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錦興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將口語交際課設置成公開課的話,許多老師都會避而遠之。很多老師都說口語交際課雖說都有說的主題,但如何組織課堂讓學生敢說、樂說,言之有物,言之有效,這些都是難題。我們經常看到的原生態課堂都很渙散,學生說不出什么來,且課堂紀律難控制。難道對于口語交際課,我們真的只能“愛你在心口難開”?直至那個陽光燦爛的四月,聽了一節口語交際課《我是小小推銷員》,令我茅塞頓開,這就是一節優秀的口語教課的模板。上課的馬老師巧妙的設計,多向的互動,層層的推進,使得上課班級的學生人人擁有“金嘴巴”,課堂上人與人交際有效,課堂高效。下面就這節課為例,說說口語交際課該怎樣上。
馬老師的整節課,設計清晰流暢,過渡自然,毫無違和感,處處可見老師的巧妙設計,為的是激起學生說的欲望,讓學生暢所欲言。
1.巧引入,言由心生
口語交際課要讓學生想說、敢說、暢所欲言。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口語交際一點也不陌生。如何在入課之際,吸引他們的眼球,引起他們的興趣呢?馬老師設計得很聰明:她以一個大寫的“聰”字來說明口語交際課的三大要求:耳為“聽”,口為“說”,“心”為用心評價的“評”。她說:“只要做到這三點,我們都是聰明的孩子。”這樣的一句,勾起了學生口語交際的好勝心。“聰”字打開“交際”之門,引入自然,更是一招切中了口語交際的三大要素。我們都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入課伊始,一下子把學生的好勝心激起,還要求課上學生動用耳朵、嘴巴和心,要求和鼓勵同時達到,這當真是口語交際開頭的一個好范例。當然,這樣的設計只能學,不能照搬,但理念值得學習:在課的開始,巧妙設計,一定要讓學生由心底而發,埋下想說、敢說的種子。
2.示范例,言之有序
揭示課題以后,老師立刻播放了推銷的視頻作為范例。播放前,要求學生注意視頻里推銷什么?介紹了哪些方面的內容?用了什么方法?視頻中是一個小姑娘在推銷物品。視頻后,通過師生對話,老師就把推銷物品時需要介紹清楚物品的用途、質量、外觀、價錢等,可以用上一些如作比較、列數字等說明方法,同時還把推銷時的態度作出要求:熱情、大方、親和等。這樣一來,本課口語交際的內容要求十分清晰明了展現在學生面前。這視頻不單單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示范,老師還把例子里的技巧都一一歸納,不落痕跡地對口語交際的內容、方式、方法做了明晰的要求,這為后面環節學生的口語交際做好了模仿的鋪墊,使得學生組內練習時有法可依、言之有序。
這是設計中重要的部分。很多老師都埋怨學生言之無物,言之無序,卻不知道是自己的設計中沒有給到學生明確的指引。說什么,按什么順序說,說的時候該用什么樣的肢體語言,表情該怎樣,說的時候還要注意什么問題,聽的同學該怎樣做等,都需要在學生接到說的任務前明了。不管是視頻為例,還是師生實例展示,還是其他的方式,都必須讓學生在說之前明白該如何說,如何做。
3.有情景,言若懸河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言語活動。這種言語交際活動,離開了“特定的環境”就無法進行。所以,為學生巧妙地創設情境,使學生饒有興趣主動地投入到口語交際訓練中,積極地觀察、思考、想像,這樣,他們的語言才會如涓涓細流,流出心田。在本課設計中,老師努力把口語交際的訓練置于情境中,安排給學生確定的交際任務,用任務帶動學生的口語交際活動,從而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在交際中體驗語言的魅力,獲得身心愉悅。課伊始,老師用錄像呈現推銷畫面,把學生帶入情景,激起心中表達的欲望。之后是學生推銷自己喜歡的并帶到課堂的物品的推銷會,會上的點評使得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再到推銷佛山特產盲公餅,更具挑戰。這樣的教學設計,在情境中展開,并在情境中深入,學生的口語交際的主動性被激發出來,有話可說,言若懸河。
這個環節組看到老師設計的匠心獨特。用一句通俗的話說,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交際,更能讓學生有說的欲望,說得更多,更有實效。
言由心生、言之有序、言若懸河,這應該是我們口語交際課的最理想的課堂效果吧。要做到其實也不難,難就難在我們在作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把學生的交際需要、交際發展處處擺在首位,多想辦法,能做到設計巧妙就更好了。
