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關鍵詞】 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
【中圖分類號】 G633.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2—0063—01
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物理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生通過物理學習內化的帶有物理學科特性的品質,是學生科學素養的關鍵成分。高中物理學科的核心素養分四個維度: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它既體現了物理學科本身屬性所特有的物理觀念、科學精神的追求,又呈現了物理學科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思維能力品質的具體要求。那么,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是目前我們物理教師所要探究的問題。
一、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傳統的物理課堂無非是:復習——導入——授課——練習——作業等公式化的固定模式,在這種約定俗成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授課是乏味的,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課堂缺乏生氣,學習缺乏興趣。物理學本身是具有很強的趣味性的,它吸引著很多學生對之產生興趣。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采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結合學生熟悉的生產、生活實際,提出與教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要能夠不斷地制造懸念,使學生對新知識產生一種急于探求的心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出一些經過一定的努力就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遇到困難時,教師再給予適當的幫助。當學生解決了面臨的問題后,便獲得成功的喜悅,這對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無疑是十分有效的。
二、注重知識建構的過程和展現思維活動的過程
基于我國對“核心素養”的界定,今后課堂教學必須從“知識傳遞”轉向“知識建構”。高中物理教學注重讓學生領悟物理學科的思想方法、體驗探究的過程、感受物理學的美妙。只有在物理概念的建構過程、物理規律的探索過程中,才能讓學生真切感受物理的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要積極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有意識地把教學過程展現為學生思維活動的過程,充分調動并展現學生的思維活動。使學生從被動地聽講中解脫出來,進行自主式學習,逐步培養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的能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素養。
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物理學是探討物質結構和運動基本規律的學科,它注重對物質世界基本規律的探索。物理與生產、生活和科技是密切聯系的,學科教學的任務既要使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結構與學科能力,也要使學生具有初步運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解決現實生活和科學技術中的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平時教學中應將“理論聯系實際”作為學科教學的基本目標加以確定,并切實貫徹施行。教師應努力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的聯系。應認識到要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不應局限在傳統的課程概念上,而是要采用多種手段,如選修課、專題講座及課外實踐活動等,來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四、營造物理學習的情境
創設情境進行教學,對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具有關鍵的作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創設一定的情境,通過創設一些與課堂有關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以問題為契機,釋疑解惑,通過問題的層層設問和討論,不斷激發思維的火花。如在講動量關系時,老師首先問學生:為什么茶杯掉在水泥地上容易碎,而掉在泥地上不容易碎呢?……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現象,學生們對這些現象并不陌生,但要求他們解釋這些現象卻有一定的困難。“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我們在提問學生問題時,設問問題要注意有助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老師做有心人,通過創設問題的情境,引人入勝,不僅能夠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而且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切實加強實驗教學
物理學科是一門實驗學科,實驗能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高考物理一貫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加強實驗教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加強課堂演示實驗,通過多樣化的演示創設生動的情境,從而產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要積極創造條件,開設更多的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動手、動腦,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操作能力;三是通過設計性的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選擇合適的實驗器材,安排合理的實驗步驟,設計數據處理的方法,得出實驗結論,分析實驗誤差,并改進實驗方案,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對知識的遷移能力和實踐能力。
總之,學科教學要以核心素養為具體目標,它需要我們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尊重教育教學規律,讓學生的核心素養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空中樓閣,真正在課堂上、在每一門學科中落實核心素養。
編輯:張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