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法對快遞市場監管主要是通過市場監管法來實現的,是解決快遞市場中會出現政府與市場雙重“失靈”局面的有效措施。當前,快遞市場監管有許多問題存在,例如:快遞行業的市場準入制度不盡合理;快遞市場監管機制不完善;缺乏行業自律等。這使得我國快遞市場健康向上的發展出現了問題,因此,如何在經濟法視野下健全快遞市場相關法律監管制度是規范快遞市場秩序,穩定快遞市場健康發展以及實現市場經濟下,市場公平競爭的關鍵。
關鍵詞:快遞監管;經濟法;市場監管
一、快遞及相關概念厘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郵政法》的規定,快遞是對于特別的客戶支付專門款項,快遞公司運用各種運輸方式郵寄其物品的服務,區別于郵政提供是一種普遍服務。兩者的性質存在根本差異:郵政一般來指根據專門規定向社會大眾提供基礎性公共物品。郵政通過法定的授權對某些信件享有專營權,來承擔法定責任,其帶有公共產品特性,作為保證社會基礎性聯系的統一標準。
快遞服務是為具備支付能力并有專項需求的部分成員提供特殊化的服務,是伴隨市場經濟的產生而隨之產生的。作為市場監管法調整范疇,其業務具有市場關系和競爭關系,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運行。
二、經濟法監管的必要性
目前,在市場經濟下,對快遞市場監管如果只依靠國家郵政管理部門的行政監管,可能會出現監管失靈的情況發生,而不能解決宏觀上經濟的平衡問題,雖然國家干預正是由于市場機制中的這些缺陷而具有存在的合理性。因此,政府在解決因市場失靈而帶來的快遞市場監管問題時,也可能因為各種因素的存在導致失靈。
經濟法在彌補市場經濟下市場調節的弊端,在市場和政府“失靈”時,成為對快遞市場監管的有效手段。通過制訂一系列的經濟法相關法律法規來約束法律監管主體,彌補市場過度自由所帶來的弊端,完善快遞市場有序的競爭秩序,以及快遞行業穩定健康向上地發展。
三、我國快遞市場監管現狀及問題
1.我國快遞市場監管的現狀
根據我國《郵政法》及其他快遞相關法律的規定,快遞市場的準入架構主要有兩個。第一,郵政管理部門為快遞市場準入的管理主體。第二,快遞市場準入有專門的條件與流程內容。
目前,經濟法對快遞市場的監管主要是通過市場監管法實現的。但是,對于快遞市場監管的法律規定并不全面,實踐中對于快遞市場的監管存在很多問題。而且主要是從宏觀方面,對于快遞市場進行監管。現實中對于快遞行業的監管主體過于混亂,各部分權責交叉嚴重,不利于快遞行業的監管及健康向上發展。
2.我國快遞市場監管中存在的問題
(1)監管主體不明確
快遞服務需通過各種交通運輸工具進行,也可說快遞服務是運輸服務的增值業務。依照我國交通運輸管理體制,其分屬于我國交通部、鐵道部等部門之下,還可能涉及工商局、海關等多個部門。上述因素造成我國快遞行業市場監管機構數量眾多,監管權力較為分散,難以協同。
(2)快遞行業準入機制不盡合理
我國《郵政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定的規定,快遞行業實行許可準入制度。快遞行業法人,有比一般企業法人更加嚴格的要求,還包括:注冊資金、服務設施、場所、快遞從業人員素質等監管條件。從一方面來說,上述規定從一定程度上對于快遞行業從業提供了很多保證。但由于上述高門檻準入制度的設立阻礙了許許多多優秀的中小企業進入快遞市場,同時減弱了經濟市場下快遞業市場的競爭活力。同時國際快遞行業有著比國內快遞企業更加嚴格的門檻準入、人員及運營等方面的要求。
(3)缺乏行業自律
目前,快遞行業協會并不健全,大多數事項都由行政主管部門管轄,快遞行業自律事項較少,使得快遞行業協會的各項體制過多地受到行政干預。目前,快遞行業協會是由國家郵政局主導建立的,由其指定的行政領導人員擔任相關主要職務,行政部門調整了快遞行業絕大多數的相關事項,其行業自律多服從于行政調整。因此,當前我國快遞行業協會的定位為以管理為主,服務為輔,行業協會的職位也多是相關政府部門的領導所兼任。由于政社不分,對于經濟市場的自我調節也就失去了效力,政府與市場的“兩雙手”無法同時發揮其調節作用,如果政府部門監管市場時出現職責不明等情況,將無法準確起到調節作用。
四、完善我國快遞行業市場監管的措施
1.明確我國快遞市場監管主體
在經濟市場下,市場監管應將社會利益放于首位,快遞市場監管既要考慮經濟效率的提高,又要考慮快遞市場的安全作為其雙重目標。目前現行的《郵政法》及其相關條例,受傳統經濟規律的影響,其監管主體較為分散,且牽扯部分過多,其監管主體運營過程中,并未將提高經濟效率和維護快遞市場安全作為其首要目標。建議應對快遞市場經濟效率和市場安全多加考慮,并統一快遞市場監管機制,滿足目前快遞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需求。
2.完善快遞行業市場準入制度
為建立跟我國相符合的快遞行業準入機制,我國對快遞市場監管,在保留郵政專營市場的基礎上,應當落實《公司法》關于注冊資本修改的內容,放開對于快遞行業最低注冊資本的條件要求。而且,應建立服務準入機制,根據《郵政法》規定,我國相關部門要對快遞活動內容進行監督,促進快遞市場的競爭活力,從而促進快遞行業健康向上發展。
3.完善快遞行業協會自律制度
? 完善快遞行業協會的自律水平,除了完善上述快遞行業的監管機制改革,改變傳統郵政部門對于快遞行業過多的行政監管要求,還應完善快遞行業的服務標準制度。首先,對于從業人員的規范要求制度,細化快遞行業從取件起到派件流程的每一個服務規范;然后,快遞自律協會應制定相應的收費標準制度,制定違規從業處罰標準;最后,相較于其他需要投入勞動力較多的行業,快遞行業應制定從業安全與應急管理標準。快遞行業協會可參照其他相關行業協會,配合政府監管機構做出相關調整,盡快達成統一的行業標準。
參考文獻:
[1]盧代富.經濟法對社會整體利益的維護.現代法學,2013年4期,第24-31頁.
[2]盛學軍.監管失靈與市場監管權的重構.現代法學,2006年第1期,第37-41頁.
[3]董海芳.新《郵政法》的實施對國內快遞市場的影響.法學研究,2012年第8期,第22-24頁.
[4]王建緒.有關我國快遞的法律問題研究.法學研究,2013第4期,第33-35頁.
[5]應飛虎.中國經濟法實施若干問題.現代法學,2013年第5期.
作者簡介:李超(1996- ),男,山東臨沂人,寧波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