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楊
【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肌梗死中應用細節性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在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間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40例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40例進行細節性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率和護理效果即心律失常發生率、搶救成功率。結果: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61,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應用細節性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減少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和護理效果,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細節性護理;效果探究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170-01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屬于臨床急癥,是心內科常見疾病,是一種較為嚴重的冠心病,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1]。患者存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在此基礎上發生管腔急性閉塞,造成冠脈血流出現中斷或者減少,進一步造成心肌嚴重缺血,從而導致心肌壞死。主要特征:血清心肌酶明顯升高,心電圖呈現出特征性動態性改變,患者有持續性劇烈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給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極大危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及病死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有研究[2]表明,危險因素與患者的飲食、年齡、生活方式、疾病控制情況及社會因素均有關系。對患者予以正確積極的護理干預極為重要,筆者選擇細節性護理模式給予以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其中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細節性護理。對照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40~82歲,平均年齡(558±63)歲;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42~85歲,平均年齡(572±71)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組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急性心肌梗死常規治療,在心電監護下予以溶栓療法,取100ml 09%氯化鈉溶液,加入尿激酶100~150萬U,給予靜脈滴注,30min內滴注完成,若發現患者出現心臟驟停,需立即給予心肺復蘇措施。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干預,護理人員需要做到準時查房、密切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并能夠及時做出處理等。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患者細節性護理模式進行干預,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生理、社會狀況,以患者自身特點為依據,明確護理干預目標,從而針對性制定出細節化護理模式方案。護理具體內容由責任護士操作,包括:(1)心理干預:①護理人員在照顧患者時,話語親切,每日要與患者或者家屬進行溝通,幫助患者及家屬了解疾病知識;②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耐心解答患者或者家屬提出的問題,密切關注患者心態并能夠及時幫助其調整,幫助患者樹立起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安撫患者緊張情緒;③向患者或者家屬闡明適量運動及保持心情愉悅的重要性,幫助患者更正不良心理習慣,糾正不正確行為習慣,并能夠及時發現情況,一旦發現患者情緒波動,要予以健康向上的開導,針對性給予患者關愛,支持鼓勵患者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耐心解釋不良習慣對疾病的影響,幫助患者樹立信心。(2)休息干預:①護理人員能夠及時提醒患者臥床休息,從而確保患者呼吸穩定,盡量減輕對心臟的負荷;②在急性期,護理人員要積極協助患者處理日常生活,包括患者洗臉、刷牙、翻身及大小便等。(3)飲食干預:①正確指導患者攝入低鹽、低纖維、低蛋白、低脂肪食物,避免患者因出現消化不良等障礙而出現便秘;②飲食要注意選擇少食多餐方式,盡量避免因出現過飽而誘發心力衰竭或者心律失常等;③在急性期,控制患者飲食,可針對患者情況予以營養液靜脈滴注,從而防止腹脹或者便秘的發生。(4)藥物干預:①患者出現持續性疼痛時,護理人員要給予及時密切的關注,針對性予以鎮痛藥物治療,保持患者病室內空氣流通且新鮮,緩解患者的疼痛感;②對急性期患者可給予吸氧治療,盡量減少缺氧情況的發生,防止缺氧誘發心肌梗死或者再擴大梗死面積;③護理人員要掌握患者病史,避免不同藥物的同時服用而引發不良反應。(5)健康教育干預:①給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導,囑患者進行適量運動,從而來調節自身血管的擴張,達到降低血壓的目的;②指導患者在每日早、晚開展呼吸運動,保持呼吸的勻、細、深,從而提高患者血氧含量,進一步增加其肺活量,10min/次;③指導患者保持有序的飲食習慣,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長期堅持,預防肺部感染等并發癥;④指導患者運動,盡量以有氧運動為主,避免激烈運動,保持平穩的呼吸,從而增強患者體質,提高免疫力。
2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61,P<005)。
3討論
隨著社會環境的改變,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急劇增長,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升高,患者多發生于冠狀動脈粥樣狹窄基礎上,其致病因素包括心排血量驟降、粥樣硬化斑塊內或板塊下出血、心肌需氧量增加等。 患者常伴有煩躁不安、出汗、恐懼、瀕死感,臨床檢查通過心電圖、心肌壞死血清生物標志物等檢測[3]。急性心肌梗死發病突然,及時有效治療護理,能縮小梗死面積,保護患者心臟功能,改善患者預后。細節性護理改變以往根據自己臨床經驗進行護理的傳統模式, 在建立科學探討、研究的基礎上,對患者采取針對性、有序化的細節化護理措施。 同時通過文獻檢索,加深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學習,提升護理人員綜合素質,為患者帶來更好的護理服務。
綜上所述,細節性護理模式能夠緩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負面情緒,可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身體機能及生活質量,促進康復,效果顯著,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冬梅.舒適護理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33: 1938-1939.
[2]黃小妍,林楚漫,林茂珍.尿激酶溶栓治療急性心肌梗死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8,17: 1617.
[3]張蓉,吳晶.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6,27: 807-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