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綺紅
借力地域優勢,以綜合實踐活動為載體,我校與“粵劇”結下了深厚之緣,被評為廣州市粵劇傳統教育特色學校,成為粵劇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基地。在推進學校特色發展的進程里,我校構建了以“粵韻”為特色的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體系,在規范化、常態化、特色化的實踐中,開展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多元的探索,積極挖掘傳統文化精髓,培植豐厚的人文底蘊,有效實現學生、教師、學校的和諧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的課程,而課堂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陣地。新《綱要》針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規劃,提出:“中小學校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規劃的主體,應將辦學理念、辦學特色、培養目標、教育內容等融入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整體設計。”“可利用社區資源,結合地域特色,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進行統籌考慮。”我校地處嶺南文化匯聚之處,其中粵劇是嶺南文化的精髓,粵韻文化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傳統文化、區域文化中的重要載體。學校積極開發所處社區的資源,為學生開展實踐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提供條件,并形成“學校+基地”的推進模式,扎實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如:學校先后被評為市粵劇特色學校、聯合國非物質文化推廣基地、省中小學德育實踐基地等,并成功打造了“粵韻進校園”特色品牌。
為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結合地域優勢,在學校領導的重視下,在專家的專業引領下,我校將粵劇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以粵劇歷史、粵劇流派、粵劇表演、粵劇文化為研究主軸,構建了多元化的粵劇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形成了系列化的探究小課題,例如:結合各年段不同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三(1)班以《探究粵劇的起源》為實踐探究主題;四(1)班以《粵劇“紅腔”流派的探究》為實踐活動主題;五(1)班以《粵劇“身段”的調查活動》為實踐活動主題;六(1)班以《走近粵劇服飾文化》為實踐探究主題等等。
我校每周一下午一二節,全員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保證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常態化實施。另外,為拓寬學生對粵劇課堂的個性化需求,課余我校還聘請了專業的粵劇老師,定期到校指導,并增設粵劇普及班,即針對低年段進行粵劇身段、粵曲唱腔訓練的普及課程;粵劇提升班,即在四至六年級開設粵劇基本功特色提升課程,使學生們能扎實粵劇功藝訓練,一起享受“粵韻”文化課程的魅力。
綜合實踐活動是活動的課程,《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基本理念提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面向學生的個體生活和社會生活,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導學生從日常學習生活、社會生活或與大自然的接觸中提出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主題,使學生獲得關于自我、社會、自然的真實體驗。”
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立足“粵韻”校本特色,圍繞主題活動領域進行自主規劃,通過活動主題化、主題系列化和主題活動課程化,豐富了學生的實踐活動體驗,保證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效實施,并形成了自己的活動特色。同時,在活動課程的實施上,大膽創新,走“依托課程、活動育人”之路,即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載體,以考擦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實踐體驗為主要方式,開展“一月一主題”實踐活動。
每年一月的“廣府文化月”實踐活動,學校組織粵劇社、書畫社到韋涌社區開展“寫春聯、傳文化”綜合實踐活動;每年九月份的“開學迎新月”活動,面向全校開展一年級新生的禮儀文化、傳統文化教育活動;每年十二月的“八藝月”,我校開展“文化藝術節”,組織學生圍繞“琴、棋、書、畫、讀、說、唱、演”八大基本功,開展粵韻文化表演活動。這些活動得到片區領導、同行的贊賞,也吸引了其他片區的領導同行前來觀摩學習。“粵韻”特色活動課程,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體驗,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更提升了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以及個性化的綜合能力,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核心素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應立足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求,《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指出:“以綜合實踐活動為平臺,加強與校外活動場所的溝通協調,為每一位學生參與活動創造必要條件,提供發展的機遇。”我校借力小舞臺表演、社團展演、文藝匯演等活動,定期開展校內外交流活動,促進“粵韻”綜合實踐特色校本課程的進一步發展,有效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效果顯著。
在校內,以“粵韻”小舞臺為平臺,學生將自己的粵劇特長,向全校師生展示,如戲曲表演、粵劇把子表演、樂器展示、粵劇角色表演……表演節目內容豐富,精彩紛呈,得到在場觀眾的一致喝彩!同時我校定期舉辦班級、社團的聯誼活動日,通過玩游戲、擺擂臺、樂器體驗、知識問答等形式,與全校師生分享實踐及學習成果。
我校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外的展演活動,提升水平。還聘請了畢業于中國戲曲學院的楊偉文和趙麗芳老師作為輔導員,指導粵劇社團成員的訓練;邀請了盧國堯、甘少華等著名戲曲老師商討并創作了融入粵劇基本功的作品《粵劇操》,并應用于體藝2+1大課間活動。“粵韻”文化進一步滲透到全校的各個角落,得到了番禺區曲協對我校在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上的大力好評。
近兩年來“粵韻”飛揚社團師生參加各級展演獲獎多達89項,如:參加蒲公英第十八屆青少年優秀藝術新人廣東選拔活動作品《穆桂英》、《紅娘遞諫》、《蕭何月下最韓信》分別獲得金、銀、銅獎項;參加蒲公英第十八屆青少年優秀藝術新人全國總選拔賽優秀組織獎;參加廣東省第三屆“紅豆新芽杯”網絡粵劇粵曲折子戲競演獲銀獎;參加番禺區少年戲曲大賽獲銀獎;參加番禺區粵曲比賽獲得金獎,參加廣東省小梅花比賽獲得多個“金花獎”;廣東省第八屆少兒戲曲小梅花薈萃活動表演獎,新秀之聲廣東省少兒才藝大賽獲金獎。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