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歆
摘 要: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經濟建設發展同國際經濟的關系日益緊密,同時我國經濟發展亦影響國際經濟局勢,為營建和諧穩定經濟建設發展氛圍,提高我國經濟綜合收益,需針對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趨勢進行分析,以期推動我國經濟良性發展。
關鍵詞:新形勢 國際經濟與貿易 發展
李克強總理在重要會議上指出,新形勢下國際經濟局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新一季度我國經濟運行開局良好,為此IMF調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說明對我國經濟發展抱有信心。然而,當前我國仍應看清錯綜復雜的國際經濟局勢,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堅持深入改革開放,運用減稅降費等措施,跟隨國際經濟發展動態,緊抓國際經濟發展先機,推動我國經濟良性發展。
一、中美貿易摩擦
中美貿易摩擦給我國股市帶來沖擊,跟隨美股進行調整,在2019年兩國貿易摩擦緩和后,我國股市迎來反彈發展趨勢,漲幅較大,A股大概率發展勢頭良好,同時影響我國人民幣匯率,國際投資格局需要重新建構,金融領域發展摩擦較為頻繁。除影響我國經濟發展與國際貿易外,中美貿易摩擦對美國境內部分生產制造企業的影響亦相對較大,無法激發美國本土經濟發展活力,對美國政治局勢造成沖擊。自2018年以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在2018年末中美貿易關系出現轉機,在G20峰會上中美元首會晤,針對經貿問題、發展關系、合作事宜進行討論并達成共識,2019年一月美國履行承諾,將關稅控制在10%(2000億美元進口商品),暫時不實施25%關稅措施,若在三個月內美國、中國未能針對農產品、知識產權保護、技術轉讓等貿易合作事宜達成協議,將持續抬高關稅,為此中美兩國陸續進行6輪談判,達成協議概率相對較高,并于3月29日結束談判,美國政府表示要同中國簽訂全面、詳細協議。雖然中美雙方貿易摩擦有所緩和,但兩國貿易合作關系仍不樂觀,需持續關注美國政治、經濟走勢,立足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環境,充分制定發展預案,應對不確定性貿易摩擦風險[1]。
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雖然貿易保護主義與新時期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相悖,但貿易保護主義客觀存在。據統計,2018年5月—10月G20國家陸續出臺40項國際經濟貿易限制措施,是2017年的六倍以上,受貿易保護主義沖擊,全球貿易增速2018年僅為3.9%,比2017年國際經濟增速下降0.8%,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并顯現出如下特點:一是發達國家成為新形勢下貿易保護主義實施主體,德國、美國、法國、意大利及英國是貿易保護措施推行最多國家;二是貿易保護主義泛化現象嚴重,從“中美摩擦”發展為美國、日本、歐洲多邊摩擦,主要源于美國經濟制裁對象發生轉移,不僅針對貿易順差較大的墨西哥、中國等發展中國家,還針對日本、歐元區等盟國,使貿易保護主義范圍拓展,不利于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三是保護范圍拓展,從經貿領域延展至綜合性領域,如軍事、外交、勞工保障等領域,相關領域產生的多邊合作矛盾與貿易保護主義關系緊密,使多國合作發展問題變得復雜,無法助力國際經濟與貿易穩健發展。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全球經濟疲軟,多邊貿易規則無法適應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貿易發展需求,經濟全球化局勢失衡,美國“霸主地位”受到沖擊,貧富差距擴大[2]。
三、全球化退步
