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漫瓊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征。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靜態評價是評價幼兒已經達到的水平,注重橫向比較,便于看清幼兒是否達到了某種標準。動態評價則是評價幼兒的發展狀態,評價時注重幼兒的發展潛力和發展趨勢,注重縱向比較,便于看清評價對象的變化過程,從而發現其發展規律。僅用靜態評價,可能使某些表現較好的幼兒滿足于現狀,阻礙其更進一步的發展,而使一些表現較差的幼兒產生泄氣甚至不自信的心理;僅用動態評價,可能使得幼兒因自己的點滴進步而沾沾自喜。因此,在進行評價時,必須把二者結合起來。
1.家長參與幼兒發展評價的必要性
相對于幼兒園教育的計劃性、系統性,家庭教育則更具有個體性、情感性和隨機性。因而,家長有優勢獲得更豐富、更自然、更真實的幼兒發展信息。單靠一方所觀察到的幼兒行為表現是片面的,沒法由此對幼兒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故而有必要讓家長參與到幼兒發展評價中來。
2.當前家長對幼兒發展評價的現狀
當前家長對幼兒發展評價的現狀并不理想。在理念上,雖然部分家長對參與幼兒發展評價的目的、意義都有較為深刻的認識,但很多家長依然缺乏參與幼兒發展評價的認識。另外,家長參與幼兒發展評價的實踐發展相對緩慢。此外,家長的參與仍處在被動地位,即處于聽從幼兒園教師的“指揮”去提供一些幼兒的信息。
3.加強家長對幼兒發展評價的對策
為了進一步促進家長參與幼兒發展評價實踐的有效性、系統性、科學性與規范性發展,我們還需考慮以下問題:一是構建和制定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與工具,二是對家長給予一定的培訓與指導,此外還應促進家園聯合評價的發展。由于幼兒園和家庭是幼兒生活的兩個重要環境,對幼兒的發展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幼兒園和家長所獲得的幼兒發展的評價信息應互為補充,并讓家長在幼兒發展評價上的評價理念和評價方法與幼兒園保持一致。
1.評價要有激勵性
在對幼兒進行評價的時候我們要注意采用激勵的方式,對幼兒發展的評價要“揚長避短”,多一些鼓勵和肯定,少一些過于嚴格苛刻的要求,使幼兒在評價中獲得越來越多積極、正面的反饋。
此外我們還應注意運用恰當、積極的體態語言。若我們能用熱情、關注的態度去評價幼兒,幼兒就會從我們積極的態度中得到鼓勵和支持;相反,若我們態度冷漠或心不在焉,幼兒就會由于我們消極態度的暗示而產生懷疑、抵觸等心理,從而影響到評價的效果。
2.評價要有針對性
在評價時,要承認并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個體差異,以幼兒過去的發展水平作為評價基準,針對每位幼兒的實際情況和特點使用恰當的評價語言,以幫助幼兒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進步,而不是簡單地用“你最棒”和“真不錯”之類泛泛而沒有針對性的評價。考慮到不同幼兒的思維和行為能力水平的差異,我們在評價時也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給出合適的評價。
3.評價要有發展性
發展性評價是指以實現評價的綜合功能為目的并預見學生發展趨勢的評價。實施幼兒發展性評價,對于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和推進我國基礎教育改革意義深遠。目前的幼兒發展性評價工作中普遍存在四個誤區:忽視評價材料的質,忽視分解評價,忽視心理評價,忽視幼兒參與,為走出上述誤區,我們需要正確認識幼兒發展性評價的基本內容和方法,科學收集評價材料,細致劃分評價項目,重視對幼兒心理發展水平的評價,還原幼兒的評價權利。其中,教師正確認識幼兒發展性評價的基本內容和方法,是有效實施評價的前提,我們需大力提高教師的水平,讓教師在實施幼兒發展性評價時能夠做出基于每個幼兒的全面評價,兼顧身體、情緒、認知、藝術和個性等各個內容且又有所側重。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