新理念下的口語交際教學雖有過去的“聽話說話”的痕跡,但勿庸質疑,無論是表象還是內質都有了根本性的變化。《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強調指出——口語交際要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所以,口語交際的核心在于“交際”二字。它注重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它是一個聽方和說方雙向互動的過程。這過程,不是聽和說的簡單相加,不是單一的一對一,它是一對全班或一組對全班的多元互動。只有課堂上師生、生生都處于互動的狀態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馬老師的課堂上,多向互動充分,不論哪個環節,都是遵循學生練說(生生互動),班上展示、點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步驟展開的。平常觀課,很多的口語交際課上,甚少有生生之間的點評環節,即便有,也無法體現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點評”這一環節得到提高。但馬老師這一點恰恰做得很好。在授予學生推銷的方法后,師生互動逐漸減少,生生互動逐漸增多,這把話語權歸還給學生,組內交流評議;展示點評,這些面對面多向互動的創設,自然促成交際的產生。“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多向互動中,相互評議、相互提醒、心靈溝通、情感交融,更促使多個回合的互動交流,有助于提高交際的質量,更讓學生交際性高漲,言之鑿鑿。
課堂多向互動,恰好體現口語交際課的最明顯特點,此為口語交際課不可或缺的部分。
整節課,環節流暢,難能可貴的是,課堂上處處可見梯度遞進,難度逐增。第一梯隊是先要求模仿視頻中方法推銷,然后學生的展示,老師引導學生根據看視頻后師生歸納的方法來點評,以促使學生進一步清楚如何推銷更有效。第二梯度是要求展示的學生在同學點評后即場再說,這是我們很多老師在平常課堂中往往忽視的。這一梯度的設計,是有一定的難度挑戰,但卻恰恰能充分體現學生在生生互動,即交際中的提高。第三梯度是從推銷自己感興趣的物品轉移到推銷佛山特產盲公餅。由于課前的預習,第一環節的推銷展示,是有準備的成分。但到了這個梯度,要求學生用前一環節學習到的方法推銷指定產品,這產品不一定為學生所熟悉。這就要求學生學會觀察產品的包裝,學會從其他渠道學習推銷產品。第四個梯度是在展示推銷后,要求前面展示的學生充當特定人群(來佛山旅游的外地人、老人家、帶小孩的爸爸媽媽……),其他組學生向他們推銷。這四個梯度的呈現,充分展示了馬老師課堂的層層推進。從模仿推銷、全班交流、點評,總結出如何更有效地推銷,到安排分組推銷指定產品,再到向指定人群推銷,這從單一到綜合,從淺易到復雜,體現學生由交際德比較簡單、表面到交際得比較豐富、深入的訓練過程,最終練就在雙方互動多變的交際條件下的應對能力。這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逐層向縱深提高要求的。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口語交際了,它是學生從課堂走向生活的一個活生生的實踐。在梯度的遞增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不斷地提升。課堂因梯度的設計而豐盈,學生因梯度的巧設計而不斷地提升能力。
這個環節無疑是設計里面的最難的。很多時候,我們說上完一節課,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并能在課堂上體現的,是難能可貴的。在這口語交際課上,由淺入深,交際能力的提升不斷地向縱深推進。
這一節課是高效的,是值得學習和推廣的課例。縱觀整節課,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質的提升,學生的收獲可以說是滿滿的。從推銷自己喜歡的物品到推銷佛山的盲公餅,最后向特定人群推銷。這些實踐活動中,讓他們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與交流”,學會“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學會了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需求解決問題,還讓每個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更值得一提的是,老師把“誠信”這一元素帶進推銷要求中,關注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這也是學生的一大收獲吧。
一節觀課下來,才發現口語交際課是如此的動人,課上的孩子的表現令聽課老師嘖嘖稱贊。口語交際課,愛你在心口難開?不,這視乎老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到位。這真的值得我們好好反思,好好學習,以此課為目標,把口語交際課上成優質課、高效課,讓我們的孩子都能擁有“金嘴巴”。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