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蘭
《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把教材體系、教學體系有效轉化為學生的知識體系、價值體系。”該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培養學生政治認同的要求。
政治認同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首要的學科核心素養。“我國公民的政治認同,就是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初中階段是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形成政治認同的關鍵時期。
梁俠和李曉東在《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中指出:“從具體的內容來看,政治認同包括四個主要方面:對領導力量的認同,對根本道路和制度的認同,對國家和民族文化的認同,對價值觀的認同。”部編版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明顯加大了培養政治認同要求。
“學習強國”平臺今年元旦上線,由PC端、手機客戶端兩大終端組成,有“學習”“視頻學習”兩大板塊共22個欄目,“兩會”期間還有“兩會”欄目。它擁有大量免費閱讀的期刊、古籍、公開課、戲曲、電影、圖書等資料。廣東實驗中學初中部政治科老師在學習“學習強國”的過程中,發現“學習強國”是一個大的資源庫,可以精選不少內容用于道德與法治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達成習總書記所說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灌輸性和啟發性相統一”的要求。
(一)精截“學習強國”視頻,增強學生的領導力量認同
對領導力量的認同主要表現為“擁護黨的領導,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在三個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中,八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三框第一目《基本政治制度》中首次出現要求學生認同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而課本只有“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戰勝許多艱難險阻而取得的”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初二學生心智不成熟,處于嚴重的逆反期,對這些結論不容易認同。我們從“學習強國”視頻學習板塊“理論”頻道下,截取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2分14秒的視頻,謝春濤教授從縱向和橫向兩個維度講解,舉出歷史上不同政黨以及當代別的發展中國家失敗的例子。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受到視覺及聽覺的直接震撼沖擊連連點頭,回答感受時就已表達出“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的觀感。
我們可以精截視頻,借助專家們的講解、比喻,讓學生對課本的結論心服口服,達成學生對黨的領導的認同。
(二)援引“學習強國”故事,培養學生的道路制度認同
對根本道路和制度的認同,主要表現為“認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必然,堅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根本保障”。要培養學生的道路制度認同,教師可以借鑒習總書記善用真實簡單小故事傳遞大理論的表達方式,在課堂中多引用學習平臺中的故事、事實案例。
八年級下冊第五課第三框第二目“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講到居委會。雖說居委會是家門口的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但大多數學生沒關注過它是怎樣開展工作的。我們從“學習強國”中的“廣東學習平臺”援引“重建‘熟人社會外來人變自家人——廣州三元里融合社區煉成記”中的故事,從小處出發,深化學生的制度認同。廣州三元里松柏新村流動人口多,社區管理難度較大。居委會以巷長制為抓手,在來穗人員中選取了31名巷長參與治理工作。居委會還在來穗人員中成立黨支部、組建服務隊改變社區面貌。還有梓元崗社區居民“單車棚改造成便民超市”事實案例,有的外來人員希望設置社區超市,但本地人認為可能會因此造成單車無處安放的狀況,還有人認為社區超市會影響周圍民眾休息。梓元崗社區居委會主任呂二民說,這些問題被拿到議事會上討論,“最后通過單車挪到附近居民樓存放、規定超市經營時間、加強日常巡查等辦法解決了矛盾”。也就是說三元里居委會用巷長制、議事會等形式,使得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實現了基層群眾民主自治。
通過廣州學生身邊的故事、事實案例,拉近了學生與基層民主自治制度的心理距離,學生很快從情感上認同了此制度的優越性,“有利于人民群眾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推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巧取“學習強國”用典,培育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
對國家、民族和文化的認同,主要表現為“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養學生對國家、民族、文化的認同,我們道德與法治教師可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藝術。
學習強國軟件手機移動版中23個欄目中就有“用典”,專門從“原典” “釋義”“解讀” 三個角度闡釋習近平總書記的用典的深意。八年級上冊第六課第三框第二目“行政機關的職權”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引用“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來說明行政機關必須依法行政。九年級上冊第一課第一框“堅持改革開放”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用“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結束。九年級上冊第四課第一框“夯實法治基石”第一目“選擇法治道路”的教學中,我們可以用“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
“用典”的教學行為,是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高度認同的外化。學生耳濡目染老師“用典”,自然而然產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對老師的欽佩。
(四)精選 “學習強國”榜樣,提升學生的價值觀認同
對價值觀的認同,主要表現為“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公民最基本的價值標準,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手機客戶端“學習”板塊下有“人物”欄目,下拉菜單有“新時代楷模”“身邊的感動”“雙百人物”“道德模范”“改革先鋒”五項。七年級上冊第十課第二框第三目“活出生命的精彩——平凡與偉大”,我們可以選用全軍掛像英模林俊德的事跡 。在他生命最后幾天里,說的最多的是“你們告訴我還有多長時間,我好安排工作”,說明課本中“偉大在于創造和貢獻”的觀點。同時還可以用該軟件“人物”下“身邊的感動”中的“徐桂珍:活了一輩子善良一輩子”的案例。她贍養照顧生病臥床的老人,把外孫的玩具捐給福利院,教育在日本的外孫也要行孝盡善,默默無聞的她面對艱難的現實生活,仍然擁有為家庭、為社會的大愛書寫人生,用勤勞善良的品格告訴世人奉獻不分你我。這些榜樣樂于奉獻、勇于奉獻的精神令“拔節孕穗期”學生感動,真正從內心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五)活用“學習強國”平臺,培養學生的時事政策認同
我們還把“學習強國”推薦給學生,讓孩子們把它作為時政積累的APP,要他們特別關注“要聞”“推薦”欄目,培養學生對黨、政府的時事政策的認同感。廣東實驗中學初二(4)班小王同學學習APP兩個月后說:“APP內容豐富,能夠利用碎片時間了解最近發生的國家大事、新聞熱點,例如可以在臨睡前瀏覽一下‘關注部分的國內外大事。有空時還能瀏覽一下以前不會看的新聞聯播,發現新聞聯播里還是有一些比較有意思、我比較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對時事感興趣了,認同時事政策,對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理論認同就水到渠成了。初二(8)班小彭同學說:“通過每天閱讀學習強國上的文章,我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素材,它幫助我了解天下發生的大事,同時,也使我對中國共產黨越來越欽佩,使我對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等更加了解,相信在黨的帶領下,中國能成為世界第一發達的國家。”
綜上所述,“學習強國”是一內容權威、特色鮮明的思想文化聚合平臺,具有綜合性強、正能量強的特點,能滿足師生多樣性、自主化、便捷化的學習需求。為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我們思想政治課理論教師都可以這樣運用“學習強國”的:精截“學習強國”視頻,增強學生的領導力量認同;援引“學習強國”故事,培養學生的道路制度認同;巧取“學習強國”用典,培育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精選 “學習強國”榜樣,提升學生的價值觀認同;活用“學習強國”平臺,培養學生的時事政策認同。
責任編輯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