總是”進行評分,依次劃分為1~5分的評分等級,總分在20~100之間。網絡成癮的劃分標準為:40分以下為未成癮者,40分以上為網絡成癮者。得分越高,癮性越強。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系數為0.89,再測信度為0.82,證實該問卷有較好的信度。樣題舉例:“我覺得上網的時間比我預期的要長”。
2.3 施測與數據處理。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以不記名的方式,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在作答完畢后,統一收回問卷,對問卷進行篩查之后,使用Spss16.0對數據進行描述統計、獨立樣本t檢驗。
3.1 大學生網絡成癮總體情況。對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總分進行了分段頻數統計,結果見表1。

表1 大學生網絡成癮總體情況(n=500)
從表1中可以看出,網絡無成癮者的為339人,占有效調查樣本中的67.8%,網絡成癮者161人,占有效調查樣本的32.2%。從數據中能夠看出,在有效的500份數據中,大部分學生對網絡的使用是正常的,同時也說明衡水學院大學生網絡使用情況不容樂觀,32.2%的學生存在網絡成癮現象。
3.2 大學生網絡成癮的性別比較。表2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網絡成癮上存在著顯著差異,男生的網絡成癮得分高于女生,說明在成癮大學生中,男生更容易沉迷于網絡。

表2 大學生網絡成癮在性別上的差異檢驗 (M±SD)
3.3 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專業比較。表3顯示,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在網絡成癮上存在顯著性差異,文科生的網絡成癮得分低于理科生,因此,理科生更易沉迷網絡。

表3 大學生網絡成癮在專業上的差異檢驗 (M±SD)
3.4 大學生網絡成癮年級比較。表4結果顯示,大一年級和大三年級網絡成癮的大學生中,大三年級學生得分偏高,二者的成癮水平差異并不顯著。

表4 大學生網絡成癮在年級上的差異檢驗 (M±SD)
4.1 大學生網絡成癮情況分析。從研究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在被調查的衡水學院大學生中,有效的調查樣本是500人,其中67.8%的人是非網絡成癮者,32.2%是網絡成癮者。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可以正常的使用網絡,而且不會沉迷其中,能夠較好的區分開網絡世界與現實生活,利用網絡為自己服務。同時也說明衡水學院32.2%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網絡成癮。其原因可能是隨著現代社會網絡的愈發普及與進步,網絡是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獲得和傳播信息的途徑。如QQ、微信等聊天工具,各種各樣的網絡游戲、視頻網站、直播軟件等一直吸引著大學生更多的使用網絡,同時網絡因其信息量大、直觀性強、內容生動、獲得信息簡單快捷等特點,引起大學生濃厚的興趣。大學生群體在中國8.29億網民中所占比例較大,大學生中百分百的人都有智能手機,使用網絡非常方便。
4.2 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網絡成癮狀況分析。研究顯示,在161名網絡成癮者中,有90人是男生,71人是女生,且男生與女生的網絡成癮現象有著顯著性差異,男生的網絡成癮得分顯著高于女生,這與以前的研究結果相同。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女生相對于男生更喜歡并擅長與人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在遇到問題時,更傾向于選擇向朋友家人傾訴或討論,而男生則選擇憋在心里或是通過打游戲等網絡活動進行宣泄,這會使網絡成癮的程度加重。
4.3 不同專業的大學生網絡成癮情況分析。本次調查研究中顯示,理科大學生的網絡成癮得分高于文科大學生,二者之間差異顯著。當前,大學生以電腦和手機作為接觸網絡的最重要來源,相對于文科學生,理科學生接觸電腦的時間較多,特別是此次調查的數字媒體與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他們更多的利用網絡查找資料、制作視頻、編程、做作業等,繁重的課業使他們每天使用電腦,而且在高強度的腦力活動之后,他們更傾向于使用網絡進行減壓宣泄,在網絡游戲中合理的發泄負面情緒,在體驗快感的同時也釋放心理壓力。所以理科大學生的網絡成癮程度較文科生嚴重些。
4.4 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網絡成癮情況分析。通過分析結果可知,大一年級和大三年級的學生在網絡成癮上沒有顯著性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大一學生剛剛走進校園,面臨新校園、新同學、新環境,他們會偏愛使用網絡進行交友、聊天或打發空閑時間,從而獲得滿足感,這時的網絡會作為一種很好的媒介為其提供各種消息以及交往方式,他們也更多的通過網絡滿足自己內心的需求尤其是獲得歸屬感。大三學生正面臨著人生的選擇,對于自己是找工作還是考研會比較迷茫,可能會有較大的壓力,他們會通過沉迷網絡來尋找自身價值,同時也達到減壓的目的。
有效的500份數據中,網絡無成癮者為339人,占有效調查樣本的67.8%,網絡成癮者161人,占有效調查樣本的32.2%。在網絡成癮者中,性別和專業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不同年級之間無顯著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