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指導小學生寫好漢字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繼承和發揚的一種有效途徑。新時期的小學硬筆書法教學,要從低年級抓起。小學二年級是學生書寫量提高的開始,以指導學生的硬筆書法為契機,提高學生對漢字的審美能力,提高書寫質量,是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的良好開端。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硬筆書法;課堂教學;審美能力
一、 引言
硬筆書法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書法藝術百花園中最常見、最瑰麗的一朵。小學生硬筆書法藝術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書法老師悉心引導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指導學生的書寫技巧。做好小學生初步執筆階段的習慣養成教育。漢字是記錄思想行為的工具,在長時間的發展中,曾經是中華科技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但是,如果在學生語言文字的學習中,僅把寫字作為學習任務來看待,沒有對漢字的美進行欣賞,或者沒有指導學生用手中的筆,把漢字美體現出來,那就是教學上的一個重大損失。
二、 漢字美的認識和指導書寫的策略
(一) 在對漢字的了解中體會漢字美
漢字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培養下一代對語言文字的繼承和發揚以及創新的熱情,在硬筆書法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發現文字的結構美、含義美和韻律美。這三者之間的關系相輔相成,而且含義美和韻律美可以極大激發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展示文字美的欲望,接受老師的寫字指導,并積極進行自主練習。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介于大量識字和開筆作文之間的學習階段,是寫一手漂亮的硬筆書法的習慣養成教育的最佳時機。在指導學生書寫的過程中,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有些寫字的基本要求和常識,要反復督促和強調。例如寫字的姿勢,一定要身體坐正,雙腿叉開,手臂平放在桌面,書寫用紙展平,右手以拇指、中指、食指捏緊書寫工具。保證眼睛離紙一尺,胸部離桌上一拳,握筆距離筆端一寸。按照寫字的要領進行書寫,感受到“寫字”是一件嚴肅認真的事情,是一個展示自身才華的過程,感悟書寫漢字的本身就是一種曼妙的藝術享受。
(二) 認識書寫工具提高使用效果
現代小學生的硬筆書寫工具和呈現漢字的紙張的格式,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具體介紹。讓學生在初學硬筆書法中,就對這些文化含義深刻的工具和載體充滿敬意,懂得這些事物來源于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創新。如,硬筆書寫的工具包括鋼筆、圓珠筆、蘸筆、鉛筆、塑頭筆、竹筆、木筆、鐵筆等。并通過多媒體工具,向小學生展示這些工具的樣式,書寫出漢字的藝術效果,讓學生知道,在學習的過程中,漢字的書寫工具并不僅僅是自己熟悉的鉛筆和鋼筆。對于初步學習漢字書寫的常用紙張和寫字的格子種類也要有所介紹。如臨摹用的宣紙、熟悉漢字結構筆畫的“田字格”“米字格”“回宮格”以及硬筆書法愛好者研究的“準字格”。學生對這些內容的了解,無論是對書法藝術的學習還是在進行自主寫字練習都有很大的幫助。方便學生在老師指導寫字時,對寫字工具的使用和文字寫入格子中時的結構比例,能在每一次落筆前,進行“審時度勢”,知道寫字是一件“有規矩”的事。不是任意的筆畫涂抹。只有這樣,小學生在落筆的時候,才能銘記老師的指導,做到“心中有丘壑,下筆如有神”,從而,快速掌握寫字技巧,提高書寫質量。
三、 小學二年級硬筆書法課堂教學中的書寫技巧指導
中華漢字雖然豐富多彩,但是組成漢字的筆畫卻是屈指可數。在中國漢字發展的歷程中,傳統的漢字基本筆畫在新中國成立后的1965年曾被文化部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概括為“永”字八法,即:點、橫、豎、撇、捺、提、折、勾;又在1988年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進一步歸納為橫、豎、撇、點、折五種基本筆畫沿用至今,被稱為“札”字法。教師在指導小學生寫字的過程中,要抓住基本筆畫的書寫要領,進行準確的傳授。
(一) 學習基本筆畫,加強寫字的基本功訓練
小學生的認知過程是比較緩慢的,準確下筆是正確規范書寫養成教育的必備環節。結合對基本筆畫橫、豎、撇、點、折的書寫的指導,要求學生養成寫字的“四個習慣”,即雙姿習慣、課前習慣、課堂習慣、課后習慣以及“七個關注點”,即雙姿正確、雙姿保持、物品準備、聽講思考、討論提問、臨摹創作、課外練習。這些常規習慣的養成對今后的有效書寫有著直接的影響。為了加強學生的習慣養成,教師要時時關注學生的表現,進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比對,選擇積極的語言鼓勵學生做好寫字常規,為最終實現“寫出漂亮的漢字”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 指導漢字的書寫結構
學生硬筆書法基于學生小楷之上,有著更高的漢字美的書寫要求。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什么樣的字,寫出來才算是比較好看的字呢,那就是看它的線條與間架結構。小學二年級的硬筆書法教學,掌握基本的間架結構尤其重要。這就需要學生可以熟練地執筆,正確的坐姿和對各種的“格子”有著深刻了解的基礎之后的書寫練習。例如,現階段小學生在硬筆書法中最常用的“米字格”。這種格式適用于小學低段學生的寫字練習?!懊住弊指?,從外形上來看,是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八份。在其中書寫符合漢字“方塊形”的特點。但是真正書寫時也是要把被書寫的那個漢字,平均分成八份進行落筆的。漢字結構包含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左中右結構、上中下結構以及獨體字。掌握漢字的結構特點,和米字格的設計特點,二者之間比對融合是寫好漢字間架結構的關鍵。其中體現出的漢字中心是和“米”字的中心重合的,而各部分筆畫在其余空間的延伸都有一定的尺度。漢字結構的準確把握,是讓學生在結構美中對漢字美的進一步體現。
四、 結語
小學二年級是學生寫好漢字的關鍵階段,硬筆書法教學的課堂指導,決定了小學生對漢字美的正確情感認知。在寫字指導過程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書法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規范。結合新時期的教學要求在繼承中不斷指導學生的創新應用,讓中華文化硬筆書法藝術展現出永久的魅力和時代的風采。
參考文獻:
[1]苑永輝.提高低年級學生識字能力的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7(33):12.
[2]陸妍薇.如何提升小學語文低年級寫字教學的實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6(8):38.
作者簡介:
陳秀芬,浙江省溫州市,浙江省溫州市瑞安莘塍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