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浴
摘 要:教師的任務不僅僅只是教給學生知識,同樣也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做到“授之以漁”。現在學生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外界的新事物對學生的影響力也很大,導致學生的心思常常不在學習上,在上課的時候也不夠積極,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對于這種教學現狀,語文教師必須要創新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能夠吸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全身心投入的課當中。
關鍵詞:課本劇 語文教學 重要性 應用策略
語文作為所有學科最基礎的一門課程,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必須要做好基礎階段的學習任務。語文教學最終目的就是立足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它應該符合學生的興趣,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語文教學還應該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不斷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為學生的終身學習服務,為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演好語文課本劇,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創造能力和良好品質。 對課本劇進行編演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方法也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歡迎。
一、課本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一)以新穎的形式給學生提供舞臺
近年來的課堂逐漸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也開始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在準備教育教學任務的同時,也必須要考慮到本班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以及興趣愛好,努力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相比較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課本劇這種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重新交還給了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可以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課本劇這種教學模式的產生使得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而能夠通過對人物心思的飾演和揣摩,真正變成知識的展示者和學習者。
(二)師生關系更加密切,有利于因材施教
課本劇絕大多數都是以團體的形式進行演示,而當教師布置演示任務之后,小組成員需要考慮到如何根據自己小組情況改編課本劇,如何進行演員分配和表演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幫助和引導的作用,在學生遇到困難時對學生給予幫助,能夠讓教師走下講臺,走到學生之中,拉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因材施教。
(三)學生對課程的理解更加深入
課本劇的教學方法是通過敘述性的語言,把課本的內容改編成以語言動作為體現形式的模式,在語文課堂中呈現出來。在學生對課本劇極性演練以及真正表演的過程中,能夠通過對人物語言或者動作的揣摩,真正體會到人物的心理變化感情變化等等,深入對課本劇的理解。
二、課本劇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一個課本去完整的排練下來需要小組成員的共同協作,也需要每一個成員的默契配合。例如在朱自清的“背影”這篇文章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朱自清父親走過月臺這一段描述編寫一段課本劇。教師將大致任務分配好之后,在由小組長組織分配角色,以及對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或者動作進行深入體會,最后,在課堂中向大家展現出來。每一個小組成員都興致勃勃的想展現自己小組的成果,一個個摩拳擦掌。通過學生上臺演示,分別飾演父親和兒子兩個人,通過“父親”把即將要上大學的“兒子”送到火車站,千萬叮囑照料他上車,并替他買橘子送別的情形展現的淋漓盡致。班級中的每一個同學看了表演之后都能夠從父親買橘子時,從月臺爬上攀下的背影中,看到一位父親對自己兒子的愛。從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看出父親對自己兒子的關愛和呵護,以及濃濃的不舍之情。通過同學們的對課本劇的編演,將文章質樸典雅的文字用行動描繪了出來,更加真實,也更加形象地展現了父愛的力量。
如課文“記承天寺夜游”中,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編寫出蘇軾游承天寺這一情形。在這一課本劇的編寫中,可以適當的加入旁白,讓觀眾了解到文章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可以進行以下設置:(旁白:這是元豐六年的一個普通的晚上,大詩人蘇軾在前些日子被貶到了這個地方,但今天天空中沒有風也沒有月亮,蘇軾正想要躺下休息,突然看到了一束月光照進了窗子,突然來了興致,穿上衣服便出門了。)此時飾演蘇軾的同學要將旁白開頭蘇軾被貶時的壯志未酬和無奈之情表現出來,隨后正準備休息,卻抬頭看向空中的那一束月光,眼中的情感也要有變化,要從壯志未酬轉變為帶著一些期許。隨后出門走到承天寺,在門口猶豫了一陣之后,走了進去。(旁白:在皎潔的月光的照耀下,蘇軾看到了窗前有一點星光在閃耀,那正是蠟燭發出的光芒。蘇軾走進了一看,原來是張懷民在讀書寫字,而張懷民也察覺到了蘇軾的到來,抬眼含笑望著蘇軾。在這個月色如水的時刻,在這個四下寂寥無人的環境中,蘇軾和張懷民兩人相互問候,共同走出了房間在院中踱步。)在這一部分中,本來就很有極其豐富的意蘊和內涵,但是要把這簡單的幾句話轉化成為蘇軾和張懷民的動作,就需要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在對課文劇情經的塑造上,學生還可以運用多媒體圖片配合音樂來展現。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綜上所述,適當的對語文課本劇進行編演,可以讓語文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活起來,向學生展現一幅幅生動逼真的畫面。同時還可以讓同學們根據對課本劇的編演深入投入到課文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同樣也提前了對語文的興趣。這一教學方式也突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涵蓋師生之間的互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 曹珊.淺談課本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參考,2016,(30):12.
[2] 孫雅玲.課本劇在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6,(33):86.
[3] 李一丁,毛萍鈺.課本劇與初中語文教學[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