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偉
摘 要:成本管控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只有強化成本管控能力,才能有效提升企業資源利用率,才能有效擴張利潤空間,才能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才能確保企業在競爭市場立于不敗。目前目標成本管理方法應用廣泛,本文從目標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出發,提出了在企業管理過程中的應對措施,以期為管理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目標成本管理 ?企業管理 ?現存的問題 ?應對策略
成本管理貫穿于企業管理的全過程,是企業創造效益的基礎和保證。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成本管理顯得尤為重要,其管控能力亦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目標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的重要方法,目標成本管理的實施對企業降低成本、降低費用、提高效益具有積極的作用。目標成本管理之所以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是因為外部環境的瞬息變化,使得傳統的管理方法無法適應復雜多變的商業環境。
目標成本管理是對成本進行事前測定、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的全企業、全過程、全員工的系統管理體系。目標成本法一般適用于制造業,物流、建筑、服務等行業也適合應用。本文主要就目前目標成本管理在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在此基礎之上提出相應建議,以掃除在成本上的障礙,進一步為有效控制公司的運轉做出貢獻。
一、目標成本管理現存的問題
目前,很多企業都很重視目標成本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并不斷探索和改進目標成本管理中的各薄弱環節,但從眾多企業實施的現狀來看,相關問題依然普遍存在,須給予關注剖析。
(一)管理范圍局限
企業確定目標成本的核定過程中,只關注生產、制造等較為重要環節的目標成本,而較少分析設計、經營、銷售等方面的目標成本,未實現成本管理全周期、全成本覆蓋。成本管控的范圍從時間維度來說,是貫穿產品從前期設計到獲利的整個生命周期,從空間的維度來說,其范圍為全部成本,包括設計開發、制造、營銷、服務和后勤等一系列的所有資源的耗費。如不能進行全成本、全周期管理則部分成本游離在管控之外,很難起到管控效果。
(二)動態應變僵化
目前,大部分企業實行的是一種靜態的目標成本管理模式,在確定目標成本的時候,對以往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確定出在正常狀態下的標準成本。這種靜態方式缺乏動態靈活性,其主要表現在:一是在事中的成本跟蹤管控中,缺乏對國際環境、國家政策、金融市場等企業外部環境的分析,二是缺乏關注上下游市場環境變動,如原材料價格波動和客戶喜好發生改變等情況,三是忽略高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對成本的影響。
(三)考核引導不足
目標成本管控在實施過程中通常誤認為是財務管理部門的責任,大多企業雖然實施目標成本管理,但責任主體明確性缺乏,未對目標責任實行成本考核,缺乏有力抓手,進而使執行過程中一般流于形式。此外,由于缺乏主體責任和考核機制,員工對成本管控積極性不高,使用企業的生產效率低下,成本升高。
二、改善建議及應對策略
(一)擴大目標管理范圍
目標成本管理的對象是全周期、全成本概念,不僅要包括生產成本,還要控制產品的開發、研究、設計、銷售、售后及部分不可預見費用。通過了解全成本的目標成本管理,才能縱觀全局,才能真正實現成本控制的目標。此外,目標成本管理應該綜合考慮各種潛在的機會成本,分析各種機會成本,從而提高企業的價值,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
(二)建立動態跟蹤機制
做好內外部信息數據收集,建立健全信息反饋機制,定期分析目標成本管理情況,設立動態成本監控系統。目標成本管理實施成功與否,關鍵點在于各種信息的收集與處理,以及對目標成本精準修正。這些數據信息主要包括產品的定價、競爭對手信息、各類成本數據、客戶需求信息、高新技術資訊和投融資情況等。這些相關數據可以幫助目標成本管理團隊了解客戶需求、競爭產品以及產品設計與產品成本之間的關系,確保目標成本管理立于不敗之地。
(三)完善事后考核制度
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將目標成本控制完成情況與工資績效相結合,將成本管控落實到實處。明確各部門對成本管理的責任,確定目標成本管理中的責任主體,對目標成本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為工資績效提供依據。體現了企業內部的責任、權利、利益三統一,使目標成本管理的實施具有可靠的依據和現實的保障。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企業的成本管理對于企業管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目標成本管理對企業的前瞻性發展和企業的資源配置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手段,有利于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由此,企業需要重視成本管理,只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斷地完善管理科學,才能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