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菊霞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學生;發言;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47—01
發言是讓學生對自己所學知識的總結和檢驗,又能加強對知識的記憶,幫助學生判斷對錯,消除疑慮,提高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在課堂上勇于發言,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提高學生交際能力,開闊學生思路,活躍課堂氣氛,無論是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還是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要改變小學語文課堂發言的現狀,促進學生積極發言,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升化小學語文的教學目的,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讓學生在靈活的課堂學習中,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樂于發言
作為小學語文老師不但要充分了解學生,還要把教材研究透,能在上課的時候抓住教學內容的特點,融入情感,找準突破點,創設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發言,讓學生樂于發言,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例如,“小小新聞發布會”這一口語交際課中,老師就要調動學生樂于發言的欲望。我讓學生在預習時觀察電視等一些視頻新聞媒體,初步了解新聞發布會現場的布置情況,設備需要,從而了解發布會。在課堂上,讓學生以教室為平臺,根據自己的理解布置一個“小小新聞發布會”的會場,通過會場的裝飾,學生之間有了交流,也就有了真實的新聞發布會情境的模擬,學生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交流的氣氛就被調動起來了。再比如,在給學生教學《天游峰的掃路人》這一課時,老師可以不直接進入文本,而是結合學生的基礎知識,用一個問題導入:“請同學們想想,我們學習過的關于人物的課文?”學生一下子被引入到課堂情境。“那么,同學們,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了解的是什么人嗎?”同學們齊聲回答:“掃路人。”“那你們覺得掃路人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同學紛紛開始討論。然后又爭先恐怕地舉手發言,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引導既打開了學生的思維,又激起了學生的求知欲,還增強了學生發言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樂于發言,培養學生發言的信心是一種提升,對課堂教學是一種促進。
二、積極營造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發言
小學生的天性活潑好動,要在課堂上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樂于發言,敢于發言,老師要注意營造課堂和諧的氣氛,給學生足夠的交流空間,保障學生發言的有效性。例如,在學習完課文《草原》時,我問學生:“親愛的同學們,你們誰能說說這篇課文寫了蒙古人哪些特點?通過哪幾件事可以看出來?”同學們聽到這個問題,都躍躍欲試。紛紛舉手,大膽發言。在同學們發言后,我說:“謝謝你們。你看你們真了不起,想到了老師沒想到的。可見你們的想象力比老師的豐富得多。”有了老師的鼓勵和贊揚,學生在以后的課堂上就更加敢于發言了,敢于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了。當然,作為老師,我們要對學生一視同仁,熱情引導,不能只關注發言比較積極、表述比較準確的同學,要對每一個同學給予同樣的關注,對他們進行鼓勵、引導、點撥、糾正,讓學生獲得更準確的知識內容,使其語文綜合素質得到提升,更使學生敢于發言的勇氣和習慣得到培養。
三、用心搭建良好的平臺,讓學生勤于發言
發言作為培養學生表達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培養學生自學的學習方式,是小學語文老師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主要策略。但是,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除了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和培養學生樂于發言、敢于發言的同時,也要想法利用一切教學契機,給學生搭建有利的發言平臺,提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和意識,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所以,作為小學語文老師,我們要以新的教學理念,站在新的教育角度去審視課堂發言對于學生學習、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讓學生通過發言,達到與老師、同學們的交流目標,拓展自己思路,改變或者拓寬自己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實現學有所獲、學有所用的課堂教學目的。比如,在教學《古詩兩首》這一課時,我就設定了幾個教學目標:1.通過微課的學習理解詩句中重點詩句和詞的意思;2.通過合作學習,運用詩歌語言文字,感受石灰與梅花的品質、體會作者的深厚感情;3.通過自主探究方式,學習寫法并能運用等。然后在課堂上與學生展開討論,給學生充分的發言時間與空間,讓學生舉手發言,表達思想。通過這種方法,學生不但能更進一步地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意境,同時也能通過梅花、石灰的品質體會作者的感情,陶冶學生的情境,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讓他們發言更加精彩。
編輯:陳富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