在網絡體系穩健發展背景下,加之WTO等經貿組織的協同發展,“地球村”已然成為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主陣地”,然而步入2018年中美關系下滑,國際政治局勢動蕩,全球化存在退步風險,美國企圖將中國排出與之相關經濟體系之外,施行限制留學、打壓我國科技高新企業等措施,“貿易戰”持續對壘,為各地“新冷戰”提供客觀條件。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全球范圍內經濟長勢放緩,貿易緊張加劇,國際經濟與貿易不確定發展因素追加,為保護本國經濟健康與穩定,許多國家及地區選擇將“門”部分關起來,有些國家還借機實施報復性措施,可謂“傷人傷己”;二是地方保護主義理念抬頭,割裂“地球村”,使文化、經濟體系、貿易觀念等存在差異性的國家無法有效合作;三是全球范圍內大宗商品價格降低,通貨膨脹放緩,展現國際經濟發展疲軟大趨勢,為此我國央行采取系列措施刺激經濟發展,在近期英國央行發布的貨幣政策預測中體現出寬松政策與經濟增長逆風平衡狀態,說明寬松政策可激發全球經濟發展潛力,為阻滯全球化退步奠定基礎;四是金融周期相較于商業周期振幅更大,持續周期更長,發展速率較慢,使金融狀況、杠桿率趨近峰值,為此我國、印度等大型發展中國家實行去杠桿經濟政策,旨在應對國際金融周期沖擊[3]。
四、政治局勢動蕩對國際經濟發展產生影響
2019年全球范圍內迎來償債高峰,許多國家存在極大償債壓力,加之貨幣貶值、外資流出等因素,使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相對滯后,造成這種現象主要原因在于國際政治局勢動蕩,使國際經濟發展阻力重重,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就進行分析:第一,拉美地區?;诮洕鲩L存在差異,各國稅收政策及財政措施不盡相同,使拉美地區經濟狀況存在明顯分化。第二,北美地區。特朗普民眾支持率不斷攀升,說明美國民眾對特朗普強調的“美國利益至上”觀點較為認可,對其所推行的經濟政策較為支持,一旦失去眾議院支持,美國政府行政效率將受到影響,兩黨博弈趨勢仍然存在。特朗普與美國國會針對“修墻”一事撥款事宜進行談判陷入僵局,影響美國行政體系運作成效,嚴重時還會影響美國信用狀況,使美國政治局勢隨之動蕩,影響其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加拿大特魯多自由派政府收保守派政黨選舉沖擊,使當地政治局勢存在逆轉勢頭,一旦政治局勢不穩將使加拿大財政赤字上漲,無能力進行國際投資,制約其經濟增長;第三,存在地緣政治風險。東非地區2018年地緣政治風險較為突出,經歷斷交后的卡塔爾國際經濟局勢緊張,于2019年退出OPEC,體現海合會存在破裂危機發展趨勢;土耳其與沙特因卡舒吉記者遇害一事外交關系緊張,加之沙特主導也門軍事行動等系列活動,承受極大國際輿論壓力,不利于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敘利亞、也門、加沙等地武裝斗爭不斷,地區安全無法得到保障,無法有效發展國際經濟與貿易;非洲及尼日利亞政局不穩,國內經濟面臨重大考驗;第四,歐洲地區直面“一體化”挑戰。法國、德國紛擾加劇,2018年法國“黃馬甲”運動、法鐵工人罷工等運動較多,嚴重影響法國政治穩定性,加之德國民粹風險未消,使歐洲一體化面臨極大危機,阻滯多國經濟貿易合作與發展[4]。
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國際經濟與貿易發展矛盾不斷,中美貿易摩擦雖得以緩和,但仍存在不確定風險,加之貿易保護主義、全球化退步現象,使國際政治局勢較為動蕩,影響國際經濟與貿易和諧發展,宏觀經濟前景不佳,貧困問題短期內無法得到解決,使各國矛盾仍然客觀存在,為此我國需持續發揮宏觀調控能效,推行去杠桿政策,實現經濟轉型、結構優化發展目標,健全金融風險監管機制,跟隨國際經濟發展動向及時調整政策框架,應對逆周期挑戰,在寬松政策支持下推動本國經濟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孔德佳.基于新形勢探析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趨勢[J].速讀(上旬),2019(3):23.
[2] 孟令偉.基于經濟新形勢下國際貿易產業結構調整的分析[J].財會學習,2019(12):192,194.
[3] 田彭.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趨勢[J].市場觀察,2019(2):53.
[4] 周益慧.新形勢下國際經濟與貿易的發展趨勢[J].商情,2018(5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