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兵
【摘 要】目的:探討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手術室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負性心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住院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人性化護理。結果: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234、8.638、7.742、6.752,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342、5.238,P<0.05)。結論:人性化護理能夠顯著改善手術室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負性心理,從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各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及護理,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
【關鍵詞】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手術室;人性化護理干預;負性心理;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5--01
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具有創傷小、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但在手術室進行穿刺及建立CO2氣腹等操作對呼吸、循環、內分泌等系統的影響不容忽視[1],所以加強腹腔鏡手術圍術期的護理對于減少和避免腹腔鏡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前存在焦慮、緊張、悲觀、絕望等負性心理,人性化護理對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心理狀態的調整及手術成功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有效地幫助患者適應疾病、改善情緒、提高生活質量[2]。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住院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30例。對照組30例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47~78歲,平均(61.3±9.3)歲,病程1個月~10年,平均(6.8±3.3)年;觀察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44~76歲,平均(60.4±8.0)歲,病程2個月~11年,平均(7.2±2.1)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平均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人性化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①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耐心細致向患者及家屬說明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的具體操作方法及其優越性,告知進入手術室時間、手術大致所需時間、麻醉注意事項、手術體位等,鼓勵患者積極面對手術治療,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疑慮心理,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圍術期的配合。護理中對患者的每次合作表示稱贊,調整其積極情緒;②術前完善各項檢查 術前完善血、尿常規、血型、肝腎功能、血生化、凝血系列、胸片、心電圖、B超、CT、胃鏡等檢查,了解有無轉移及腫瘤大小、位置、與鄰近器官的關系,年齡較大的患者要檢查心肺功能,評估患者重要臟器能否耐受腹腔鏡全身麻醉手術。
1.2.2 術后護理 ①基礎護理 常規術后患者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常規心電監護,持續低流量吸氧,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等生命體征。對于術后行心電監護的患者,告知其監測的數據在正常范圍,增加其信心和安全感[3];②飲食干預 飲食要少量多餐,以菜湯、米湯、藕粉等不易引起腸脹氣的食物為主。進食后注意有無腹痛、腹脹、腹部體征、腹腔引流管情況,若無不適逐漸過渡到普通飲食;③引流管的護理 妥善固定各引流管,尤其胃腸減壓管;密切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定期檢查引流管的通暢情況,定時用手自上而下擠壓引流管,每日更換引流袋,更換時務必嚴格無菌操作,管袋接口部位用碘伏、酒精消毒;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后3~5 d如無較重腹脹,可考慮拔除胃管[4];④疼痛護理 麻醉藥物作用消失后,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護理人員要主動詢問患者疼痛情況,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給予不同的措施。護理人員應耐心聽取患者,患者的疼痛程度出現難耐時,應及時通知主治醫生,找出疼痛原因,并且給予相應的藥物進行治療。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兩組SAS、SDS評分干預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SDS評分均顯著低于干預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234、8.638、7.742、6.752,P<0.05);且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6.342、5.238,P<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生活質量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各項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提高,且觀察組生活質量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各項評分達(50.21±5.62)分、(53.28±9.06)分、(52.15±3.65)分、(51.26±5.72)分、(50.35±3.41)分,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3.632、3.216、4.742、3.725、6.386,P<0.05)。
3 討論
胃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在我國發生率居消化道惡性腫瘤首位。目前腹腔鏡手術為治療胃癌的有效治療方法, 相對于傳統開腹手術,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具有創傷小、患者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優點。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除給患者增加負性心理外,術后疼痛、引流管刺激及惡心、嘔吐等亦增加患者的痛苦,影響術后康復,導致患者的軀體功能、生理機能、精神狀態等改變,使患者圍術期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對手術室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通過實施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引流管護理、疼痛護理等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應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消除患者焦慮、恐懼等消極心理,同時有效地促進護患溝通,使手術室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從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各方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患者能積極地配合手術及護理,有利于患者術后的恢復。
參考文獻
王亞娥. 循證護理在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5):84.
孫淑華. 臨床護理路徑在胃癌手術患者的應用研究[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0,10(10):1206-1207.
陳宵,王歌. 胃癌術后患者的心理干預及健康教育[J]. 中國健康月刊,2010,5(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