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
【摘 要】在國家新工科戰略背景下,卓越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其中教學評價是高職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文章從高職數學教學實踐出發,探索構建與新工科建設相適應的多元化評價模式的途徑與方法。
【關鍵詞】多元化評價;新工科;形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 R-4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17-014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7.066
0 引言
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中國制造2025”等一系列國家戰略,2017年以來教育部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為契合國家新工科人才培養戰略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新工科人才,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數學課程教學改革、教學評價的理念與方法創新勢在必行。
1 高職數學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的意義
面對高職生源的多樣化的實際,多元化評價更能有效評價不同層次學生的能力要素。
教學評價本質是按照既定標準對學習效果進行評定,從而對學生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有清晰的了解。當前高職數學課程所采用教學評價方式,普遍以期末成績與平時成績綜合評定,雖然能夠檢驗基礎認識量化評價結果,但是在數學素養與建模能力形成等方面的評價比較有限,比如數據處理能力、數形轉換、團隊合作能力、數學模型構建等方面難以通過筆試的方式科學合理評價。教學評價宜全面體現學生的認知、素養、建模能力三個方面的能力,評價方式也應該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
多元化評價是指評價方式、評價標準、評價手段等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多方位評價的模式。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結合,定量與定性結合,學生互評與教師評價結合,綜合評價與單一評價結合,能夠全面反映學習過程,檢驗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的完成程度,有效發揮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促進教師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
由于高職學生數學基礎較為薄弱,對數學的學習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難情緒,通過建立高職數學的多樣化評價方式、多層次目標的評價模式,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信心,激發學習興趣。
2 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的構建原則
高職數學課程的多元化評價,應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同參與數學課程的教學評價活動,通過多種途徑或方式評價學生的表現,包含學生認知、情感、建模能力等。評價標準是科學評價的前提和實施的關鍵,在制定評價標準時遵循的原則主要有:
(1)評價主體與方法多元化。主體不只限于任課教師,還可以是學生自評、他評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解的人都可以作為評價主體。
(2)評價過程具備連續性。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納入評價標準,使學生對學習過程保持連續性。
(3)評價結果能反饋教學信息。評價結果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
(4)評價內容全面合理。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能只從單一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價,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應綜合多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評價。
(5)評價標準的可行性。標準以學生為培養學生的學習、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應符合實際需要和可行性。
3 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內涵
高職數學課程的多元化評價,以學生為中心,師生共同參與數學課程的教學評價活動,結合多種理論、評價方法與資源多樣化綜合評價學生學習效果,通過多種途徑或方式評價學生的表現,包含學生認知、情感、建模能力等。
評價標準是科學評價的前提和實施的關鍵,在制定評價標準時,應該充分考慮高職數學課程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適應新工科專業建設需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實際要求的評價標準,遵循的原則主要有:
(1)評價主體與方法多元化。主體不只限于任課教師,還可以是學生自評、他人評價等。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了解的人都可以作為評價主體。
(2)評價過程的連續性。過程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納入評價標準,使學生對學習過程保持連續性。
(3)評價結果能反饋教學信息。評價結果能夠為教師的教學活動提供參考,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與方法。
(4)評價內容全面合理。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能只從單一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價,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應綜合多方面內容進行綜合評價。
(5)評價標準的可行性。標準以學生為培養學生的學習、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應符合實際需要和可行性。
4 高職數學的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探索
