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力
摘 要:在社會飛速發展和日新月異的年代,學力對于個人和社會都十分重要。根據實驗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優化實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升學生學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提升學力;優化教學;策略
生物實驗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合適的材料和試劑等,根據一定的條件進行的生物課堂活動。通過實驗,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核心概念,提高操作實驗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發展學生的探究思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幫助學生樹立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一、優化實驗教學,激發興趣,提升學生學習動力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重要動力。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之后,提升學習動力將得到根本保證。同樣,實驗教學也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1.幫助學生自主構建知識
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讓學生在實驗中領悟知識,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在實驗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比如:在進行“骨的成分與骨功能的關系”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第一,在酒精燈上煅燒魚骨,待魚骨變成灰白色,輕輕敲打煅燒后的骨,發現骨變成了粉末。第二,讓學生將一段魚肋骨放在質量分數為百分之十的鹽酸當中,等過15分鐘后,將魚骨取出來,用手摸一摸,發現魚骨變軟了。通過實驗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的分析:骨煅燒后變得很脆,脫鈣后骨變得很軟。實驗可以說明骨是由無機物和有機物組成的。這個實驗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操作實驗的能力,幫助學生自主建構了知識構架。
2.實驗教學中進行多學科融合
在實驗教學當中,可以進行多學科的融合。例如,將化學的知識和物理的知識融入生物實驗教學當中。例如:在“血型鑒定”的實驗中,無法用真實的血液,可以用化學試劑進行血型鑒定。將化學知識用在了生物實驗當中。通過實驗,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血型鑒定的過程,理解血型鑒定的原理,這樣學生能更容易理解知識。
二、優化實驗教學,提升學生觀察、分析、表達的能力
進行生物實驗教學要用到觀察的方法。例如教師通過實驗的演示,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的觀察,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和鞏固所學知識,也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式、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1.利用實物或標本,進行觀察實驗
例如,學習“花的結構”時讓學生思考花的組成是什么?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然后讓學生先觀察桃花的示意圖或者模型。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帶來的百合花,觀察百合花的組成,百合花花瓣的顏色。之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花的解剖和花各部分結構的粘貼,并用實物投影儀展現花的各部分結構并進行分析,讓學生對自己粘貼的花的各部分名稱進行標注。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掌握了花的結構和功能的相關知識,并提高了觀察、分析的能力。
2.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的方法
觀察實驗具有一定的實驗方法和一定的順序。這個順序一定要符合知識本身的邏輯性,只有依據前后順序,安排實驗,科學地觀察、分析實驗才能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反之,就不能達到實驗的目的。例如在觀察種子的結構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先觀察種子的外形,再通過解剖由外到內地觀察種子各部分的結構,讓學生通過用肉眼觀察認識種子的外部結構,用放大鏡再觀察胚的各部分的位置,區分胚芽、胚軸和胚根。
3.觀察過程要重難點突出
觀察時要重難點突出,突出觀察對象的特征。每種觀察對象都具有許多特征,如果樣樣都去觀察,就可能抓不住重點,最終無法構建知識。在觀察時,教師首先指導學生抓住觀察對象的主要特征進行觀察。這樣的觀察才能實驗效果顯著。例如:指導學生觀察鯽魚形態時,重點應該觀察其與水生生活相適應的特征,如流線型、測線、鰭等。在重點觀察時強調觀察要仔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
三、優化實驗教學,提升學生探究、創新的能力
《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包含10個一級主題,第一個主題就是科學探究,后面9個主題也都蘊含科學探究的內容。生物課程中的科學探究是指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生物科學知識、領悟生物科學研究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為: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
1.巧妙設疑,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
