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評價對于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中起著重要作用。如何讓評價更有效?在實踐中筆者發現,宜設置多層的評價內容,確定多樣的評價主體,運用多元的評價方式,使小組合作真正落到實處,從而發揮評價的導向作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關鍵詞:評價內容;主體;評價方式;合作
作為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小組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也廣泛應用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小組合作評價,讓小組合作真正扎實有效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努力。
一、 多層的評價內容
筆者在執教《國際組織》(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五下)一課時,就特別關注了準備、過程和成果的評價。
(在學習了“聯合國”之后,教師設置了表彰各“國際組織”的環節。)
師:其實像聯合國那樣為世界和平和人民生活做出巨大貢獻的國際組織還有很多,課前讓大家到網上收集各個國際組織的相關資料,現在請大家拿出自己的表彰表,四人小組交流。交流完畢,請組長根據表格下的評價標準進行評價。
這一環節,實質上是評價學生的合作準備。其中,3星的評價比2星多了“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組織的宗旨或事跡?!睘榻酉聛淼倪M一步合作做好準備。
(《表彰表》集體交流后,生邊說,師邊在黑板上板貼相應的國際組織的名稱。)
師(指黑板上的國際組織):是啊,許許多多的國際組織在國際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國際形勢瞬息萬變,瞧:
PPT投影:1. 厄瓜多爾發生地震,造成人員大量傷亡、失蹤,大批工廠毀壞,許多良田淹沒。2. 寨卡病毒在中美洲擴散蔓延。3.
巴(巴基斯坦)以(以色列)爆發新一輪軍事沖突。
師:當事件發生時,哪些國際組織可以伸出援助之手?讓我們聚焦其中一件事,四人小組討論,完成小組學習單。(生討論,師巡視)
合作成果展示,由全體學生進行評價,評星級時,還需要說出理由,這樣,就使得評價標準真正落到實處,評價針對性強。
在這堂課上,準備、過程和成果的評價的活動都以星級評價貫穿,主要是為了統計方便,另外,在實際操作時,小組合作的星星數應該與班級實際的積分制接軌,這樣,小組合作的評價才有積極性和持久性。
二、 豐富的評價主體
小組評價是一個合作的過程,對于小組的評價,不應拘泥于教師個人的只言片語,而倡導將教師評價、組內評價和組外互評相結合,讓評價主體豐富起來。
(一)
教師評價
教師的評價對激勵學生參與活動,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的評價要注意鼓勵性、針對性、指導性。教師的激勵評價以觀察為主,應關注以下三點:一、對學生的個人表現進行評價。二、對合作的狀態進行評價,三、對合作效果進行評價。
(二) 組內評價
組內評價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學生自評,自找伙伴互評、異質互評及組長評價等,其中互評是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的重要環節。組內互評實際就是一種合作學習的方式,內容可涉及課前準備、合作交流、合作態度等。這個評價的過程,本身也是學生自我修整,自我提高的過程。
(三) 組外互評
小組合作學習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使得整個評價的中心轉向整組成員。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特別是在展示環節,由于一組成員都在展示,緊張在所難免,因此,作為聽眾的組外成員,應該承擔起評價的職責。
三、 多元的評價方式
評價不僅是為了學生的學習,也是為了孩子本身豐富多彩的學習過程。小組評價,要探索適合小組學習活動和學習者本身的評價方式。為了更好地激勵孩子,將評價轉化為學生主動學習的一部分,小組學習的評價方式應當是多種多樣的。常見的評價方式如下:
(一) 量表式評價
量表的類型眾多,運用多樣的量表,可以在小組合作中發揮重要的評價作用。
此類量表也應用在學生合作學習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和能力的評價。這類量表較李克特量表更容易操作些。如下表所示:
合作觀察表(星期表)
小組成員??????評價人
根據課堂上小組合作的開展情況,課后填寫評價表,并及時做好統計,以此對學生的態度、習慣做出最直觀和最真實的記錄,讓學生在自評、互評中,逐漸形成自我意識,學會自我發展。
(二) 點贊式評價
點贊是一種心理認同,表示“贊同”“喜愛”。點贊式評價是一種與時俱進的評價方式,靈感來源于微信、微博中的點贊,評價操作簡單,激勵性強。
小組合作時,教師隨機巡視,為小組點贊(在學習單上貼上大拇指手型。),展示時,教師也可以用點贊的形式,評價合作成果,比較容易操作。點贊式評價還可以進一步細化,如一教師在小組合作時,是這樣制定評價點贊形式的:
自評?合作贊?速度贊?正確贊?傾聽贊
互評?展示贊
小贊、中贊、大贊,以小、中、大來限定“贊”,既區別了組與組之間的展示成果,又達到了不同程度的激勵作用:無論是小贊,中贊還是大贊,本質上都是一種贊賞,一種肯定。
此外還有積分制評價、涂色式評價、完成式評價、等級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不一而足。但無論哪種評價方式,只要能促進小組合作的質量,提高小組合作的效率都是可以實踐的。
多層的評價內容,豐富的評價主體和多元的評價方式,只是一種對課堂小組合作評價的嘗試,仍需不斷改進。而問題是不斷探索的動力,愿在不斷的求索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評價方式,從而真正促進學生的道德成長。
作者簡介:
金惠杰,浙江省溫州市,瑞安市仙降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