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茶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于茶文化的古詩詞也非常多。本文分析了茶文化對中國古代詩歌的影響,闡述了茶意象在古代詩歌中的表現,分析了茶意象在古代詩歌中的審美效果,并總結了一些有效的語文茶詩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古詩詞;茶文化;初中語文
一、 前言
中國人喜好飲茶,從飲茶習俗中又衍生出茶文化。而且在古詩詞中出現了大量與茶文化有關的內容,產生了較為悠遠的審美意境。在初中語文的學習中,把握茶意象能夠讓學生對古代詩歌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能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
二、
茶文化對中國古代詩歌的影響
茶在中國人生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僅提供給人宴飲,而且還能形成文化內涵影響人們的生活。在人們生活中茶形成茶道,成為一種禮儀文化。一些詩人將茶文化作為高雅的標志,也常常運用到詩歌之中。所以,茶文化對中國古代詩歌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茶是中國古代詩歌的意象之一。意象構成意境,詩歌已經衍生情感。茶這一意象往往與悠閑、富足、典雅的生活聯系起來。在詩歌中出現了茶意象就能夠讓讀者產生多方面的聯想,形成詩歌的獨特意境。
其次,茶能夠成為詩歌語言的立足點。在中國古代詩歌中,與茶相關的詞語眾多,比如,茶道、茶藝、茶花、茶色、茶香、詠茶,等等。這些詞語組合起來能夠營造出獨特的情感,讓讀者產生美的感受。比如,唐代柳宗元寫到“日午獨覺無馀聲,山童隔竹敲茶臼?!泵枥L了一幅夏日閑適的景象。通過茶臼這一意象表達不僅僅是個押韻,而且還帶來語言上的美感。
再次,茶的巧妙運用豐富詩歌內容。與茶相關的內容有很多,比如,茶有很多種類,每個種類的名稱不同,典故不同,自然產生的語言效果也就不同了。像“茶”與“查”“擦”等字諧音,能夠偷換形成獨特的藝術效果。
最后,茶文化中蘊涵的哲理內容對詩歌產生影響。茶文化中有很多的哲學道理,像茶的浸泡不能著急,否則就難以喝到好茶,那么這與做人可以對應起來。詩人將這樣的哲學道理運用古代詩歌中,就能形成比較好的詩歌內涵,吸引讀者的研究興趣。
三、
茶意象在初中語文古代詩歌中表現
在初中語文古代詩歌的教學中,茶意象經常出現,并且能夠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感受。我們可以將茶意象的運用歸結為以下幾種內容。
首先,直接運用茶作為詩歌中的意象。在初中的不少詩歌中,直接用茶作為詩歌內容的不在少數。除了在語文教材中出現的茶意象,還有很多輔助練習中也出現了茶意象。比如,在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的時候同時也引入了一首劉禹錫的茶詩《嘗茶》,詩歌中雖然沒有直接寫茶,但是句句都在表達茶的形狀,泡茶過程。這與題目中的“茶”暗合在一起。
其次,間接地用茶的別稱來作為詩歌意象。不少的詩歌中并沒有直接寫出“茶”這個字眼,而是通過其他的詞語、語句來描繪,讓整個詩歌變的含蓄雋永。比如在蘇東坡《水調歌頭》的“采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云堆”中就出現了“雀舌”這一茶名,讀者讀到這里就能明白這是寫茶,而且寫得非常形象生動。
再次,借助茶的內容組合特殊的表達結構。在古代詩歌中,詩歌的結構與詩歌的內容要相得益彰才能產生震撼的效果。像在元稹的《茶》中就借助茶文化的小寫,構思的一首“寶塔詩”,形成了獨特的藝術效果。當然,古代詩歌中還有一些以茶為主題的回環詩歌,首尾相連,非常有趣。
茶意象在初中語文古代詩歌中的表達形式多樣。這多樣的形式內容能夠給學生美感,吸引學生的興趣,也能營造出詩歌中獨特的意境。
四、
茶意象在初中語文古詩詞的審美效果
茶意象在初中語文古詩詞中能夠一定的審美效果。這種美包括了情感上的美、語言上的美、意境上的美等方面。
首先,茶意象詩歌中的語言美。詩歌的語言一般是比較精煉而且蘊含豐富的。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詩歌都有各自的意象。通過相關詞語的使用來產生語言上的美。像“生拍芳叢鷹觜芽,老郎封寄謫仙家”是圍繞“茶”這個內容來寫的。語言中的鷹嘴牙、謫仙家等都給人們營造了非常好的語言感受。“此牙非彼牙”“謫仙下凡塵”,能讓人感覺到語言上的精妙之處,形成對語言美的感受。
其次,茶意象能夠促使詩歌形成意境美。在詩歌中,大量的意象融合到詩歌中,就能夠產生關聯效應,讓讀者產生想象和聯想,觸動讀者的思維拓展。比如,茶詩歌中的“慕詩客,愛僧家”就是巧妙的利用了愛茶之人來書寫茶的落腳之處,形成對比。人們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在詩人或者僧侶手中的茶葉,形成更廣泛的想象和聯想,進而產生意境美。
再次,茶意象承載了人們的情感,能夠形成情感美。這是因為茶在古人眼中就是高潔的,雅文化的標志。很多有學識的人都愛喝茶,甚至追求完美的茶意境。正是因為如此,很多人會對茶文化的情感不同。詩歌中融合了茶意象,往往會讓人聯想到茶的清香,想到茶的作用,建構起美好的茶意境。而正是因為如此,人們就會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茶這個意象上,在詩歌中產橫意境美。
五、
初中語文茶詩的主要學習方式
在初中語文與茶有關的古詩學習中,要掌握詩歌的意象,積極構建詩歌情境,并且形成詩歌的審美場。具體的學習中可以采用多樣化的方法。
首先,誦讀古詩理解詩歌內容。古詩需要反復的誦讀才能明確其中的意思。而只有明白了其中的意思才能夠更好地體會創作者的情感。教師講解幫助學生理解內容,學生誦讀記憶形成文化積累。
其次,采用多樣化的形式來協助茶詩的學習。初中學校一般會組織一些校本特色的課程和活動。那么,教師可以借助茶文化的內容,設計有趣的活動來開展詩歌學習。比如,在學校的茶藝室,老師和同學們一塊泡茶,了解茶葉的變化情況。教師組織漢服活動,將茶文化與漢服文化結合起來。組織學生學習茶道等。
總之,在初中語文古詩詞的教學中注重茶意象,把握茶文化,借助多樣化的方式和手段來開展古詩詞教學,這樣對學生的詩歌學習極有好處,從而達到我們設計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胡文彬.茶香四溢滿紅樓——《紅樓夢》與中國茶文化.紅樓夢學刊,1994(4).
[2]李翠英,余有本,周天山,王榮花.基于素質教育的茶文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教育教學論壇,2014(9).
[3]姜天喜.論中國茶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6).
作者簡介:
蘇琴,甘肅省蘭州市,甘肅省蘭州市第四十六中學。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