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濤
【摘要】新課標當中指出:“數學教學需重視學生思維的發展”,但就當前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在教學過程中往往過分重視細枝末節,從而忽視了學生深度思維培養.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積極創新可以讓學生深度思考的教學環境,進而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強學生數學素養.在深度學習背景下,需要加強數學學習內容組織,培養學生深度思考,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關鍵詞】深度學習;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組織策略
現階段深度學習主要集中在中學與高等教育當中,而對小學階段數學學習而言亦具有一定的啟發.雖然小學生的數學知識系統尚未完善,但并不代表小學數學學習即為淺層學習.基于此,本文對深度學習狀況下如何開展小學數學學習進行了簡要的探討.
一、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習內容
在深度學習教育背景下,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的全面參與性,重視教學過程,讓學生真正地學習、思考以及討論,從而拓展學生數學思維,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與運用,從而真正地實現深度學習教學目標.因此,在此環節,教師需全面掌握教材內容,并利用多元化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如提問導入、游戲導入等,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在課堂當中需重視學習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如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自主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以上目標,教師需加強課題教學組織內容,更好地滿足深度學習教學目標.
二、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數學學習內容的組織策略
(一)以有效問答啟發數學深度學習
小學數學深度學習過程,需以有效問題為基礎,利用生動、有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好奇心理以及求知欲,在知識滲透過程中更好地實現學生深度思維的培養.例如,對“分數的意義”講解過程中,教師可將分數概念作為核心問題,首先向學生展示5個分數,引導學生觀察,掌握分數含義.在此環節,學生能夠發現將單位1均分后,通過分數即可表示其中的一份抑或幾份.在學生掌握概念后,則可以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然后,教師依據學生掌握狀況,對不同階段設置相應的問題:如何使用圖形展示分數比?如何判斷分數大小?其中具有哪些規律?通過問題循序漸進地引導,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分數含義.通過問題引導、啟發學生深度學習,從而讓學生將知識感知與能力給予深度的融合,通過問題導入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
(二)合作交流,培養團隊能力
合作交流是實現師生、生生之間互動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小組合作能夠為學生學習創造平等、民主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團隊合作以及綜合能力.例如,對“愛護眼睛——統計”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復式折線統計圖,可通過對“四五年級學生患近視人數的變化情況”進行調查.在此過程中,先將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通過小組合作搜集不同年級、班級信息,并將數據繪制成折線統計圖,最后,由小組合作制作,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有效的交流討論能夠更好地掌握復式折線統計圖用法.通過以上模式能夠激發學生思維的碰撞,并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實現學生深度學習教學目標.
(三)增強動手操作,提高學生數學實踐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好動,無法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進而無法將數學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缺乏動手操作能力.因此,需適當地增加動手實踐操作,將所學知識獲得更好地運用.例如,講解“三角形面積”時,教材主要是利用兩個相同三角形拼接構成平行四邊形,從而得出按三角形面積為等底等高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但為了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讓學生通過不同三角形自由發揮,部分學生利用兩個三角形拼接成平行四邊形,從而獲得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而有的學生則利用剪拼一個三角形的方法對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探索.無論通過何種方式能夠正確地獲得三角形面積公式,通過此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主觀思考,并提高動手實踐操作能力,更能夠實現深度學習教學思想.
三、結束語
總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新思維,通過多樣化的方式進行深度教學,創設生動的課堂情境,提高學生的能力,增強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讓學生在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胡航.技術促進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證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7.
[2]屈佳芬.引領學生深度學習:路徑與策略[J].江蘇教育研究,2017(28):74-77.
[3]馬云鵬.深度學習的理解與實踐模式——以小學數學學科為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7(4):60-67.
[4]于俊麗.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6(7):28-29.
[5]繆建平.讀學玩學探學寫學——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實踐探索[J].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6(1):4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