高職數學課程的多元化評價模式的關鍵是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多元評價應該包含評價主體、評價對象、教學目標、評價目標以及評價方式等要素。多元評價模式即把多元化評價理論轉化為實際可操作的評價方式,主要圍繞評價目標、理論支撐與具體過程等方面來進行。
4.1 評價內容與教學目標
根據新工科專業對高職數學課程的要求與教學目標確定多元化評價的標準,充分體現評價方式的科學性、全面性與易操作性。評價目標是多元評價模式的重要元素,高職數學的多元化評價目標主要圍繞著創新人才培養進行,公共課程服務專業,促進新工科人才培養。
多元化教學評價根據學生實情劃分,評價內容主要有平時表現(約35%)、建模實操(約15%)與期末測評(約50%)三大板塊,各板塊所占比例為35%、15% 、50%,綜合后的成績為學生的總評成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建立包含平時表現與建模實操等內容的學習檔案,記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表現與效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成就有深入的了解。體現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科學結合,檔案內容設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學期初:學生的自我評價、分類學習計劃;
學期中:學生互評、教師評價、課堂表現、隨堂練習、課后作業、建模實操;
學期末:移動端學習記錄、單元(階段)測試、期末卷面成績;
4.2 評價主體與方式多元化
高職數學的傳統評價模式中,評價主體僅限于教師,學生通過筆試完成學習,對評價結果被動地接受,不僅評價主體單一,也難以達到教學的預期目標。多元化教學評價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過程性評價,更能激發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促進其自我學習與認知能力的發展。
多元化評價的主體由單一任課教師評價轉為多方位評價主體,可以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深入了解的個體,包括課任教師、學生、家長等。還可以通過多元化評價方式體現教師的教學效果,教師根據反饋及時改進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實現多方面評價主體與過程性評價。
(1)學生自評。高職數學教學目標不僅是滿足學生專業學習所需,更應體現以有效方式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使其真正成為課堂實施的主體,幫助學生提升信心和學習的獨立性。在自評過程中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與評判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成為評價主體之一,讓學生深刻理解所學內容,了解到自己的進步與不足。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評發現自己的優劣勢,有利于學生走出學習瓶頸。通過教師制定的有利于學生的自評計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培養持續學習能力。
(2)學生互評。讓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相互學習,使評價方式由單一式向多方向轉化。在互評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成長,學生之間構建雙贏的學習氛圍,發揮多元評價主體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教師評價。教師是評價的主要策劃者和操作者,教師在多元化評價模式中,教師讓學生了解教師的評價要求與具體實施方法,教師需要從構建教學目標開始,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建立適合每個學生的評價標準。
4.3 評價層面的多元化
(1)教師專業素養多元。教師是評價的重要設計者,高職數學教師的數學專業、評價等方面的能力對教學產生著比較重要的影響,進而影響著課程的教學效果與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因此多元化教學評價的效果依賴著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
(2)評價內涵多元。對學生數學課程成績的評價,不能僅限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應包含認知、建模能力、數學素養等多方面,配合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采取多種方法進行考查,使考查結果更符合學生能力的提高要求。
(3)評價程序多元。評價過程應具備連續性,貫穿教學過程,注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將評價融入教學中,有利于教師及時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
(4)評價時空多元。教學評價的場所可以多元化,不局限于課堂教學,例如微信公眾平臺的學習數據、平時檔案記錄、課后建模實操等多方面,拓展學生的學習時間與空間。
(5)結果反饋多元。評價結果應兼顧課程的終結性量化評價與學生平時表現,以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提升,體現人性化評價目標。評價結果應多元全面,考慮學生自我評價與平時努力,給予學生適當的肯定與鼓勵。
4.4 評價的人性化
(1)以學生為本。多元評價模式應以學生為中心,在評價內容中加入人性化的指標,展現學生多元化學習成果,激勵學生積極思考。
(2)反饋正向化。根據教學目標等參考標準,充分考慮各方面的需求,對評價結果進行反饋,使學生了解到自身的優點與不足,避免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3)為學生考慮。在多元化教學評價中,教師從學生的想法與情感需求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與需求,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思考方式,充分信任、理解學生,使學生重建學習自信。
5 結束語
高職數學的多元評價模式,不論是評價主體,還是評價內容都是多元的。體現教師與學生的平等主體地位,其重要意義在于被評價的學生能夠主動參與整個評價過程,由傳統的被動接受轉為主體參與多方位教學評價,極大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對學習的推動作用。多元化評價模式符合新工科建設需要和教學目標。但如何通過科學的多元評價方式體現學生的個性化差異與全面發展,如何進一步優化評價體系,保證評價的連續性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周美蓉.構建高職院校開放性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J].中國教育技術:2013(33):83-84.
[2]李曉亮.高職多元化教學評價模式的構建與應用[D].湖南農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