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煥萍
“評價”這一教學環節,在數學課中往往是教師評,學生聽。雖然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建立多元的評價目標,數學教學過程中缺了評價的教學環節,就不是完整的教學。只有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及演練也是不完整的教學。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是優化課堂教學的重要途徑。如何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學生不是單純為評價而評價,而是主動地參與評價去獲得知識,發展能力呢?這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目前由于我們部分教師的思想守舊,仍然采取注入式教學方法,教學多數是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問、學生答,單一的師生交流導致課堂沒有半點兒朝氣,學生思維不夠活躍,這非常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運用評價就是要學生通過評價自己、評價別人來增加動腦想、動口說的機會,能很好地解決上述問題。目前我們學校有相當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他們生性好動,喜歡玩,對學習的知識容易產生好奇心,但不敢開口說。而通過有針對性地運用課堂教學評價來組織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習效率。
教師要平等對待學生,徹底改變教師說了算的錯誤傳統思想,允許學生多元評價,從多方面議論,允許生生評價,師生不同意見的評價。這樣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可以形成平等互助的學習氛圍。對于一些平時比較內向,不愿意開口參與評價的學生要多用鼓勵的評價語,為他們創造評價機會,允許這些同學離開自己的座位找同伴互評,前后小組互評等。最后,我運用平時教學常用的發揮小老師的作用,激發班上差異生的評價意識。
由于我們的小學生相當部分是附近農村的孩子,他們見識比較少,所以判斷分析推理的能力不如城里的小學生,這樣給我們指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實施評價造成一定的難度。往往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在評價過程中很多時會有隨大流的現象,自己不加分析,別人說對的就對,別人說錯的就錯;一些同學容易受非本質因素的影響,如果被評價是成績好的學生做的就認為對,是學困生做的就認為錯。影響評價質量的因素還很多,例如,知識掌握與否與掌握的深度都會影響學生的評價;語言表達能力的好壞也會影響評價。
綜合以上的原因。為了讓學生成功地開展評價活動。教師就必須發揮應有的主導作用,結合本班教學方法,教給學生數學課堂的評價方法。例如:(1)計算題的評價:先評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如果計算錯了,找出錯在第幾步,為什么錯;這是評價的重點也是難點;最后評書寫格式及字體。(2)概念題的評價:先評對錯,再評為什么,如果錯的要找出原因。(3)解決問題的評價:先評對錯,錯的指出列式錯還是計算錯,如果列式錯的有兩種評法:從正面評,說說應該怎樣列式及簡單的解題思路,反面評,說說各步錯在哪里,為什么?
課堂教學中,學生養成了評價的習慣后,學生學習的熱情比以前高漲了,學習的思維更加活躍。此刻,教師應該快速抓住這個有利的機會,設計多些發散思維的練習,開發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創造精神。六年級上冊有這樣一道應用題:一堆貨物,甲車單獨運,4小時可以運完;乙車單獨運,6小時可以運完,現在甲、乙合運這堆貨物的58,需要多少小時?這道題大多數學生是這樣列式的:58÷(16+14),而有個別學生是:1÷(16+14)×58。針對這個學生的解法展開了評價;究竟這樣做對不對,為什么?同學們開始的時候大部分都說是錯。但經過分析討論,認為后者先求出運完整批貨物所需時間,再求運其中的八分之五所需的時間,這也是正確的,老師十分贊同這位同學的方法。通過評價,學生提高了分析能力和判斷能力,還提高了評價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尤其是學困學生都能勇敢地自評與互評,使全班學生全面認識自己,他們的每次進步都給了他們的自信。在課堂教學中養成評價的習慣,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培養了他們的評價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等。
評價的平臺不但發揮了學生主體的作用,而且調動了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了學生潛能發展。可見評價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