在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最難的部分就是設計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方案,是科學探究能否成功的關鍵步驟。如“探究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教師對這堂課作如下安排:根據這個探究實驗,請學生來提出問題并作出假設。在設計試驗中,學生要解決兩個問題:(1)如何檢測葉片是否產生了淀粉?(2)如何判斷葉片產生淀粉的過程是否需要光?教師向用淀粉溶液書寫“淀粉”兩字的紙上噴灑碘液,讓學生觀察現象。解釋該實驗的原理:淀粉遇碘變藍。接著讓學生思考如何設置對照實驗?展示三位同學所做的對照實驗:甲同學取兩盆植物,一盆照光,一盆放暗處,一段時間后檢測哪盆植物葉片產生了淀粉;乙同學取一盆植物的兩片葉片,一片全部遮光,一片不做任何處理,光照一段時間后檢測哪片葉片產生了淀粉;丙同學取一盆植物的一片葉片進行部分遮光,光照一段時間后檢測這片葉片的哪一部分產生了淀粉。讓學生思考:從實驗單一變量原則分析,你認為哪一位同學的設計更合理?接著讓學生“找漏洞”:小明選取光下一株植物的葉片直接進行部分遮光,經過一段時間光照后摘下葉片,用酒精脫去綠色,滴加碘液,發現遮光部位和未遮光部位都變藍。小明說:“這說明綠葉制造淀粉不需要光。”思考小明的結論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分析:為了避免葉片本身已經含有的淀粉對實驗結果產生干擾,所以在遮光之前要想辦法怎么樣?并思考:如何先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掉呢?通過以上問題層層引導,學生設計實驗的思路就很清晰了。
2.正確分析實驗結果,樹立實事求是的態度
能夠正確地分析實驗的結果,才能夠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這不僅能讓學生掌握相關的生物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分析能力。在“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實驗中,將燃燒的火柴伸入放有新鮮植物的瓶中,學生會發現火柴立即熄滅,把燃燒的火柴伸入放有燙過的植物的瓶中后,學生發現火柴繼續燃燒。讓學生通過分析現象得出實驗結論,許多學生會說這個實驗說明了“植物呼吸需要氧氣,產生二氧化碳”,得出這種結論顯然是不科學的。因為該實驗只能說明植物呼吸需要氧氣。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需要指導學生如何對實驗的現象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在這一課的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分析對照實驗中的變量是什么?為什么要設置這個變量?實驗結果的差異和變量之間有什么關系?從而引導學生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再得出實驗結論,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科學的知識,還提高了實驗探究的技能,更在這一過程中樹立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優化實驗教學,提高合作學習能力
小組合作學習將師生之間的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提高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增強了團隊精神,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促進學生發展自己的人際關系,通過合作,也培養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通過小組合作學習,通過小組成員之間思想上的相互碰撞,激發知識的火花,提高實驗教學的教學效率。
1.課前科學指導,布置課前任務
對七年級學生來說,生物是一門全新的課程,之前并未接觸過,學生并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教師有必要在課前進行相應的實驗指導。如指導學生通過網絡搜索,查閱有關實驗的信息資料等。例如“探究鼠婦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七年級學生第一次接觸到的科學探究實驗,學生對“科學探究”會有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認為科學探究離自己很遠,因此教師可以把這一探究實驗進行分解,引導學生分步來。(1)分析影響鼠婦分布的非生物因素,確定實驗的變量。(2)確定探究的課題,進行課題的分組。(3)小組合作學習,制訂科學的實驗方案,小組進行匯報。(4)實施實驗過程,分析實驗的現象,得出實驗的結構。(5)根據各小組匯報的實驗結果,全班學生進行表達交流。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進入科學探究之中,讓學生一步步地完成科學探究的實驗,也讓學生領悟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實驗→得出結論→表達、交流。學生成為科學探究的主體,在科學探究中發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2.明確小組分工,做到人人參與
實驗方案確定后,在實驗的過程中,小組成員應分工合作,如果在實驗過程中遇到了問題,應有學生專門負責查資料,有學生負責請教師指導等,做到人人參與。小組要有明確的組長,組織探究實驗,如果有意見分歧,小組成員商量后以小組組長的意見為準。在此過程中,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與指導。這樣小組就不會如一盤散沙,無從下手。
3.展示小組成果,進行實驗反思
教師讓小組成員共同完成實驗報告并在小組內部進行自評,然后各組互評,最后由教師作出綜合評價,并作書面評價。通過評價,小組成員可以感受學習的成果。小組在展示之后,教師應讓出一定時間給各實驗小組討論,總結經驗教訓,如果實驗做得不完善,可以分析并提出彌補的方法。這種反思過程可以讓學生總結得失,認識分工合作在實驗中的重要性,掌握終身學習的能力。
對于生物這門學科而言,實驗課無疑是提高學生學力的最佳方式。優化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可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提升其觀察、分析、實驗探究、合作交流等能力。同時讓學生學會從生活中挖掘問題,提高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主動探究的愿望,讓學生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從而主動地參與探究,在探究過程中繼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調整實驗的方案,使探究過程更加科學合理。學生的學力具有多元化,為滿足學生終身發展的需要,初中生物教師必須立足課堂,進一步優化實驗教學,提出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策略。
參考文獻:
[1]李冰潔.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3.
[2]李冬輝.改進初中生物實驗提升學生探究能力[J].新課程(中學),2013(9).
[3]黃勝秀.簡論實驗在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性[J].考試周刊,2008(27).
[4]陳慶紅.生物課程標準及實驗教材的實踐反思[J].生物學通報,2005(9).
[5]馬天瑞.關于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思考[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5).
編輯 段麗君