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馮偉杰
【摘 要】目的:對比分析不同治療方案在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11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被納入本組研究,所有病例均來自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門診患者。其中56例接受常規針刺治療,命名為對照組,其余56例均接受夾脊電針治療,命名為治療組。兩組患者分別完成各自的治療之后,均參照相同的療效判定標準實施療效評估。計算兩組總有效率,并進行組間比較。結果:參照療效判定標準對兩組實施療效評估并實施組間比較,可得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相較常規針刺治療,利用夾脊電針療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施治療,可獲得更好的效果,有效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關鍵詞】神經根型頸椎病;夾脊電針;效果
【中圖分類號】R68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01
引言: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的頸椎病,該病病程較長,常規西醫治療大多無法取得理想療效。為此,近年來臨床開始廣泛應用各種中醫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本次研究中,納入11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進行分組研究,觀察常規針刺治療與夾脊電針治療在該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以期為疾病臨床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2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被納入本組研究,57例為男性,55例為女性,年齡20~67歲,平均年齡(51.02±2.05)歲。所有病例均來自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門診患者,并經臨床綜合診斷,確診為神經根型頸椎病。
其中56例接受常規針刺治療,命名為對照組,其余56例均接受夾脊電針治療,命名為治療組。針對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等基線資料進行組間統計學對比和檢驗,可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均接受常規針刺治療,選穴方面,選擇患者患側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以及雙側大椎穴、天柱穴、后溪穴、頸夾脊穴。治療中,對大椎穴實施直刺1~1.5寸處理,使針感向肩臂部傳導。對于其他穴位,則采用常規方式實施針刺。每次治療30min,每日對患者實施1次治療,10d為1個療程,對患者實施連續2個療程的治療。治療組采用夾脊電針法進行治療,穴位選擇方面,取患者病變頸椎節及其上下椎節兩側的3對夾脊穴。治療中對夾脊穴實施直刺或向頸椎斜刺,采用平補平瀉法,進針深度控制在1~1.5寸,并使針感向項、肩臂部進行傳導。在得氣后,連接脈沖電療儀,正負極左右連接并實施交叉通電。利用疏波對患者進行治療,與患者進行交流,并合理調整電流量,以患者可耐受為宜[1]。每次治療30min,每日對患者實施1次治療,10d為1個療程,對患者實施連續2個療程的治療。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分別完成各自的治療之后,均參照相同的療效判定標準實施療效評估。計算兩組總有效率,并進行組間比較。其中,治療后患者臨床疼痛癥狀消失,肌力、反射、感覺等臨床體征恢復至正常狀態,日常工作和勞動等不受影響視為治愈;治療后患者臨床疼痛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肌力、反射、感覺等臨床體征基本恢復至正常狀態,患者可參與日常工作和勞動,但勞累后頭頸部仍會出現輕微的不適感視為顯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疼痛癥狀以及肌力、反射、感覺等臨床體征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日常只能參加一般的工作和勞動視為有效:治療后患者臨床疼痛等癥狀與體征均未得到明顯改善,甚至出現加重,且無法正常工作與勞動,則視為無效[2]。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一導入SPSS18.00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兩組治療總有效率的組間比較實施卡方檢驗。并對P值進行檢驗,如果最終數值小于0.05,則證明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存在明顯差異。
2 結果
參照療效判定標準對兩組實施療效評估并實施組間比較,可得治療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統計結果見表1:
3 討論
從中醫角度分析頸椎病,認為其屬于 “痹癥”等范疇。在應用中醫療法進行治療的時候,也可結合實際情況選擇中藥內服治療以及針灸治療等不同方式。本次研究中,選擇對常規針刺與夾脊電針療法在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參照療效判定標準對兩組實施療效評估并實施組間比較,可得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2.14,治療組總有效率則達到96.43%,明顯高于對照組。即證實,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施夾脊電針治療可獲得更好的臨床效果。其中,選擇常規針刺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可以通過對患者不同穴位的刺激,顯著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狀態,達到通絡活血等效果,進而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各項癥狀與體征[3]。電針療法的應用,則兼具了針刺和電刺激的雙重作用。
通過對患者夾脊穴等穴位的針刺和電刺激作用,可以暢通督脈與太陽經脈,達到行氣、活血等功效。通過治療,可以實現對患者局部穴位的針刺,達到疏通經脈、解痙止痛等效果,促進患者疼痛等癥狀的改善。同時,還可以通過電刺激來對患者機體的痛覺傳到予以有效抑制,并促進炎性滲出物的吸收,最終改善患者的神經根疼痛等臨床癥狀。同時,電針治療還可以有效擴張局部血管,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改善神經、營養肌肉等目的[4]。
4 結束語
總之,經本次研究可以發現,相較常規針刺治療,電針療法兼具了針刺和電刺激的雙重作用。利用夾脊電針療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施治療,可獲得更好的效果,有效提高臨床治療總有效率。
參考文獻
蔡華.頸夾脊電針療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42例臨床療效觀察[J].飲食保健,2016,3(16):90-90.
田洪昭,孫忠人,張秦宏,等.頸夾脊電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6):1050-1052.
劉立安,張姝,王海英,等.針刺加灸貼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6,36(2):139-143.
全迎嬋.針刺手三陽輸穴結合夾脊電針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觀察[J].山西中醫,2016,32(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