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賢
《學習有方法》一課為人教版(部編)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下學期第四單元的第14課?!墩n程標準》將“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愿意想辦法解決”列為“愉快、積極地生活”中“有應付挑戰的信心與勇氣”的重要目標之一。本課在《我能行》一課的基礎上,結合以上內容標準,進一步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上的自信,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習探究的方法,養成探究的習慣。同時,樂于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想法或活動成果,在提升自己的學習方法的同時,幫助同學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課堂活動:“24點游戲”;活動目的:讓學生感悟“學習有方法的”道理。
規則:教師隨意出示4張撲克牌,運用“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算出24點,這是二年級學生在學完“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后,提高運算能力的一個有趣的游戲。
學生之前沒玩過這個游戲,不知道如何入手解答。我適時提示:“24點”是有方法的,可以用加法,即先想法拼出兩個“12”,相加即可,也可用乘法,即先拼出“6”和“4”,兩者相乘,即可得出解法。
提示過后,我讓學生按照提示重新解答,果不其然,這下學生很快就得出了答案。
看著他們臉上露出勝利的喜悅,此時,我問:“是不是有體會要交流一下?”
“方法很重要!”學生異口同聲回答。
讓學生領悟認識這節課“學習有方法”的教學目標便水到渠成了。
課堂活動:學習經驗交流會;活動目的:幫助學生培養學習的自信心。
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我課前收集班上學生的獲獎證書和作品,并拍照做成幻燈片,課堂上進行了展示。當學生看到自己的榮譽證書或書畫作品在全班出現的時候,個個神采奕奕,自信滿懷。此時,我便提出了我的要求:“能把你學習的心得跟大家分享嗎?”
學生1:“我來說說我是如何學習書法的,就是寫字時要注意把講究筆鋒和結構,仔細觀察漢字的結構?!?/p>
學生2:“畫畫先想好構圖,勾好輪廓,不能想到哪,畫到哪?!?/p>
學生3:“學習口才要先練習膽量,再練習口齒伶俐,繞口令是個好方法,我來給同學表演一段吧?!闭f完,便現場即興給同學來一段繞口令秀:“黑化肥揮發發灰會花飛;灰化肥揮發發黑會飛花……”
啟示:教師們應該樹立一種積極樂觀的學生觀,即每個學生都有閃光點和可取之處,應從多方面去了解學生的特長,并相應地采取適合其特點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
課堂活動:學習問題診斷會;活動目的:培養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交流分享自己的學習方法、想法或活動成果,幫助同學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是本節課教學重點。為了完成這個環節,我課前收集學生們在學習上遇到的一些困難,課堂上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歸類,找出一些代表性問題,共同來解決。
我:“我們班上同學在學習上遇到一些困難,你有好建議送給他們嗎?”
問題1:我上課容易開小差,怎么辦?
學生1:找一個同學提醒他,開小差時,拍拍他的肩,讓他把注意轉移到課堂來。
學生2:給自己心理暗示,再開小差學習成績就落后。
問題2:我寫的字不夠美觀,很苦惱,該怎么辦呢?
學生1:留心觀察語文中對漢字書寫的提示。
學生2:把筆畫和結構寫好了,字就美觀了。
問題3:語文老師布置的周記作業,我總是寫的干巴巴的,一點都不生動,我很苦惱。
學生1:多看課外書,積累一些優美的詞語,寫作時就能用得上了。
學生2:寫完之后要大聲朗讀一遍,看看哪里有不通順地方,再修改修改。
學生3:腹有詩書氣自華,多積累古詩詞,這樣能讓自己寫的話更有文采。
啟示:培養學生與他人進行合作學習的能力,既是整個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也是這節課對學生的課時要求。學生在為同學的學習問題支招時,表現了巨大的熱情,提出的方法也是切實可行。這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這種學習方式比老師費盡口水幫忙解答學生的問題,效果好得太多了。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