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聲樂教學中的歌唱過程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需要歌唱者能將聲樂技巧、表演情感、文化素養及心理素養集為一體,雖然在歌唱過程中聲音技巧的正常發揮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一個歌唱者的心理素養如果不好,會直接影響到聲音技巧的發揮,所以說在聲樂教學中,必須要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用“心”來歌唱,才能有效提升聲樂教學的水平。
關鍵詞:聲樂教學;歌唱心理;調控;培養
中圖分類號:J6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240-01
一、前言
聲樂作為藝術性學科,要求表演者通過自身的技能與技巧充分表達歌唱的情感,一首好的音樂作品,即要求歌唱者的歌唱技巧,對于其心理素養也有著很高的要求。眾多實踐證明,當歌唱家的心理素養越高時,其演唱技巧的發揮也越好,才能真正體現出自己真實的歌唱水準。所以只有在聲樂教學中做好對于歌唱心理調控與培養工作,才能真正意義上發揮出演唱者的真實水平,進而實現對于聲樂作品藝術魅力的充分展現。
二、聲樂歌唱心理把握不好的原因分析
(一)演唱者自信心嚴重缺失
對于聲樂演唱者而言,在歌唱過程中,自信心不僅可以幫助其更好地對作品進行演繹,還可以在較大程度上保證整個聲樂作品的演唱質量。但是就我國現階段的很多聲樂學習者來說,很多學生盡管已經熟練地掌握了聲樂歌唱的技巧,但是在展現自己方面卻存在著較大的缺陷,這樣一來,就很難真正地實現歌唱舞臺表演。導致學生自信心缺失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受傳統美德以及歷史文化的影響較大、成長過程中缺乏自信心等。這樣一來,就要求教師在實際的聲樂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調控訓練以及歌唱心理素質力度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更好的進行舞臺表演。
(二)在歌唱過程中過于重視技巧表現
對于有些學習聲樂的同學而言,盡管對于聲樂學習非常熱愛,并對相關的聲樂理論以及聲樂技巧有著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認知,但是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演唱效果并不是特別好。這種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為演唱者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過于重視歌唱技巧表現,一旦歌唱,就會陷入“技巧”選擇的困境,進而導致歌唱過程中無論是聲音還是效果方面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這也是歌唱學習中較為常見的一種不良歌唱心理,只有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歌唱思想觀念,才能更好地對聲樂作品進行展現。
(三)對于歌唱得失感重視程度過高
歌唱者過于重視演唱的得失感也是導致學生產生不良心里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現為由于過度重視歌唱的得失感,使得學生在實際的歌唱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許多雜念,進而導致演唱過程中出現緊張、焦慮等諸多不良心理,這樣就很難將歌曲中豐富的情感真正表達出來。不僅如此,很多學生在其技巧、認知以及心理都不成熟的情況下,好高騖遠,演唱一個難度較大的歌曲,這樣就極易給自己帶來嚴重的負擔,進而導致不良心理狀態出現。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選擇合適的歌唱曲目,并將歌唱技巧等對學生進行傳授,不僅如此,在培養過程中,還應做好學生自信心的培養工作。
三、如何加強聲樂教學中歌唱心理的培養
(一)豐富舞臺經驗
具有豐富舞臺經驗的歌唱者,在聲樂作品的詮釋過程中,相比于沒有舞臺經驗或者舞臺經驗相對欠缺的歌唱者而言,心理調控能力更強。在實際的聲樂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不斷加強學生舞臺實踐的能力,例如定期舉辦舞臺藝術實踐活動、舉辦小型聲樂藝術匯報會或者音樂會等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實際的舞臺演出中,并在實際的演唱過程中,對整個舞臺進行深刻地體會以及認知,以此為基礎不斷提升歌唱者駕馭舞臺的實際能力。歌唱者只有通過長期的舞臺經驗積累,才能更好地實現自身對于歌唱心理的調控,并在此基礎上將聲樂作品的藝術魅力真正地展現給觀眾。
(二)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首先,對于那些氣質以及性格符合聲樂歌唱專業特點和要求的歌唱者,教師應對其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及心理狀態進行保護和鼓勵發揚,并以此為基礎形成良好且穩定的歌唱心理;其次,對于一些先天條件較差,自身氣質以及性格與聲樂歌唱專業特點和要求相差較大的歌唱者,教師則需要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制定相應的計劃,對歌唱者自身心理素質在平時進行鍛煉和培養,并以此為基礎使學生的歌唱心理逐漸穩定、成熟。
(三)要放松自然的咬字吐字
歌唱時歌唱者應該做到吐字清晰,聽眾要能聽清楚歌唱者唱了什么。在歌唱中咬字與吐字是否清晰是受到緊張和放松影響的。緊張會導致咬字與吐字模糊,嚴重的甚至會使聲音僵硬、干澀難聽,歌唱就會變得索然無味,觀眾不愿意聽,就無法感受歌曲的情感。所以,歌唱時要放松自然,管理好自己的唇、齒和舌,發音是調整好它們的協調關系,使歌唱洪亮而又清晰,這樣觀眾就能清楚昕到所唱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