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
【摘要】近年來,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中學基礎教育領域的關鍵詞,新課標強調教育的目標是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必須強化中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研究,積極探索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有效途徑。隨著高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的培育也逐漸顯露出一些問題,走入了一些誤區。針對這些問題和誤區,應及時進行深度的剖析,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以將學生核心素養培育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中生 核心素養 培育 思考
2014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首次提出“核心素養體系”這個概念。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明確提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現在距離核心素養的提出已過去了5年時間,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隨著對培育途徑的深入探索,在核心素養培育的理解和操作層面逐步顯現出一些問題,出現了某些認識上的誤區。一是偏離課堂教學把注重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作為培育實施核心素養的主要渠道,一是忽視生涯規劃教育,不能充分利用生涯規劃教育以全面有效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
建立學生核心素養總框架旨在推進教育教學全面改革。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教育改革就是要將核心素養融入課程標準,基于此改進課程實施,并滲透到教學改革的各個環節中去。而落實的著力點就是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抓住課堂教學主渠道進行核心素養的培育。十八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的教育方針是“立德樹人”,要讓我們的學生德智體美各方面全面發展,而全面發展要落實在“形成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活動的有效形式和長效機制,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只有將核心素養的培育落實到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中,才能形成一種長效機制。而且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和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是基于各學科的素養來最終落實的。所以,在實施核心素養的培育方面應走出只注重課外實踐活動而忽視課堂教學的誤區,摒棄忽視學科知識的學習認為只有走進社會、參與實踐才可以培育核心素養的狹隘認識。
核心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是教師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富有創造性教學思路與方法實施的指向素養的教學。是依托學校教育的全部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及社會責任感等品質。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只有立足于課堂教學才能以點帶面獲得學生核心素養全面的提升。因此,學校應通過實施課堂教學改革,借助于各學科幫助學生發展那些可以促進其終身發展的知識、能力,幫助他們形成受益終生的觀點、態度。要想解決學生核心素養的問題,就需先解決核心素養同學科教學的關系。一方面,核心素養指導、引領、輻射學科課程教學,彰顯學科教學的育人價值,使之自覺為人的終身發展服務,使“教學”升華為“教育”。另一方面,核心素養的達成,也依賴各個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發揮、學科本質魅力的發掘,即核心素養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學科教學之筏,才能順利抵達成功培育的彼岸。同時核心素養還是學科壁壘的“溶化劑”,以核心素養體系為基,各學科教學將實現統籌統整,共同支撐起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的框架。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標志著中國教育從知識時代進入“素養時代”,學生不再是分數和知識點的集合,而是具化為核心素養式的“人”。核心素養中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為了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是指向未來的。而生涯教育也是面向未來幫助學生建立正確選擇未來的價值坐標體系。那么能否將核心素養從理論轉化為學生融入社會、勝任工作和獲得成功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呢?就可以從生涯規劃教育做起,將核心素養各操作點融于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課程內容中,采取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做好自我轉化與內化,為學生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引領,幫助學生認知自我,了解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學生提前規劃自我生涯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生涯信念,客觀認知生涯規劃的發展性與動態性,培養學生正確的生涯觀和職業觀;幫助學生學會自我管理和自我調控,培養學生促進自我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能力;幫助學生實現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有效銜接,培養學生終身發展和適應未來社會與職業變化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幫助學生建立學校學習與未來社會發展的內在聯結,培養學生的“選擇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發達國家早已將生涯規劃教育納入了學校教育體系,建立了系統的生涯規劃體系,我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生涯規劃教育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探討基于核心素養觀的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對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基于核心素養的生涯規劃教育目標最終指向學生生涯規劃素養的形成,學生應清楚的了解社會環境與未來發展,能基于自身素質,生涯發展規劃個人發展路徑,學生在此過程中獲得終身發展能力,信息技術能力,適應能力等核心素養。
現階段高中學校生涯規劃教育實施目標較為狹隘,學校領導及教師對生涯規劃的實施目標認識不全面,對規劃教育目標的定位點低,對實施目標的意義認識不足,只是把它當作實施高考改革的一個點綴,沒有將其放到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高度上對待,這就造成了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途徑單一,多停留于理論講授層面,沒有形成多元化的生涯教育課程體系。
要想保證課堂成為核心素養主陣地的作用,需探索有效的教學模式,要將傳統的“以知識點為核心”的教學觀念,轉變為“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使教師的作用體現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之上,從而達到教育的高遠目標——培養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學習為主線,關注學生問題生成、實踐、操作、思維轉化、問題解決的全過程的模式。對于生涯教育,應將其融入普通高中三年教育教學整體規劃中,全程貫穿、全科滲透、全員參與。在遵循高中生身心發展規律、年齡特征和實際需求的基礎上,按照縱向上下銜接,橫向相互貫通的一體化、分年級、有側重的原則,進行課程體系多元化的生涯教育。
參考文獻:
[1]蔡新發.高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A].《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六卷)[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總課題組,2018.6.
[2]任學寶.核心素養培育要落實到學科教學的四個層次[J].人民教育,2017,(3/4):55.
[3]蔡清田.論核心素養四個教育階段的課程設計[J].課程教學研究,2018,(03)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