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毅
摘要:伴隨著當前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節奏緊張的社會生活社會亟需更新穎的文化娛樂形式。聲樂技能作為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了解音樂音韻、掌握節奏旋律、牢固音樂技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從個人的發展角度來看,這種聲樂技能需要在課堂教育中開始培養。當前我國的音樂教學中,技能教學落后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本文試圖通過闡述音樂教學中聲樂技能創新教學的策略,以期為我國當前的音樂教學提供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關鍵詞:聲樂教學;聲樂技能;創新教育;探索
中圖分類號:J6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9)17-0244-01
一、引言
當前我國的聲音教育中存在著教學技能落后、教育方法混亂等問題。作為音樂教學中較為復雜困難,且對學生未來發展重要性更突出的聲樂教學,相關學校和教育工作者必須建立良好的培訓體系和課堂模式,提高學生對聲樂課的重視程度,進而促進學生專業能力進步,實踐應用水平提高。
二、音樂教學中聲樂技能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的偏移,強調聲樂專業性。教育,歸根結底是一種培養人的活動,是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但現實生活中,很大一部分學校在提高對聲樂教育的關注度的同時,往往沒有掌握聲樂教育的最終目的,認為只要通過學期末的樂理考試或專業技能突出就達到了目的。但聲樂技能具有實用性的特點,這是成績和升學率不能體現的。加上聲樂課本身固有的困難性和專業性,使得教師往往不愿教,學生不愿學。長此以往,學生失去了對聲樂課的興趣,教師的課堂教育也難以開展下去。
2.教學方法單一,強調聲樂技能練習。聲樂技能練習在聲樂教學課堂中占有重要的比重,但并不意味著聲樂課就是實踐練習課。部分學校在開展相關課程時,經常會出現課堂內容繁重。覆蓋范圍過寬等情況,要求學生掌握鋼琴、聲樂等多項技能,使得學生的學習難度增大。教師在教學時對學生要求也過分功利,沒有貫徹娛樂學習的理念,使得學生對聲樂技能的學習缺乏主動性,對技能的掌握也不夠牢固。
3.教學實踐缺失,不能與實際生活結合。在中職聲樂教育指導階段,對音樂理論知識教育有嚴格的要求,需要充分理解其意思,做好基礎教育指導。對于聲樂技能教學而言,學生既要對聲樂活動種類和音樂基礎知識有充分的理解,還要結合具體實踐,掌握音樂活動設計、音樂教學實踐等多種實用性技能。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職業技能的教育,使得學生在后期從事音樂教育時不能與學到的知識相結合,教學實踐活動開展受到很大的阻礙。
三、開展音樂教學中聲樂技能的創新教育策略
1.正確把握教學目的與目標。教學目標是實施和開展聲樂教學的基礎和關鍵,明確教學目標后,才能從根本上展開教育改革。要注重在提高學生聲樂表演能力水平的基礎上,注重其他多方面素質的培養,追求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樹立實用教育與理論教育相結合的教育理念,以課堂聲樂訓練作為技能培訓基礎,加強課后實踐。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傳統的經典作品示例法,還要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例如聲樂創作、聲樂鑒定等訓練,提升學生的理論實踐水平。
2.改革創新教學內容與文化。作為我國音樂教育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聲樂教育應充分借鑒并發揚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民樂特點和優勢,并在此基礎上面向世界各個先進文化,引進其他國家優秀的聲樂作品及理念。教師在進行聲樂教學中,應對國內外具有代表性和欣賞性的作品具有充分的了解,并融合在自身的課堂教學中,使得學生在興趣教學中學到更多的聲樂知識。其次,還要通過布置作業、小組討論等形式,組織學生對相關聲樂作品和知識進行討論分析,開拓學生的眼界。在實踐教育指導階段,教師要明確聲樂發展動態,完善衍生趨勢,進而站在發展的最前端。
3.發展改進教學模式與方法。在當前聲樂教育的困境中,只有突破傳統教育模式下一對一的形式,對教學方法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采取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方法,才能提升音樂教育的課堂氛圍和教學效果。在具體實踐中,事先對學生的先天條件、前期基礎和發展潛力進行個體化的精確分析,進而按照學生特征選擇單獨教學、分組教學或集體教學等教學模式。教師首先通過對學生的集體教育,保證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正常完成;其次,對掌握程度較差的學生進行課外輔導,避免學生因進度落后而產生厭學情緒;最后在學期末對學生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價,使學生了解自身的優勢和不足,進而為教師開展下一步的教學計劃提供基礎。
四、結語
作為當前音樂教學教育的核心和難點,如何進一步開展聲樂技能創新指導教育問題的關鍵所在。各類學校和相關教育工作者要秉承創新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思路,開展教學方法和形式改革,以提高學生創新意識能力為目的,發揚我國傳統文化,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文化,促進我國音樂文化的可持續發展,進而為我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提供創新型人才,為我國的文化教育事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